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特征7月31日一大早,在西藏墨脱县墨脱镇1.5公里外的拉贡茶场,群山包围着小城,云雾萦绕着群山,连片茶田早已长出新芽,在清晨的雨后分外鲜绿。
15岁的门巴族女孩桑杰玉珍腰挎小背篓,与外婆、父母和妹妹一起在过腰高的茶田里仔细地挑选刚长出的细芽。桑杰玉珍捏起一根刚采摘的叶芽给母亲细嗅,鼻尖满是淡淡的茶香。
“这是我们家种茶的第8年,去年爸爸妈妈给我新买了IPAD。”桑杰玉珍说,这几年家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不但新建了厨房,还新买了一辆大卡车。
一大早,49岁的门巴族村民李英也挎着背篓来采茶。几年前,现在的茶田还是玉米地,那是她们家的口粮地,家庭开销只能靠着丈夫出外打散工挣点微薄收入,家里还有两名孩子上大学,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很拮据。
2014年,李英家里开始种茶,“之前没种过茶,刚开始大家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技术也没达到,不知道收入会怎样。”李英坦言。李英的顾虑,也萦绕在不少村民心头。
为解决茶叶种植的技术难题,墨脱县安排农牧局技术人员全程蹲点每一个茶园,除了提供技术支持外,还动员农牧民尤其是贫困村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帮助民众实现增收的同时,在后续管护运营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同时政府为管护者发放误工补贴。此后,墨脱县实行分包到户制度,由茶园所有者自主经营。
门巴族女孩桑杰玉珍(左二)与外婆、父母等在过腰高的茶田里采摘茶叶嫩芽。/佛山传媒集团联合报道组记者龙翔摄
“以前种水稻种玉米仅能自给自足,现在种茶叶可是线年,李英种的三亩茶田迎来丰收期,家里也迎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一亩茶田大概有5000多元的收入,现在茶树的采茶量一年比一年多,采摘的茶叶直接卖到茶厂,种多少卖多少,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向记者说起这本“茶经”,李英笑逐颜开。
“产业援藏是对口支援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有效途径。”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组经过对全县茶产业的深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茶旅结合、智力引进和培养、产业升级、品牌建设和消费援藏等举措,从而实现墨脱茶产业的增产提质。
2019年,第九批佛山援藏工作组联系引进种植了广东优良品种凤凰单枞茶近2000亩,丰富了墨脱茶叶品种和产品结构。同时逐步优化提升现有茶园管理水平和成茶品质,规划配套建立墨脱县茶产业研发中心,负责茶叶技术培训、茶产品质量检测和茶产业研发。还邀请华南农业大学7位专家组成墨脱县茶产业智力援助工作组,今年6月初到墨脱进行科研式指导,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在墨脱县建立华南农业大学(墨脱)茶叶科研基地、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及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墨脱县扶贫办副主任央宗介绍,目前墨脱县茶叶种植面积16926亩,可采摘面积5080亩,2019年产茶青约25万斤,促进农牧民增收606万元,今年1至6月共采摘茶青12.83万斤,促进农牧民增收513万元,在茶叶采摘季节,预计每天采摘茶青2000~3000斤,给农牧民带来收入6万~10万元/天。
今天的墨脱茶园,遍布高山深谷。一片片小小的茶叶是村民手中的“金叶子”,一垄垄整齐的茶园成为当地群众的“聚宝盆”,它们撑起了农民增收、农村富裕、脱贫攻坚的一方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