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湾暖春阁比如最近很火的《延禧攻略》吧,周一到周三是观众的空窗期。被卡得难受的观众只好扒小说,扒剧本,剧透快把后面剧情透完了。
不像有的宫斗剧重头戏在于过程的勾心斗角、你来我往,《延禧攻略》的本质其实还是个经不起推敲、不能太讲逻辑的爽剧。所以观众们现在都各怀鬼胎,只想直奔能让自己爽的目的地。
有人受不了女主受气,只想看她一个个收割人头的成果,直接跳到做了令贵妃最好。
按理说周播剧里,每周更新8集已经不算少的了。然而你看看它总共多少集?70集。
一想到剧透里说女主要被谁谁欺负到XX集才能翻身,跟皇上要到XX集才能好上,掐指一算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在第一周,《延禧攻略》的节奏还算国产剧中比较快的,也因此吸引了一波观众充了个会员一口气就看完了十几集。
然而等更新频率慢下来,一些老毛病也暴露了出来:每天只能新看两集了,感觉也没看到啥精彩的东西,刷地就就结束了,你说观众能不着急吗。
着急也就算了,观众不见得有那个耐心一周一周地等啊。这才播到第三周,已经开始有不少人觉得不耐烦,断更两天就觉得热情接不上了,索性弃了。
最近三四年,周播逐渐成了电视剧的一种重要播出方式。有的是台网联动,也有纯粹的网播剧,它们每周只有几天甚至一天更新,很明显是在向国外美剧、日剧、韩剧等成熟的周播体系靠拢。
国产周播模式,其实湖南卫视从2011年就开始吃螃蟹,但直到2015年左右周播的《花千骨》和《古剑奇谭》大爆,才终于尝到了甜头,后面一发不可收拾。
比如去年一年,湖南卫视的“青春进行时”周播剧场里有很多熟悉的身影,其中不乏令人两眼一黑的天雷制作。
其他电视台也纷纷跟进。受限制古装剧等政策的影响,古装偶像剧是周播剧里的常客。
网络独播剧流行起来之后也经常采用这种模式,一周能给你吐出来四集就不错了。
其实周播模式本来对观众挺友好的:同一段时间内可以有多种剧集供选择,今天看了这个更新,明天还有那部,不知不觉下一周又来了。
平时会看国产剧的人,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这些周播剧不乏大制作和流量明星,但中间偶尔能出一两个爆款,大多数能掀起的水花却很有限。它们刚开始可能还挺吸引人,但播着播着就没动静了。
不管播没播完,反正很多路人观众压根就没有周复一周的坚持下去,没多久就扔一边了。
国产剧长得不正常,现在大家都见怪不怪了。电视剧制作方在“按集购买”的机制下,变成了手持注水针管的无良商家。现代都市剧40集起步,古装偶像剧60集起步,拍个80集100集也别惊讶。
掐指一算,如果每周播4集,那最少也得播两个半月;播8集,一个月也根本打不住。去年的《幻城》62集,每周4集,活活从穿大裤衩子的季节播到了穿秋裤的季节。
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些剧太长,而是又臭又长。比如《极光之恋》这部“神剧”,去年年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雷到炸裂的片段上热搜。
一个月后你在热搜上又发现女主疯了。仿佛这个剧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让大家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以及“这玩意儿怎么还没播完”?!
有些剧不仅让人追得更过瘾,甚至意犹未尽,比如去年有几部口碑比较好的网剧,时间跨度也不算短,怎么没人骂它们拖拖拉拉、耗得人没兴趣呢?
国外的网播剧时间跨度也不短。比如一部10集的日剧,也得播上两个多月;一季美剧20多集,时间更长。
有的剧长,那是它本身内容就丰富精彩到能称得起那个长度,比如70多集的《甄嬛传》。
这些周播剧,不惜用每周自己宝贵的播出时间,用一次又一次重复的回忆杀和闪回镜头提醒着观众:那么长的时间,我实在是没的编了。
比如去年的《九州·海上牧云记》,本来在视觉的精良程度上甩了同行一大截,结果栽在了这上面,最夸张的时候五分钟能来三次闪回;张钧甯的角色被杀的情节一被提起就要完整回放,比世界杯裁判看的录像还完整。
一个无关紧要的情节能从上周断掉、掰扯到下周。等了那么久,更新的所有内容可能就是男女主吵了个架,甚至主角直接隐身下线了,全看配角在那儿聒噪。
内容既索然无味,又没能好好设置剧情的悬念和情节的推动,那么每周空出来那么三四天甚至一周的时间让观众干吗?回味你拍得有多无聊吗?
