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弄巧心这两天,浙江庆元县上杉坑村200多位“留守老人”领取600多万工资的消息在网上传开。
今天上午,上杉坑村村支部书记胡光海通过橙柿互动证实,一些网友关于领取工资的理解有误。
胡光海说,老人们领到的钱,大部分是他们每个月工资,工资也是按月支付,只不过老人们将这些钱“放”在村里,这次将钱连本金带分红一次性发放给老人们。
从2000年开始,上杉坑村借力“双招双引”和“乡贤带富”两把金钥匙,先后引进了油茶、中草药黄精以及白茶等产业,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与合作社进行利润分红。
2022年,村里领取600多万工资和分红的200多位老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
除了上杉坑村本村的50位老人外,主要来自浙江、福建两省六个乡镇25个村,有些夫妻两人一年下来能拿到10多万,最低的也有2万左右。
2022年1月,上杉坑村就发过一次钱,庆元县人民政府官网这样写道,村里以及附近村的几十名白发“70后”, 平均年龄72岁以上,现场领取了100多万元(全年共发放工资200多万),其中最多的一对夫妻工资10余万元!
胡光海说,当时领钱的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今年领钱的人更多了,共有200多位老人,来自浙江、福建共25个村。
胡光海说,村里目前有5000多亩的油茶基地、1500亩左右的中草药(黄精)基地以及几百亩的白茶基地。
“这些基地都在山上,还有我们自己的土地,比如说油茶基地,就在我们自己村周边的山上,油茶都种在海拔1100米高的山上。”
胡光海说,老人们在基地做的不是体力活,主要是除草、施肥、摘茶籽、选茶籽以及种植等。“都是以前农村地里的活,不重的。”
也有人问,老人毕竟年纪大,还有些从福建过来,平时吃住都在村里,村里怎么照顾?
胡光海说,村里每年给老人一次定期的大体检,每个月也有两次包括量血压、血糖这样的小体检。
“我们出工的头一晚,也要统计出工人数,统计时候我们也要问老人身体怎么样,因为都是按工来计算工资的,另外在上车去山上时,也要问问老人身体如何。”
胡光海说,从福建来上杉坑村打工的老人也很多,吃住都需要村里提供,所以工资只有160元/天,本村的村民吃住自己解决,180元/天。“我们每个月也有休息,一般每人每月在4000元左右。”
目前,每年固定在村里工作的有200位老人,但每年10月霜降时到了采茶油果的季节,村里还有从福建、浙江临时招女工采摘,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好几百人上山。
通常,村里的老人们每月领到的工资,大部分都存放在村集体账户,这次到了年底,上杉坑村以本金加分红的形式统一发放。
胡光海说,2019年,当时给村里的老人发了45万元左右,再后来种植种类和规模越来越大。
仅以油茶为例,目前5000多亩油茶基地中,已经有3300多亩油茶树每年都可以赚钱,另外还成立了油茶生产综合服务中心,就是把采好的油茶直接在这里进行榨油。”
庆元县政府官网这样介绍说,随着油茶产业发展,用工规模扩大,上杉坑村的劳力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附近官塘乡、福建坑底乡等村民闻着“油茶香”前来务工,一棵油茶树成了浙闽两省三乡村民增收的希望。
丽水上杉坑村靠近福建,村里周围全是山,按胡光海的说法,周边全是“山包”。
尤其是在2008年开始,村里绝大部分的劳动力外出工作,村里全都是留守老人,再加上村周边都是山,山都荒着,当时村集体也没有收入。
当时胡光海就在村里工作,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胡光海和村委的人出去考察,有人说村里山海拔(1100米左右)也比较高,土地不是很肥,种油茶比较适合。
胡光海记得,当时大家对油茶没有概念,不过很多村民说山上有野油茶树,再后来一了解,发现山上确实可以种油茶。
“刚好隔壁乡两个老板,以前也种过油茶,我就去咨询他们,后来他们说可以承包给他们,于是我们就答应了。”
当时,上杉坑村附近山上种植了1000多亩的油茶,但没过几年,老板觉得这个回报太慢想要放弃,而且想再引进投资也困难,胡光海和村里人商量,如果一旦放弃,别的不说,村周边的山又成了荒山。
当时村里有两个乡贤,一个是在温州开皮鞋厂,一个是在外地开多家超市,他们和村里很多村民也是一起长大,胡光海找到他们问有没有可能回到家乡来回报家乡,他们开始觉得村里也没什么发展。
胡光海向他们介绍油茶后,又带着他们去江西等地去考察,最终两位乡贤觉得确实可以回来回报家乡,让村民都富起来。
白茶是从福建引进的,主要是我们村靠近福建,目前村里白茶种植面积才几百亩。胡光海说,白茶目前还在探索阶段,但油茶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截止目前,上杉坑村里有一块700亩的黄精(中草药)种了3年,一块500亩的黄精种了2年,2022年又种了一块500亩的黄精。
“今年的话,第一批的黄精可以有点收入了,我们不能走的太快,觉得这块适合种,能看到成效了我们才稳步发展。”
比如说,黄精除了市场价格比较好以外,还有很重要一点是因为油茶树下有空余的土地,在这个土地上再种植黄精,可以有效对土地资源再利用。
这条路从329省道一直通到村口,约5公里,从原来的单车道扩宽成双车道,也从最初修的3米宽的沙子路即将变成6米多宽的双向车道。
这条路没有名字,现在大家习惯叫它“上杉坑村公路”,但稍微年长的村民都记得这条路,村里也是从这条路开始,一步一步迈向富裕起来。
谁曾想到在30年前,上杉坑村通往外面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庆元县政府官网也曾用“浙江最偏远乡村”来介绍上杉坑村,可见地理位置多么不便。
当时,胡光海刚退伍回家,因为在部队学过医,他在村里开了个诊所,当年别说老人,年轻人也基本在老家,从来没有走出去过,算起来,胡光海是村里第一批走出去的人。
“我记得当时村里水电都不通,电视电话也没有。”很多村民找到胡光海,对他说能不能推荐他当村委会主任,至少领着他们“开路”。
1999年,上杉坑村换届,胡光海经村民的一再鼓励当选上村委会主任。“我记得是6月20日当选的,7月1日起就开始修路,说过的话要算话。”
“当时每个村民要出300元左右,很多村民没有这笔钱,我就跟他们说,没关系,没钱的就出力,修路也需要有人,当年修这条路也花了很大勇气。”
这条1999年修的沙子路,后来在2005年前后修成了水泥路,而今天,上杉坑村村民将这条路变成了双向车道。
“我们不能忘了这条路,当年被山围起来的小山村,如今办了工厂建了基地,村民们一步步地过上了好日子。”
周家福说,他在村油茶基地工作四年,第一年拿到五万多,第二年拿到六万,去年拿到八万左右,今年拿到的钱最多。
“我老伴主要是选油茶籽,从山上采下来的青果拉到村里工厂,要烘干要榨油,这些事情是女工来做的,男工大部分在山上除草、施肥、种植。”
周家福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外地工作,这些年,每年年底周家福拿到工资和分红,儿子都羡慕他。
“他以前是烧面的,这两年开了沙县小吃,不管是烧面还是开店这两年,每年赚的钱还没我多。”
这些年,村民们的日子就像这条路一样,越修越好,越修越宽,每次上山下山采摘油茶果,都要经过这条路,越走越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