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街头发现竹简文物是秦始皇焚书前的“天书”专家花100万买下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4 10:36:55 | 【字体:小 大】 |
火影剧场版7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精彩的文物,然并不是每一件文物都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完好地保存下来。从今天我国所收藏的文物来看,就能够看出我国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化器物,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据。但这还不是我国文化的全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历史上有很多的文物,因为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而消失在历史上,也有足够幸运流传下来的,就构成了中华文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件文物,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然文物总归是脆弱的,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足以对它们造成严重的损伤,不仅要应对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还得与人斗智斗勇,只能说,文物也不好当。
文物所有遇到的损伤,基本是人为的破坏,还有就是文物的流失。我国的文物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流失,一次是近代列强对文物的抢夺,这些文物最终都流向了欧洲。二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我国文物的抢夺,时至今日,日本的大都数博物馆中,都还有战争时期从我国抢走的文物。而第三次的流失,是八九十年代,我国艺术品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大量的盗墓贼盗掘古墓,并使得这些文物流失世界各地。
九十年代的时候,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种种新的难题,古墓被盗,文物走私。而九十年代的香港,因为积极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物走私的集散地,也是文物的中转站。盗墓分子将挖出的珍宝拿到香港,外国收藏家不远千里来到香港,想要买下中国的文物。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收藏家、爱国主义者、文物保护专家,也注意到了香港的这一现象,于是频频赶往香港,在这些人中,就有马承源。
马承源是伤害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几十年来,他为我国抢救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仅仅是在香港街头收回的文物,就有三百多件。浸淫学海多年的他,早就已经练就了一身本领,也练就了一双鉴定文物的慧眼。在知道香港为中国流失文物的中转地之后,他便常常去香港的古玩街闲逛,他所挽救的大量文物,就是在一次次的闲逛中追回的。
1994年的某一天,马承源的老朋友,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光裕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在一家古玩店中啊发现了一批看起来像是竹简的文物。马承源便拜托朋友帮自己临摹竹简上的文字,在认真的鉴定之后,马承源认为,那应该是战国时期的竹简,竹简上的文字内容,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前的“天书”。要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伤害,遏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而之前的古籍,也就这样消失在历史上了。这一次发现的竹简,无疑对我们研究焚书之前的历史有着重大意义。
马承源认为,此时不将这些竹简买下,就要错失机会了,因为当时还有日本的买家虎视眈眈,只等接受这些竹简。最终,马承源以100万的价格,买下了这些竹简,几个月后,他又买下了同一批相同的竹简,这些竹简便是《战国楚竹书》。因为其记载的内容过于混乱,且竹简也已经被打乱了顺序,文章也不是一人写成,故也被称为“天书”。在研究之后,这些竹简上的内容,大大地填补了历史的空白,想想,要不是马承源,我们永远没有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机会了。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