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艳行记土豆丝,以马铃薯切丝炒制,是一道家常菜。这道菜,家常到不能再家常,但是它的味道,却能在一个“家常”名下有诸多变化。
单单是调味一项就有百搭的风范,可以放盐、放糖、放醋、放辣等等,至于配料同样可以搭青椒搭肉丝搭鸡蛋等等。可谓丰俭由人,味道多样。
炒土豆丝,主力是炒,要义却在于“丝”,没有“丝”,这道菜的口感和味道就无从谈起。
而切丝,考究的是刀工,现在的厨师仍旧有很多人通过切土豆丝来磨练刀工。对着土豆这一刀刀切下去,展现出来的,是中华烹饪数千年发展史的一个个华丽丽的切面。
成书于1600年前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提到了不少当时的刀工技术,其中关于切丝这一项就出现了细切、缕切、细缕切等多种提法,这些不同的切丝法对应的就是不同的切丝外形。
虽然那个时候的土豆,还岁月静好地生长在距离中土万里之遥的南美洲安第斯山上,但是这些中华刀工切法已经应用于蔬菜之上。
《齐民要术》中就提到了蔬菜的菹(zū)法(也就是古人的腌菜方法),其中有不少蔬菜(比如笋、葱)都需要切丝加工。
也就是说,最迟到南北朝时期,炒土豆丝所必需的刀法已经备好。至于土豆丝所必须的步骤“炒”,这一时期也已经出现了(参见前作:《请珍惜西红柿炒鸡蛋》)。
土豆传入中国是一件扑朔迷离的事情,学界推断其进入中国的时间,有人主张是17世纪,也有人主张是19世纪,至于土豆进入中国的路线也有东南沿海传入、外国进贡京畿、云贵边疆传入等等说法。
之所以出现这种模糊,原因之一是在土豆进入中国之前,还有一种本土植物也叫做“土豆”,这就是药材黄独。
这导致在文献中出现“马铃薯”之前,“土豆”这个名字需要仔细推断辨认是否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土豆,这个推断辨认的过程难免出现争议和误差。
尽管如此,目前还是有不少学者认为,明代万历年间笔记中记载的宫廷里皇帝吃的珍味中出现过的“土豆”一词,指的就是现在的土豆。
也就是说,在明朝万历年间,土豆是由上林苑嘉蔬署种植并作为稀奇的食物,贡献给了皇帝。
由于文献中没有记载供给万历皇帝的土豆被加工成了什么样子,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这上贡的珍奇菜品是不是土豆丝。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土豆开始在一些地方县志中出现了,这代表土豆种植开始从宫廷走向民间。
这个推广种植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大约在公元1800年前后,也就是万历皇帝吃到土豆的200年之后,土豆才被大规模引入山西、四川等地。
虽然推广种植的过程非常缓慢,但是另外一方面,土豆作为百分之百的洋血统舶来品,对比其他舶来品加入中华菜系的漫长时间,它的加入却是非常迅速的,而且是没有遇到什么阻力的。
之所以老百姓可能需要很久才能知道土豆,却能很快就接受吃土豆,原因只有一个:在清代引进并扩大土豆种植的浪潮中,最大的动力或者说压力,来自于饥荒的威胁。
在这一轮种植扩张中,土豆因为产量大、种植门槛不高,在很多地区是作为荒年甚至丰年的主粮出现的。对于贫民来说,这是救命的东西,连主食都不够吃,哪里会顾得上佐餐的土豆菜。
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文献记录中,伴随土豆出现的最早的加工形态,或者是整个的用来蒸煮或者烧烤,或者是加工成土豆片、土豆粉,并没有土豆丝。
正如清代严如熤的《三省边防备览》中所说,老百姓做土豆片、土豆粉,是用来做馍做饼当饭吃的。
到了清末,土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产量上来以后,主粮的需求得到了暂时性部分满足,土豆就向小吃、菜肴领域进化了,这种进化往往是在大城市先出现的。
土豆丝是具体什么时候进化出来的,这个还没有实锤的证据,个人推断,大约是在清末,时间不会太早,但是其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很多城市的饭馆中都出现了这道菜。
不过,这道土豆丝,因为土豆供应量大、价格低廉,而且炒制方便快捷,从出现伊始就被定位成家常菜,从来没有进入筵席的机会。
比较高级的炒土豆丝版本,大约是那个时候作家梁实秋吃的土豆丝,他喜欢去当时北平的“厚德福”饭庄吃饭,“厚德福”的一绝就是瓦块鱼。
这道菜,是精选鲤鱼鲢鱼的精华部分,用温油炸成微微卷曲犹如瓦片的鱼段,上面再浇上一层粘稠透明的糖醋汁,最后佐以姜末。
说的这么热闹,我们的主角土豆丝是作为收尾的配餐,在这一道菜的末尾才出现的——也就是一盘子瓦块鱼差不多快吃完的时候,伙计会过来建议:用剩下的瓦块鱼汁,给客人焙一点儿面。
这用菜汁焙的面,犹如焦炒过一般,酥、脆、微带甜酸,比面条细、比面条脆,味道别致,它就是特来客串面条的土豆丝,是厨师把土豆擦丝,然后下油锅炒出来的。
梁实秋记录的这种土豆丝,还属于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土豆丝连这个名菜配餐的角色都担当不了,它在当时就已经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物专家王世襄就读于北平燕京大学,当时的燕京大学东门外有一家主营家常菜的饭馆,因掌柜姓常行三而被称为“常三”饭馆,“常三”的名菜就是软炸里脊、肉末炒松花蛋以及焦溜土豆丝等等。
顺带说一句,王世襄自己的做菜手艺就非常好,汪曾祺就传言说,当年王世襄曾以一道绝活菜“闷葱”技压朋友圈,后来王世襄还担任过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的特邀顾问。
而几十年前学生时代的一道焦溜土豆丝能让他念念不忘,大约是因为漫长岁月流过之后,唯有“家的味道”能保留下来并愈发珍贵。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绚烂之极,乃归平淡”。
因为家常,所以普通;因为家常,所以珍贵。土豆丝之所以能在今天南北皆宜成为餐桌常客,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吧。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年7月30日,湖北宜昌雨过天晴,三峡大坝附近云雾缭绕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年7月12日,甘肃敦煌雨过天晴,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观光游览
每当幕色降临,晚霞就像一杯泼洒在天空的葡萄酒,把整个黄昏浸在微微的醉意里,光的色彩把原本白色的云染成了血红和金黄色。
2023年7月9日,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界牌村,农民正抢抓农时进行晚稻插秧。宛如镜面的稻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卷。
7月6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启黄河2023年汛前调水调沙,助力冲刷小浪底水库库尾,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