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挑战20121229进入静默的前一天,我和孩子整理出一个种植箱,栽上了几十瓣蒜,现在已经长这么高了。作者拍摄
三年以来,疫情绵延不止,接二连三有城市进入静默状态。许多人都时时遇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封控之下,如何买到食物,如何准备一餐饭?不约而同,多伦多一位可持续生活研究者今年4月在Treehugger网站发表了名为《家中几乎没有食物时,如何做一餐饭?》的文章,带来颇多启发。笔者所在城市,因疫情进入封控状态已有十余天,本篇文章就以此为主题,抛砖引玉,期待留言分享非常时期的食谱,相互鼓励,再艰难都要努力安排健康可口的一日三餐。
另一方面,尽管疫情封控之下的食物缺乏是局部和暂时的,但气候变化和战争冲突相互作用,导致许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都面临绝对的食物短缺。居家时期思考食物,既是在考虑眼前的餐桌,也是在考虑人和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制作汤饭:可用家中存的任何罐装食物或干货制作汤饭,比如鸡汤、骨汤,芦笋、豌豆或蘑菇,如果有一包干巴菌或木耳就完美了。如果家中有半大孩子,恰好可以让他搭把手。
制作炒饭:如果有剩的蒸米饭,第二天可以做炒饭。冷米饭最方便炒。油烧热,放入洋葱和大蒜炒香,加入米饭,放入家里有的任何食材——鸡蛋、胡萝卜丝、豆腐、豌豆、芹菜,或上一餐剩下的任何炒菜炖菜,加入喜欢的调料——黄豆酱、辣酱(老干妈辣酱值得拥有)、蚝油或芝麻油。美味的一餐就解决了。
制作一碗盖饭:一碗剩饭放入微波炉加热,把一个油煎荷包蛋铺在面上,把煎蛋的油一并倒入,加一勺泡菜,撒一撮葱花,视口味倒入些酱油或拌入一勺辣酱,也有人偏爱猪油。当然,如果有熏鱼、蔬菜和油炸豆腐,不妨一起搭配成大餐。
制作豆汤:先把干豆子浸泡几个小时,黄豆、豌豆、大白豆、蚕豆皆可,用文火炖烂,加入洋葱、大蒜、自制的鸡汤或骨汤调味,就可以蘸蔬菜、蘸馒头或拌米饭吃了。
当然,中国最为家喻户晓的豆子种类,莫过于大豆,也就是黄豆。大豆古称“菽”,中国种植已有几千年历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大豆营养丰富,易于生产,而且用途繁多,可制作豆芽、豆浆、酱油、豆酱、豆油、豆饼、豆粉、豆腐等。疫情以来,各种版本的家庭食物储备指南中,大都建议储备一些大豆。网络上有干煸黄豆酱的做法,香辣开胃,一次性制作一锅,拌饭,夹馍都超级好吃,可以储存起来慢慢吃。因疫情居家的人们不妨一试。
制作鸡蛋土豆饼:土豆、鸡蛋和油,是一种神奇的组合,可以制作成松软的糕饼。做法也很简单:①土豆去皮切成丝或者薄片,洋葱切丝,鸡蛋加盐和花椒粉打散。②平底锅放少量油烧热,把土豆丝小火煎到边缘微微焦黄,倒入洋葱丝,炒出香味,按照口味可加入花椒粉或胡椒粉;③ 把打散的鸡蛋液倒入锅中,中小火煎2-3分钟,即可出锅。搭配沙拉就是健康美味的一餐。在饼上涂些番茄酱,孩子们会更加喜欢。
制作墨西哥煎蛋:把洋葱、青椒、番茄切碎,油热后下锅翻炒,炒软后浓稠的汤汁就出来了,鸡蛋打碎后倒入,鸡蛋成块后翻炒混合,洒上葱花。如果要尝试墨西哥风味的话,可以放入奶酪丝和其他香料。用来搭配烤得香脆的面包片,再加上一盘蔬菜沙拉,就是美味的一餐。当然,以我们的口味,更喜欢蘸馒头、拌饭或拌面条吃。
用面包制作披萨:家中如果有大包购买的面包,一时吃不完,做成面包披萨,肯定能一扫而空。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① 准备食材,比如口蘑切片,青红辣椒切丁,火腿也切成丁,蔬菜放到微波炉中,叮一分钟,去除水分。② 在面包片上涂抹番茄酱,洒一层碎芝士,再把蔬菜丁和火腿丁洒在面上。③ 把整片面包放入微波炉,高火两到三分钟后取出即可。
制作谷物杂烩:如果家里有花菜、红薯、甘蓝和茴香等耐放的蔬菜,可以做成烤蔬菜。把家里的各种五谷杂粮(大米、燕麦、大麦、豆子)混合煮粥,搭配烤蔬菜、再配一些坚果和奶酪,营养可口的谷物杂烩餐就做好了。
