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外贸服装批发原标题:专题 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种植逐步标准化
“法律实施后中药材市场更规范。”从事中药材经销已近20年的张永军表示,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的效果在中药材市场已经显现。
据甘肃省陇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国强介绍,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之称的陇西县,在中医药法实施以后,严控中药材质量,不断完善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2018年实现全县17个乡镇追溯体系建设全覆盖,初步建成县、乡、村及生产经营主体“三层一级”的追溯模式,形成了全县道地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储运过程的质量和责任可追溯链条。
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简称中药城)相关负责人苏彪表示,在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后,中药城严把中药材质量关,严格审查商户过往诚信经营记录,对存在违法经营行为的坚决不予进场经营,进场时与商户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该承诺书约定,商户一旦出现违法经营行为,立即清理出场,且被纳入中药城商户管理失信“黑名单”,失信人及其直系亲属3年内不准进入市场经营。
我国中医药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采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前款所称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苏彪说,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后,许多大采购商就直接到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采购,这使得他所在的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以他所在的中药城为例,市场从业药商2万多人,日上市中药材2800多种,日客流量6万人次,市场年总成交额超400亿元,占全国同类市场交易总额的近45%。
苏彪介绍,中医药法实施以来,中药城依法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持续开展中药材专业市场综合整治工作,针对中药材制假售假,染色增重,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熏蒸中药材或经营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中药材,非法加工中药饮片,以次充好、用伪品或混淆品冒充正品及故意购买假劣药品药材等违法经营行为,进行重点整治,有效净化了中药材市场经营环境。
与此同时,亳州高新区中药材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正式挂牌并进驻中药城,全力开展中药材专业市场综合整治,与中药城形成监管合力,开展中药材质量防控联席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中药材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并建立了长效机制。
同样,千里之外的北方城市“天下药仓”陇西县也不断严控中药材质量,除建立全县道地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储运过程的质量和责任可追溯链条外,还着力建设质量安全监测平台,比如入驻当地的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于2018年5月顺利通过CNAS认证,其检测能力基本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90%以上的中药材/饮片。这进一步加强了对中药材产地环境动态评价、中药材质量的检验检测、原药有害成分鉴定、中药材有效成分及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检测、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化验等工作。
中医药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
从事中药材种植多年的安徽亳州千草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继武说,道地中药材一般对种植的地理位置、土壤条件、日照长度、降水量、无霜期的长短等因素的要求非常苛刻。中医药法实施后,有的大型中药材企业,加大了对中药材种植方面的投入,从种质资源溯源到种植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采收加工环节强化质量控制,通过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控制保障中药材产品质量。
北京同仁堂相关负责人李志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药材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甚至收割时辰都可能影响药材药效。因此,健全法规体系,明确中医药材种植发展方向,研究出台适用中药药材种值全过程监管的溯源体系,形成从选种开始的全过程、全链接追溯系统,可以有效促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
中医药法实施前,我国大部分中药材尚未开展药品标准体系建设,影响中药质量提升。中医药法实施后,我国中药材种植得到快速发展,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传统道地药材产区发生明显变迁,新产区不断出现。以陇西县为例,其借助中医药法实施的东风,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狠抓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依托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大力开展种子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示范、野生品种驯化、标准化种植试验等工作,制定了黄芪、黄芩、党参等18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均通过原甘肃省质监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
马国强介绍,目前,陇西县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模式,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药源基地,引导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充分保障药农、特别是贫困户的收益,每年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先后建立省级中药材(黄芪、党参、黄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3个。今年,该县建立了中药材生态有机示范基地1000亩、绿色标准化基地2万亩。据了解,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中药材主要品种中陇西有96种,占比为26.4%,常用的130多个品种陇西有93种,占比为72%,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1%,先后被工信部和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中医药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药物政策等医药卫生政策,应当有中医药主管部门参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支持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服务。”这对中药材加工企业而言,可以说是很大的利好消息。
实践中,中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材市场发展。以陇西县为例,2018年6月,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财政部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验收。该园区总规划面积占地9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5亿元,先后引进入驻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天津天士力等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
马国强介绍,陇西县在园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下,全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通过新版GMP认证企业22家,成药制造企业3家,引进国药准字号产品63个,研发健字号、食字号保健产品26个,个体加工户3000多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20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安排就业5000多人。
同时,该县还鼓励企业在药源基地建设产地初加工扶贫车间,甘肃中天药业已在德兴乡营门村建设产地初加工扶贫车间。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配方颗粒、保健品开发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这是中医药法实施后中药材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加工行业体系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张,行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有研究机构统计显示,中医药法出台后,2016-2019年,仅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市场规模就由1786亿元增加到27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65%,预计2021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市场规模可达3376.3亿元。
与此同时,目前中药饮片的产品质量监管正进一步规范化。2020年7月2日正式颁布、2020年12月30日正式实施的2020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中药饮片标准体系,规范饮片名称,完善和规范饮片炮制方法,全面制定了中药材、饮片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李继武表示,这将进一步完善国家药品标准质量监管机制。
另外,中医药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对中医药古籍文献、著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李继武说,我国各地中医院有很多优秀的老中医,经典名方、验方,可以考虑把这些开发整理出来,但这需要专业团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下一步,政府可以支持企业、医院共同开发医院内部制剂,并由医院依法依规委托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工生产,这样就调动了企业、医院的积极性,也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优势、生产规模优势和医院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