庹仲康在秦岭的臂弯中前行,山道平坦宽阔,满目青翠欲滴,青山如黛,云雾和连绵起伏的远山如影相随。到达商洛市山阳县法官镇一个小村落时,已是雨过天晴,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枝繁叶茂,果实已见雏形,成片成林,一眼望不到边际。阡陌纵横的茶田,把山染成一片翠绿,淡淡的茶香便随云雾飘来。瀑布清亮有力,潺潺河水蜿蜒流淌,梯田渐次郁郁葱葱,灰白相间的农舍镶嵌其中,俨然一幅流动的秦岭原乡图,精美的田园画卷。
坐落在秦岭腹地的商洛,位于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结合部,因境内商山洛水而得名。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丹江发源于此,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森林覆盖率近70%。大自然赋予的大氧吧,深呼吸,清透的空气中带着淡淡水雾的味道。
这真是一个拍照的好地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镜头里360度无一不是风景如画。
蓝天为幕,青山着色,我被眼前的景致惊艳到了,不停地聚焦相机镜头,记录下这美丽的乡间景致。同行者几乎同时想到了《桃花源记》,笔下的“诗和远方”,不觉感喟,如今的山村太美了,比世外桃源还要美。
忽然想起,那年,也是这样一个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遇到一个好天气,我拍了一组照片分享给一位爱好摄影的好友。很快,好友点评道:照片很透,角度选得好,拍得真好,收藏了。而此时此地,在秦岭深处,每一幅照片都极其清透又靓丽。
不过遗憾的是,再好的照相器材,再好的镜头视角,在这里拍到的也只是一瞬一隅,它的巍峨,它的秀美,它的四季更迭变化,它清透的味道,非身临其境而不得。
走进农家试一试手编的斗笠,尝一尝九眼莲藕,自酿的包谷酒,闻一闻核桃林的味道。
这个小山村立足当地独特旅游资源,将茶文化与草编、竹编、藤编、酿酒等农耕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错落有致的原乡风貌优势,积极整合农民闲置房等各类资源,打造茶旅融合体验区,满足游客参观、消费、餐饮、品茶需求,带动周围群众发展茶产业、餐饮业、种养业。
“尝尝我们这里的绿茶吧。”说话的是一位小伙子,“我们这里的茶味道非常不错,就是形状不好看。”小伙子谦逊地笑了,语气中透出对这方水土的热爱。
杨书记有着一米八的个头和挺拔的身姿,举止间有着军人的气质,又透着乡人的质朴。直觉告诉我,这位年轻人当过兵,一个训练有素的好兵——一问得知,原来他曾在部队服役5年。2012年,18岁的他走出校门踏入军营,当兵第二年就光荣加入了中国,还担任了班长,部队驻地在河北保定。“保定,那正是我的家乡。”我惊讶于缘分的奇妙。一问一答,我们就这样聊了起来。
他动情地说:“我很幸运,在部队服役期间先后被选拔参加了‘和平使命-2014’上合联演、2017年朱日和阅兵,参加部队重要任务开阔了我的视野,也锤炼了我的意志品质!”
提起部队生活,杨书记忽然对我说,在部队时最爱唱《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特别有劲,他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累得不想说话的时候,就在心里哼唱《团结就是力量》给自己鼓劲打气。
记得在退役军人事务部组织的一次全国演讲比赛中,一件由山东选送的参赛作品深深感动了我。在山东,有一位退役军人,叫朱彦夫。他14岁参军,战淮海、过长江、攻上海,打了上百次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在战火中锻造了钢铁意志。朝鲜战场上,敌人的炮火炸平了山头,全连的战友相继牺牲,他握紧机枪、死守阵地,却被手榴弹击中。当他从雪堆里醒来,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将手指冻坏了,眼睛看不见,又饿又渴……后来,经历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朱彦夫虽然奇迹般活了下来,但双腿膝盖以下、双手手腕以下截肢,并失去了左眼。年轻的他无法接受这一切,嚎啕大哭!
