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世界动漫文章以作业研究项目基地校的有效尝试为出发点,从应需而“跨”、应时而“跨”、应景而“跨”三个维度探索开展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
根据“双减”政策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教师应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跨学科作业属于综合类作业中的一种,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特征包括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关注知识融合,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强调小组合作,作业成果形式丰富,相互评价自我反思等。它与近两年上海小学年段的一些重点项目有密切关联,如广域视角的项目化学习、中观视角的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等。基于此,笔者偕同本区作业研究项目基地校,尝试从应需而“跨”、应时而“跨”、应景而“跨”三个维度开展探索。
“跨”的本意为跨过、越过,超越某个界限,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前提是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本来的作业界限在哪里?之后再“跨”到哪里?怎样去“跨”?如何评价“跨”后的结果?其中的难点还包括处理常量的时间与变量的作业任务之间的平衡。
“需”指向提升学科关键能力的跨学科作业。例如,在项目基地校华师大附小的“玩转作文”作业设计中,教师以语文统编版教材四年级第三单元“写观察日记”习作任务为基点,从理解“花卉与人的关系”这个角度入手,延伸设计了跨学科作业(见图1)。其中,有兴趣探究操作的学生,可以“植物学家”的身份去观察、分析、调研、实验,完成一份科学小报告,向大家介绍某种花卉能在特定环境中生长的原因;有演艺特长的学生,可合作编写剧本、排演童话剧,用演出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景;擅长种植或绘画的学生,可以“园艺师”的身份,绘制一份独特的“植物角设计图”,阐述选择这些植物的意图、适合场所、种植方法等。这样一份跨学科作业,能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和角色体验,但更关键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时”指向结合项目(特色课程)的跨学科作业,如在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中融入跨学科作业。例如,项目基地校新普陀小学在三年级开展了“飞扬点点”综合主题课程活动,并同步设计了跨学科作业。该校以活动任务为切入点,同步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作业,如通过阅读“蒲福风级”,了解有关风速的知识;按照制作步骤,制作风向标和风速计;根据测量的风速和风向,预测天气,并根据天气情况给出户外活动提醒建议等。“风速测量”“制作风向标”等是为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设计的作业;“气象发布会”则是认识自我与环境关系的综合类作业。这样的跨学科作业打破了常规形式,富有操作性、实践性,有效促进了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景”指向契合学校真实任务情境的跨学科作业。例如,2020年初,因新冠疫情,学校停课不停学。在学生尚未返校复学的背景下,管弄新村小学引导学生在线上合作参与“七嘴八舌策复学”的跨学科作业,引导学生从实际需求出发,为学校复学防控方案的制订提出可行的建议。其实施步骤为开展一次调查,选择一个主题,厘定一条思路,完成一次成果发布,参与一轮评价。
问卷调查,寻找防控点:从学生视角出发,了解学生对于开学防控工作的关注点,如你认为学校的哪些场所风险最高、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哪个时段风险最高、你想为学校的哪方面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
自由组合,选择作业项: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岗位、特长等不同,自由选择一个作业主题参加合作学习,学校安排学科教师加入其中。
合作完成跨学科作业:学校分别以进校路线、测量体温、课间防控、午间用餐、宣传防控等为主题,在公众微信号上进行三期作业成果发布。
2020年5月中旬,学校根据校情合理化采纳上述作业中科学性较强、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成果建议,调整制订学校开学计划,并在复学以后对建议被采纳的学生颁发“金点子证书”和“感谢信”。这一师生共同应对特殊时期所完成的任务,让作业更“真切”了,提升了学生校园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应需、应时、应景,都是为了让作业能恰到好处地“跨”。据此,笔者提炼出了两种常用的设计跨学科作业的路径及其要素(见图2、图3)。
跨学科作业进一步强化了学科间的融合。其可以各学科内容为基点进行延伸、修改或重组,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走进更广阔的天地,丰富积累、开阔视野,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
跨学科作业进一步关注了儿童的生活经历与感受。开放的作业环境,辅之以适时、人性化的评价,能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自信并得到鼓励,从而增强学习兴趣,获得个性发展。
此外,在设置上需要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作业所涉及的学科,调整不同学科教师的授课时间,协同执教并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如学科间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的协调统一、完成作业的学习资源的保障与利用等。这对学科间、教师间的合作与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2年1AB合刊,作者系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 颜欣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