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心计2中宫无后原标题:科技成果丨低纬高原种花技术获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适地适花”构建“云南模式”
整理、包装、打码,5月28日一早,在省农科院花卉所位于晋宁的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打包即将运往广州等地的花卉。这些花卉的栽培均通过精准调控,除了颜色鲜艳、品质高,还实现了从扦插开始70天准时出货。
这是省农科院花卉所花卉生产技术研究中的其中一项成果。2009年以来,瞄准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绿色种植、技术等问题,该所以鲜切花和盆花为重点,联合云南优势科研单位和龙头重点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构建起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支撑了云花产业转型升级。在日前举行的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20年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技术,云南花卉产业自早期发展以来都缺乏科学种植区划和对品种适应性的深入了解,引种‘水土不服’问题突出。加上缺乏花卉营养需求及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的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制约。”省农科院花卉所副所长李绅崇表示,云南花卉生产主要位于低纬高原地区,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照充足、干湿分明,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决定了不能照搬以荷兰等高纬度发达国家高投入高耗能的花卉生产方式,必须走云花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如何走出花卉产业的“云南模式”?团队人员制定了多条路线。
首先是“科学区划+品种筛选”。针对花卉种类多、品种多的市场需求特点,团队大规模引进和评价国外品种,研究并耦合低纬高原气候特点与主要花卉的生物学特性,制定覆盖全省精准种植区划。同时,研究精细种植农业气候区划,指导编制全省产业规划,实现了“适地适花”的高效生产布局,筛选推广的优良品种占云南主流品种的85%以上。
生产规模扩大了,“环境调控+精准水肥”则是构建“云南模式”的第二步。解析了低纬高原地区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生理适应和响应机制,团队研发了光温调控、无土栽培、二氧化碳等成套技术及设备,构建起低纬高原花卉高效栽培模式。李绅崇介绍,该模式下,种植过程实现数字化管控。其中,后台根据花卉生长情况精准施肥;基于生理代谢和开花品质,明确不同花卉作物、不同阶段的最佳光照需求。示范推广表明,通过应用新模式,花卉亩产量比传统栽培方式提高2至4倍,平均节约肥水45%,能源成本较国外节约35%,创造鲜切花和盆花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的全国最高纪录。
另一个创新点就是“病虫害检测+绿色防控”。探明低纬高原条件下花卉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团队研发了高效检测技术和标准,集成温室环境控制、害虫诱杀、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综合绿色防控技术。以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技术为例,该技术首次开发了凤仙花坏死斑病毒等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提高了检测精准度,保证花卉引种生产安全。经过示范,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减少29%至48%的化学农药用量,花卉优质率从50%提高到70%以上。
技术端的系列成果示范应用推动了相关企业发展。共同参与该项目的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段金辉表示,该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切花月季高效绿色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完成30个引进与国内自育月季优良品种的评价筛选。经过创新,企业“云秀”牌月季切花由原来的一年四茬增加至一年八茬,产量翻倍。除了病虫害减少、花苞大、颜色正等质量的改善,关键技术还助力该公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获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2019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十大名花”第一名等。2018年至2019年,该公司推广应用面积535亩,新增产值3555万元,实现利润675.45万元。
李绅崇表示,目前,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已获国际奖励12项,授权知识产权57项。2018年至2019年在云南累计推广27.5万亩,生产鲜切花152.1亿枝、盆花9120万亩,实现销售额156.5亿元。同时,成果在贵州、四川、甘肃、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产业化推广,总体达到同领域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低纬高原肥水循环利用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