回到家乡沂源,朱彦夫发现,那时乡亲们最大的敌人是贫穷。他毅然担起了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这是个乱石窝,100多户人家散落在6座荒山上,朱彦夫拖着17斤重的假肢,考察地形,谋划发展。山路石头多,崎岖难行,站着走累了,就跪着走一阵子、爬一段路……站着、跪着、爬着,他用一个冬天,走遍了6个山头,残肢磨得血肉模糊。20多年里,他带领乡亲们把穷山村变成先进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退下来后,他又开辟了新的“战场”,用纸和笔书写自己的“极限人生”。看书尚且困难,写书谈何容易?!朱彦夫的写作,是用嘴和胳膊交替进行的。夏天写,蚊虫咬得满身疙瘩,头上的汗水,嘴磨破的血水,顺着笔流下来,浸透了稿纸;冬天写,双臂冻麻了,笔掉了都没知觉,划拉半天,才发现没写上一个字。就这样,朱彦夫用了7年,用坏500多支笔,写成了两部自传体小说,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时光飞逝,广袤的乡村日新月异。思绪重回这片热土,杨书记给我讲起他选择回乡务农的经历:“2015年第一次休假回家走到村口,竟找不到家门的方向,我们村子变化太大了,有桥、有水、有新修的漂亮路面,或许是临近傍晚,绕来绕去竟然迷路了。无奈,只好打电话让父亲到村口接我,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第一次有了退役后回家发展的念想。也就是因为这个念想,2017年12月我选择了回到家乡。”
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家乡的建设更吸引人。为了家乡更富饶——回乡!杨书记介绍说,目前村里发展艾草700亩、核桃700亩,林下种植魔芋、树莓、覆盆子,秋桃园里套种油葵,实现长短产业结合,让群众能稳定增收,将茶叶打造成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宝藏”,倾力把家乡打造成城镇、旅游、产业、生态、文化深度融合的旅游特色名镇。
坐在村里茶室歇一歇脚,品一品远山采下的绿茶,好不惬意。窗外,田园春色飘进来,柔柔的晨光照在雅致的茶桌上,还有当地原生态花生、核桃等小吃。倏忽间,想起在商洛吃到的多种由核桃制成的美食。在这大山深处,占全国六分之一产量的核桃不仅好吃还衍生出无数融合的新产品。核桃饼是核桃和面粉调和制成的,自制的核桃露里有细细的颗粒,喝到口中别有一番味道,特别是枣夹核桃,陕北的红枣夹商洛的核桃,红黄融合在一起,好看好吃有营养。有一种“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意韵流淌其中。
仔细看,茶的色泽嫩绿,茶汤呈现出淡淡的浅黄色,品一口回甘带着甜香,看上去清雅,喝起来确实浓郁绵长。真是山美水美茶色美。来自秦岭原乡的茶,好喝,秦岭是独一无二的,生长在秦岭的茶也是独一无二的。如今品茶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需求,茶道也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核桃和茶是我们这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正在积极地招商引资,以核为媒开发更多新产品,丰富市场!当然,一定是产自我们秦岭深处的核桃!”这位“兵支书”的话铿锵有力,就像士兵出征前的誓言。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凡是当过兵的人,都会记得《战友之歌》。现在想来,作为一名军人,无论来自天南地北,还是城市乡村,无论是当兵之初,还是异地任职相逢,对家乡的眷念都是惊人的一致,且会伴随军旅人生,那种别样的情愫很美好。
我的家乡在太行山脉,那里有狼牙山,有易水湖,有大红枣,有金黄的柿子,漫山遍野。特别是红枣,是我最喜爱的四季小吃,每年都会有战友从外地捎来,而家乡的红枣,特别是阜平红枣是我们家一年四季都有的美食。
从我的家乡太行山又回到秦岭深处的小山村,杨书记指着一个很大的展板,上面有很多青年人的照片和简介,语气里掩饰不住自豪地向我介绍说,这是我们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好氛围,对年轻人充满吸引力,我也在积极联络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常回家看看,尤其期待更多人能回到家乡,用知识和青春的力量建设家乡。
听着杨书记的介绍,蓦然想起多年前我到部队,有一位团政委在介绍情况时谈到的一件事情。有一个来自边远山区的兵,在连队表现出色,是一位素质比较全面的班长,因为超龄,没有机会考军校。快退伍时,团领导考虑到他的家乡还很贫困,经多方协调,积极推荐,最后驻地两个单位都想留用他,而且工资不菲。当团领导征求他的想法时,没想到,这个兵在表达感激之情后,却执意要求回家乡。问他,是不是家里有对象了?不是。是不是父母需要照顾?不是。那是为啥?他回答说:“当兵在部队,住在大城市,让我开阔了视野,我更想回到家乡,去建设我的家乡,因为那里才是我的家。”
转眼数年,或许当年那个兵已是乡村建设阵营里的“排头兵”,他的家乡已与眼前的村村寨寨一样美丽富饶!
把青春书写在故乡的田野上,为了富裕,为了兴旺。如今,有无数的“排头兵”正以青春的姿态,融入乡村振兴的绿色方阵,让更多的原乡村寨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田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