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txt10月29日至31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第二届大会在长沙举行。大会特别设立“倡导全球合作促进粮食安全”分论坛(以下简称:粮食安全分论坛),旨在推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助力,携手各国探讨从容应对未来全球粮食危机的预案,共同守住国家经济安全的底板。
在会议现场,《证券日报》记者专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邓华凤。邓华凤表示:“我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广,稻米质量高,亩产量持续刷新纪录,不仅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更是出口海外,已成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公共属性产品之一。”
十月以来,南方各省份水稻陆续成熟,进入收割。目前,湖北、江西、湖南、广东等南方大米核心产区获得丰收,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基础。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预计我国今年秋粮面积13.1亿亩,比上年增加了700多万亩。
粮油龙头金健米业正在收购晚稻。该公司在全国优质粮源重点区域布局,构建了东北粳米、南方籼米、泰国香米的原粮供应基地,特别是在湖南省内重点建立环洞庭湖区域的粮油种植基地和收储体系。
该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得益于杂交水稻连年高产,湖南地区晚稻丰收已成定局。当前是做好收购、储存环节粮食质量检测,把牢粮食质量安全关的关键时刻。目前,我们已能做到‘粮食进出可知、粮温粮情可调、资金流向可查、库区安全可控’的水平。”
邓华凤向记者表示:“杂交水稻不仅给我国带来粮食安全保障,也先后输出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有的地区当年就实现了粮食产量增产50%的效果。这给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民极大信心,有望摆脱粮食短缺带来的困扰。”
对此,邓华凤解释:“自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可以说杂交水稻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中的公共属性产品。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各国和地区还有许多具体因素需要认真考虑和着手解决。例如水利设施、土壤条件、农田改良、病虫害防治、外汇额度、农机设备、当地教育水平、地权归属等,对杂交水稻发挥增产增收作用有一定影响。不能简单认为,拥有了杂交水稻稻种,就理所当然有了丰收,还需要各国和地区为这一公共属性产品提供充分的配套和支持。认可杂交水稻的作用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在此基础上达成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合力,围绕杂交水稻形成更深远的公共属性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粮食安全分论坛对面的展馆中,正在举办第二十四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参展企业接近5000家。
邓华凤向记者表示:“今天大家看到农博会里的诸多成果,其形成的前提与杂交水稻密不可分。正是有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作为基础,才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可种植土地。有了充足的人和地,才能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过去,由于农田低产,劳动力被束缚在基本口粮生产中,无暇顾及畜牧业、养殖业和深加工业,更谈不上改进膳食结构,实现营养均衡和全民身体素质提升。广大的农村青年们无法进入城镇化建设浪潮中,也就无法成为社会财富创造的主力军。现在,由于基本口粮连年丰收,释放出大量农村劳动力,不仅为城镇建设,也为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记者了解到,正是有了高产水稻作为基础,有信心强化科技产品研发,聚焦粮油精深加工,围绕稻米产业链的延伸,着力开发了鲜湿保鲜米粉、半干米粉、米胚油、米糠油等产品,实现了“一粒大米可做百种产品”的愿景。
邓华凤总结相关情况:“我曾陪同袁隆平院士出访多国,看到许多国家尚未摆脱粮食短缺的困扰,更无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城镇建设水平较低。这些国家的领导者们也都深知杂交水稻是其经济腾飞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赞誉其为‘东方魔稻’的同时,也不遗余力谋求社会共识,争取早日扫平各种障碍。可以预见,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深入发展,许多国家对杂交水稻的配套和支持会大步向前,届时‘东方魔稻’有望植根全球更多地区,为全人类反饥饿和反贫困斗争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