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hr自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开展以来,南漳县坚定扛牢政治责任,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持续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创新推行的“红色屋场”解纷工作法入展枫桥经验陈列馆,并被写入省委4号文件;“时间存折”“法治诊所”等经验做法,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半月谈》、湖北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先后专题报道300多次。
今日推出该县清河区黄莲树社区何家营、城关镇卞和社区锦绣家园小区、城关镇卞和社区“共同创富梦工厂”等三个试点的经验做法和亮点介绍。
南漳县黄莲树社区是清河管理区的“南大门”,农业农村部小麦、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点,也是贵州茅台酒厂原材料生产基地。
近年来,该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通过屋场会广泛组织发动群众,紧盯群众关心的“鸡子、管子、场子、巷子、票子”等问题,实施“鸡子一起圈、管子一起挖、场子一起修、巷子一起建、票子一起赚”五大行动,让全体居民主意一块想、事情一起干、事务一道管、好差一起评、成果一同享,居民先后捐资捐物价值近100万元、投工投劳3000多个,解决问题147个。
经过居民商议,达成了对鸡子实行圈养的共识,并将其纳入居民公约,采取定期检查评比的方式,一举解决了鸡子散养既污染环境,又影响美观的局面。
同时积极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因地制宜打造“小三园”,涌现出一大批“洁美家庭示范户”“洁美家庭户”。
针对居民反映的供水管网问题,该社区及时组织召开屋场会,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在铺设污水管网、架设抽水泵站时,居民捐砖1万多块,42户居民放弃占地补偿,居民投工300多个。管网的建成,解决了农业生产灌溉和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也推动居民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今年以来,该社区维修沟渠总长4000多米、清淤堰塘6口、打通断头路近5公里。
拥有一个小广场一直是何家营居民的心愿,经过屋场会商议,居民们决定筹资筹劳新建小广场。
在小广场建设过程中,35户居民无偿捐出2.45亩自留地,居民们义务投工、自发捐资3万多元,四家爱心企业和乡贤捐资2万余元。建成后的广场,已成为居民健身、休闲、娱乐、议事、聊天的好去处,男女老少各享其乐。
何家营六尺巷原本是两个农户之间的一条狭窄过道,两墙相距80厘米,居民通行比较困难。为了方便通行,经过社区出面协商,双方决定将围墙拆除,再后退80厘米重建,由此将原过道变成一条六尺宽左右的巷道。
目前,社区先后打通村庄6条巷道,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连续12年没有发生越级上访和违法犯罪案件。
为了群众共创富民产业,该社区主动对接市场,与贵州习水县鑫航粮油有限公司签订种植合同,建立专供茅台酒厂有机小麦原料生产基地8000亩,企业对订单小麦实行优质优价,农户年增收500万元。
该社区还发展生姜、紫薯、莲藕、葡萄、半夏等经济作物2000多亩,为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城关镇卞和社区锦绣家园小区始建于2007年,共有21栋居民楼,有居民498户、1322人。“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卞和社区精准对接锦绣家园小区居民诉求,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资源,带领居民共同参与小区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锦绣家园小区成立由卞和社区党委、小区“双报到”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四方组成的小区议事协商组织,运用“选代表、建制度、问需求、议方案、定事项、评效果”六步工作法,广泛收集居民意见。通过卞和社区“智慧社区”服务系统、微信群、入户走访等“线上+线下”方式动态掌握不同群体需求,收集群众意见2000余条,并按照是否符合政策法规、是否具备实施条件等标准,对居民需求进行疏理和分类,形成居民“需求清单”。
该社区梳理辖区各企事业单位资源,精准对接社会公益服务资源与居民需求,培育社区便民服务公益生态圈,建立人力资源库和物资库,与居民“需求清单”进行匹配,实现供需结合。同时,该社区建立日查日纠工作机制,共同监督、适时劝阻锦绣家园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电动车私拉电线充电等不良行为。引导居民在收被褥、看小孩等小事上互帮互助,积极参与卫生集中整治活动。
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锦绣家园小区居民先后捐资20余万元,在住建、供电等部门支持下,解决小区近500户居民转供电转直供电、健身广场修缮、充电桩安装等“急难愁盼”问题。
卞和社区依托“智慧社区”服务系统,广泛收集锦绣家园小区居民意见和需求,第一时间把群众需求、“急难愁盼”问题摸清楚,建立党员服务清单,并精准派发至相应岗位的工作人员或党员志愿者,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截至目前,锦绣家园小区500余名党员群众在卞和社区“智慧社区”服务系统完成志愿活动报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200余件,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卞和社区地处县城中心区域,辖区有7所幼儿园、3所小学、1所初中、2所高中,600多名来自乡镇的妇女在此居住陪读。由于孩子上学与工作时间不匹配原因,陪读妈妈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缺少收入来源。为此,卞和社区链接多方资源,在辖区凤山书院成立了“共同创富梦工厂”,有效解决了陪读妈妈等群体的就业问题,缓解了家庭及社会矛盾。
为满足陪读妈妈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工作需求,卞和社区多方联系,利用乡贤捐赠的凤山书院内部场地,引进了南漳铭磁新能源科技公司电子元器件组装项目,建立了“共同创富梦工厂”。同时,依托社区自行运营管理的和乐美家政服务中心,广泛发动志愿者开展前期宣传,招募陪读妈妈、残疾居民、待业青年参加社区和企业联合开展的技术培训。自开业以来,技能培训班开展5个班次,培训超500人,并提供残障人士就业岗位23个,每天有100多人根据自身时间灵活参与工厂劳动,人均年增收2万至3万元。
“共同创富梦工厂”主要负责组装冰箱、洗衣机等机器元件,工序简单,容易上手。务工人员分为全职和兼职,全职员工保证每天工作6小时以上,如有事情可临时离开;兼职员工工作时间弹性化,可根据个人情况自由安排,也可将器件带回家中制作,充分满足陪读妈妈等群体照顾家庭、接送孩子的需求。全体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制,综合计算时薪为8元至10元,按月发放。
为解决好陪读妈妈等群体务工的后顾之忧,卞和社区在“共同创富梦工厂”打造了“幸福食堂”“四点半课堂”,提供就业、就餐、托管等服务。
“幸福食堂”由社区引入第三方进行运营,社区负责质量监管,为厂内务工人员、托管儿童、老年群体提供物美价廉的爱心餐。务工人员、学生群体每餐收取3元至5元,60岁至70岁老人每餐收取5元,70岁以上老人每餐收取3元。“四点半课堂”由社区联合陪读妈妈、退休干部职工、学校老师等志愿者群体开办,不仅为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学生托管服务,还为辖区困难学生提供个人兴趣爱好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