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央视《创新进行时》揭秘上海宝冶仿自然生态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8 19:51:04 | 【字体:小 大】 |
就去色6月7日18:54、6月8日18:05,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创新进行时》栏目以“为黄河造一个‘人工肾’”为题,两集连播上海宝冶灵武市东沟人工湿地建设纪录片。
该片采用纪实视角,以科普形式报道了上海宝冶中冶西北项目团队秉承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通过详细的污染源调查分析、反复的实验与创新,结合微生物学、生态学理论,运用仿自然生态环境处理方式,以复合垂直流潜流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处理工艺,优化配置湿地基质材料和吸污水生植物,以及因地制宜采用冰盖保温专利技术,在西北地区低温环境下实现人工湿地水质处理的探索历程。充分展现出宝冶人以祖国建设为己任的央企担当,以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职业操守的工匠精神,持续提升中冶集团“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品牌知名度及社会美誉度。
该片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揭秘灵武东沟人工湿地仿自然生态链通过两年的艰辛探索,一步步成为现实的过程。第一步是通过对鹅卵石、火山岩、石灰石等基质的反复比对分析,以及根据灵武市当地出产矿物情况,最终选择石灰石为灵武湿地人工湿地基质(含钙(以碳酸钙计)不小于40%),有效附着微生物,去除水质中磷等水体污染物,并且对石灰石的杂质及颗粒直径严格要求,石灰石分三层铺设,底层粒径16~32毫米,中层8~16毫米,上层4~8毫米。经过比对,石灰石对水质改善明显,18万吨大小不一的石头完美附着微生物,水中的磷元素含量明显降低;第二步是借鉴多个类似湿地项目的植物选取经验,通过层层筛选比对,及对当地气候、水土的适应性试验,最终选择芦苇、水葱、千屈菜、黄花鸢尾、菖蒲等兼具吸污能力、景观效果并且可以安全越冬的多年生挺水植物,在湿地中大面积栽植,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中的N、P等元素;第三步是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师们采用复合垂直流潜流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相结合,因地制宜采用冰盖保温专利技术,实现了在寒冷低温环境下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处理。
跨越两年寒暑,现在,被污染的水流入灵武东沟湿地,先经过三层石料过滤,同时植物的根会吸收水中杂质与污染物,石料及植物根系上附着的微生物也发挥着消纳污染物的任务,水流在多个水池中经过,每一滴水都要经历25个小时的湿地“漫游”,流出湿地的时候,水体已实现完美“变身”,从城市劣V类水体净化为地表水IV类水质排入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上海宝冶中冶西北灵武市东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是灵武市委。积极开展黄河大保护,协调推进黄河大治理,探索治理目标措施,谋划治理蓝图和全面落实国家水十条、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十三五”水污染防治目标、大力推行河长责任制及推进黄河流域宁夏灵武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上海宝冶中冶西北设计团队深明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努力以最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建设最生态环保的美丽灵武,切实提高灵武市入黄排水水质标准,对灵武市全面实现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高轶)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