这么下来没几周,观众就会变成两种情况:要么因为太难看、没耐心弃了,要么根本不记得上周演的是啥,甚至连自己追了这么个剧都忘到脑后了。
所以,国产周播剧抓不住观众,跟周播本身没什么关系,而是周播的模式放大了固有的毛病,让它们更难生存了。
毕竟,要不是原著或者是哪个演员的忠实粉丝能一周一周地追下去,普通观众的心气儿早就被耗没了,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的好伐?不是观众不长情,是有些东西压根不值得我们付出感情
虽然等待是有点难熬,也和中国观众多年培养出来的习惯冲突,但中国观众并不排斥周播。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想看的是美剧那样的张弛有度,或是韩剧日剧的情节饱满,至少每一周的内容都对得起这一周的等待。
像一些季播的优质美剧,不管每集是20分钟还是40分钟,每周带来的观影体验是既相对独立又连贯的,每一集都能在适当的时候用高潮和悬念让你对这一集满意,对下一集期待。
韩剧、日剧,长度一般一集能有45到60分钟,那些好口碑的剧集,一集就给观众一个完整的舒适的观影体验。
比如做到极致的《请回答1988》,每周一集,有将近90分钟。但是在它的一集里,你能看到三到四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线并行。
所有让人追得下去的周播剧,抓住人心靠的都是精良的制作、演员精湛的演技和好看的故事。
同样是等了一周,让我们看这些当然可以,要是只能看到拿观众当傻子的拖沓剧情,谁看啊?
关键国外的周播模式里,观众有选择看什么的权利。边拍边播的模式里,美剧会因为收视率不佳被砍,编剧可以按照观众的反馈调整剧本,这些都不用再多说。
而国产周播剧的模式大多只是把已经制作完成的剧切分开,按周播出,最多只能在后期剪辑上做文章,不管拍得多差观众也得忍着。
曾经也有国产剧大胆尝试了拍摄与播出并行的生产方式——2014年,张翰主演的《不一样的美男子》首次实现了这一点。
就是那个盛产张翰魔性表情包,还在设定上各种科幻、各种像X战警,但各种令观众目瞪狗呆的剧。
尽管在宣传稿里,这部剧的首次尝试与伟大突破被夸得天花乱坠,特别还表扬了由观众投票决定结局走向,可是效果嘛——
不过,不管你是因为剧质量不好又拖沓而不喜欢周播剧,还是因为想追而看不着才吐槽周播剧,可能都没啥用。
与一个月就能结束的日播相比,周播优越在它能把宣传周期尽可能地拉长,提高广告收益。
电视台的周播吃过甜头。2016年,芒果台把几部大IP周播剧的冠名权分别售卖,改变了以往“周播剧场”只有一个独家冠名的模式,效果很好——《诛仙》和《幻城》售价高达单部5500万元。
而现在这些用周播剧吊人胃口的视频平台,除了尽可能久地让广告暴露在观众面前,更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让你充会员。
前面说了,周播剧动辄两个月起步,那些被吸引了的观众,无疑会为会员买账。就算后面弃剧了,这钱还是已经花了。
视频平台的各种营销方式,也是抓住了现在观众急性子的心理,想方设法地撩,让不更新的空窗期也有存在感。
像《延禧攻略》,剧刚播了20多集,预告已经放到了远在天边的46集,就是在诱导爱看的人从这些边角之处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讨论、发酵。
在这个热度转瞬即逝的环境里,想延长热度的举措无可厚非,然而不是谁都玩得起这套。
如果剧的质量不过关,那纵使你从夏天播到冬天,从今年播到明年,观众还是会用冷漠和跑路送上一曲《凉凉》。
在行业专家眼中,周播模式的流行有利于提升国产剧质量、有助于培养中国观众新的收视习惯等等,可是脱离品质去空谈这些大视野,对普通观众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只不过不想总是看了两集就雷得关掉,追了两周就再也看不下去,还要觉得浪费了时间。
别管日播还是周播,20集还是70集,重要的从来都不是这些外在的条条框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