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程备久教授团队:江淮粮食作物高效抗逆丰产理论与技术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23 17:39:40 | 【字体:小 大】 |
唐明皇赐名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已从传统农业进入现代农业发展时期,转变生产方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提质增效、绿色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题,也是粮食作物生产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粮食作物高效生产是指以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化为先导,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作物生产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
江淮区域指长江淮河一带,广义上含安徽全境、江苏中北部、河南南部,是典型的多元两熟区,主要种植模式有水稻-水稻、水稻-小麦、小麦-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区域处于南北过渡带,气候多变,主要有沿江平原、江淮丘陵、沿淮地区和淮北平原四个生态区。安徽全境横跨四个生态区,是江淮区域的典型代表。该区域虽然光热水资源总量充足,但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与两熟粮食作物生产的实际需求匹配性较差,利用率较低。水稻、玉米高温热害,小麦倒春寒,水稻穗低温及干旱与病虫害等非生物逆境和生物逆境频发、重发,水肥药资源利用率低,土壤水肥协同和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抗逆节本高效技术及模式缺乏,严重影响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制约着粮食作物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绿色化生产与提质增效。因此,围绕江淮区域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光、温、水、肥、药资源高效利用,以及抗逆减灾、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等关键问题,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及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等项目的支持下,突出该区域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绿色化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围绕周年丰产、资源高效、轻简精准、抗逆减损、节本增效和绿色发展的目标,以江淮区域安徽为主体,系统研究总结了该区域玉米、小麦、水稻粮食作物光、温、水、肥、药资源高效利用和抗逆丰产增效的理论与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了粮食作物轻简复合种植与周年高效抗逆丰产技术模式,建立了结构优化、产业融合与固碳减排、高效绿色生产技术模式,为江淮区域粮食作物高效抗逆绿色丰产栽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第一章论述了江淮区域光温水资源分布特征、粮食作物品种优化配置、周年“双早”“双晚”光温资源和塘库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
第二章论述了粮食作物生产水肥药高效新产品创制、高效利用理论、装备与技术;
全书内容体现了江淮区域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信息化、绿色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特征,贯穿于高效抗逆丰产理论与技术的主线。
在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作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十分高兴地看到安徽农业大学程备久教授带领团队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组织编写了《江淮粮食作物高效抗逆丰产理论与技术》一书。这部著作以江淮区域安徽为主体,围绕周年丰产、资源高效、轻简精准、抗逆减损、节本高效和绿色发展的目标,系统总结了江淮区域水稻、小麦、玉米粮食作物光、温、水、肥、药资源高效利用和抗逆丰产增效的理论与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了粮食作物轻简复合种植与周年高效抗逆丰产技术模式,建立了结构优化、产业融合与固碳减排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体系。该书的出版标志我国粮食作物生产在现代农业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必将为区域粮食作物高效抗逆绿色丰产栽培和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江淮区域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光、温、水、肥、药资源利用率不高,抗逆减灾、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等关键技术模式缺乏等难题,程备久教授率领安徽等地区粮食作物生产的科技工作者在国家及省级重大项目支持下,经过多年研究攻关,突破和创制了一批关键技术与产品,编写了《江淮粮食作物高效抗逆丰产理论与技术》一书。该专著全面总结了三大粮食作物品种周年优化配置、双早双晚及塘库水资源优化调控等光温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大田粮食作物周年优化施肥、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一体化、智能热雾飞防等水肥药高效利用技术,以及改土培肥、高畦降渍、降密均氮等抗逆减损丰产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了水稻一种两收、节水抗旱稻和玉-豆复合种植等粮食作物轻简复合种植与周年高效抗逆丰产技术模式,建立了结构优化、产业融合与固碳减排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体系。该书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粮食作物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本文摘编自《江淮粮食作物高效抗逆丰产理论与技术》一书,有删减,图片来源于该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书是在总结作者对江淮区域粮食作物生产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技术成果编写而成的。全书共 5 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论述了粮食作物光温水资源和水肥药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第三章论述了粮食作物抗逆丰产增效理论与技术;第四章介绍了粮食作物轻简复合种植与周年抗逆丰产增效技术模式;最后一章介绍了粮食作物生产结构调整、产业融合与固碳减排增效技术模式。全书结构完整、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学术性与实用性兼顾,适合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管理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农业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