蔬菜浓汤或面疙瘩汤:几乎任何蔬菜都可以做成浓汤,白花菜、西兰花、奶油南瓜、甜菜、胡萝卜、芦笋、蘑菇等。炒香切碎的洋葱,加入切碎的蔬菜和高汤,炖至软烂成泥,然后加入奶油或椰奶(如果偏好西式口味),按照口味加入咖喱粉或其他香料,让浓汤更加美味。中国各地家家都会做的快手饭,总少不了面疙瘩汤——正是在蔬菜浓汤中,洒入鸡蛋,用筷子挑入细细碎碎的面疙瘩煮成,方便易成,暖心暖胃,不亦乐乎。
蔬菜面疙瘩汤,早晨在线买到豌豆苗、西红柿、蘑菇和香菜,每种都用了。作者拍摄
疫情之中,许多人都冒出想种点什么的念头。大城市居民,空间有限,阳台窗前种几棵葱蒜容易,却不大能指望在餐桌上占多大份额。然而,自己尝试一下种植食物,至少可以促成建立家庭厨余的循环——用菜根果皮和剩饭制作堆肥,用于种植。种植也会让人去敏锐地感知当地气候。对于青少年而言,这样的体验和教育尤为重要。
一户居民小院儿一角放置了有氧堆肥桶,采用落叶和收集来的小区园艺垃圾堆肥。来自澎湃新闻市政厅
柏林工业大学的屋顶水生农场项目,开展可持续城市农业研究,探索把废水处理与城市农业结合之道。把住宅和社区生活废水的分散化处理,与城市屋顶的温室种植和养鱼相结合。这个项目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河流水质,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还让人们从屋顶把新鲜的蔬菜、水果、药草和鲜鱼带回家。生活废水在屋顶农场中得以利用和净化,污水中的营养物重新成为资源并得到利用,渔获和蔬果则是丰硕的回报。柏林太远,厦门很近。厦门地衣工作室的两位年轻人开展了居民楼阳台鱼菜共生实验,并达成了丰产。
厦门地衣工作室开展鱼菜共生实验的阳台,增设了植物生长补光灯 拍摄者:张小树
厦门地衣工作室开展阳台鱼菜共生实验,采摘蔬菜食用,水中养了二十几条鲈鱼 拍摄者:张小树
本人所在的城市,疫情静默进入第10天。城市政府在保证物资供应方面用了很大的力气,但随着疫情进展,不免出现时段性和局部性的食物供应紧张。早晨为下单半小时后就送到的蘑菇、豌豆苗开心,晚间就为昨天下单的肉和水果全部卖空不得不取消订单而犯愁。好在囤了一百多个鸡蛋,几箱牛奶,还有木耳、香菇等干货。这是拜2020年以来的食物存储习惯所赐,我想应该能够轻松对付一个月。
正如《联合国2021/2022人类发展报告》所列,“新冠大流行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给全世界的生命和生计造成了可怕的损失,让全世界人类偏离正常路径,也是通向新现实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得以窥见人类社会深刻矛盾之一斑,让诸多脆弱性汇合铺陈于眼前。”“对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说,新冠大流行已产生了许多找不到简单答案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候“结束”?事实证明,“结束”的喜悦转瞬即逝,总因新增病例增加或新限制出台而破灭,又不得不重返疫情防控的原点。”
疫情无休无止。暂且只能把视线放在眼前:明天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吗?本城这一波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够平息呢?
不管怎么说,明天我要和二嘉再一起整理几个种植箱,种几棵洋葱,再把上个月买好的蔬菜种子洒进土里。当然,不可能够吃,但能缓解我的焦虑,也让小朋友学习一下如何种植和如何堆肥。
作者家有种植十年的两棵金银花,每年四五个月花期,蜂来蝶至。今年8月热浪之中有一棵死掉,不打算用花来补种,正好腾出巴掌大地方来种菜。作者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