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大本营20080614像很多中国人一样,王亚平对太空的关注源自2003年杨利伟飞天那一刻。那时,23岁的王亚平是刚到飞行部队两年的运输机飞行员,正憋足了劲儿,准备在飞行事业大显身手呢。看发射直播时,当火箭升空的那刻,激动和自豪的她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中国有男飞行员,也有女飞行员;现在中国有了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没有想过十年后,我自己也能作为一名航天员出征太空,回首这十年经历,也挺感慨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是紧密相连的。
她没有想到,一闪而过的念头会变为现实,她真的成了女航天员。十年后的自己会以中国女航天员的身份远征太空。而且站在最高的地方开讲,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
王亚平是“80”后,也是航天员中年龄最小的。她出生于山东烟台的一个村庄,那里是有名的水果之乡。她的家就在山脚下。小时候的王亚平很皮实,皮肤很黑,常满山遍野地跑。见过一张王亚平五六岁时的照片,理着小平头,肉嘟嘟的小脸,十足小男孩的模样,底下却穿着裙子。长大后,望着出落得皮肤白皙亭亭玉立的女儿,她妈妈开心地说,小时候把你放在煤堆里都扒拉不出来,没想到还能长成这个样子!
就是这个皮实的小姑娘,小小年纪就知道为父母分担家务,干农活,早早懂事。五六岁就不顾父母的阻拦,非跟着大人下地干活。人小心劲大,掰下玉米放在篓子里背着,把身体都压弯了。被地头边的邻居看到,责备父亲,让孩子拿这么多,不是你家亲闺女吧?
王亚平就是不惜力,不怕吃苦。放假了帮家里在地里拔草,掰玉米,种花生,粗活细活样样能干。到了果树飘香的季节,她就喜滋滋地和乡亲们一起摘苹果摘桃子,棚下守杏守李子,被草丛里的虫子吓得尖叫……庄稼地头的活计不是游戏,要塌下心去干,可她从没觉得苦。家中小她七岁的妹妹,也是在她怀里抱大的。有了小时候的经历打底,王亚平学会了坚忍,吃苦受累都不在话下。
在神十任务报道中,媒体报道她的家乡有“中国大樱桃第一镇”之称。于是朋友开玩笑老逗她:看,这么水灵原来是吃大樱桃吃的!其实,家乡真正种樱桃却是在王亚平上大学以后的事了。
王亚平原来并不知道自己能跑步,小学四年级时,参加学校举办的越野赛,从这个村跑到另一个村,她跑了全校第二名。也许从那时候开始,王亚平就爱上了奔跑。
从肺活量讲,王亚平其实并不适合跑步。但她喜欢一圈一圈跑步的感觉,喜欢用奔跑的方式和自己较劲,喜欢听奔跑时带起的风声和呼吸的声音同频共振,喜欢在跑累的时候咬紧牙关,喜欢那种超越极限后酣畅淋漓的痛快。她参加了很多长跑比赛,同学们都说她跑起来不累,其实她当然累,但是她享受奔跑中的坚持,享受为了一个目标努力的执着。每每跑下来,战胜自我的成就感和快乐让她忘却了疲累和汗水。长跑之路磨砺出隐忍坚韧,她用对待跑步的态度对待学习,希望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出村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父母是王亚平人生道路的第一位老师。他们虽然只是普通的农民,只受过初中教育,但他们的朴实善良深深影响了她。在王亚平六岁那年,邻村有人得了绝症,生命垂危,需要很多钱治疗。虽然并不熟悉,虽然自己家的条件也不好,但听到消息的王亚平父母马上托人送去了省吃俭用攒下来的50元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是笔不小的数目。面对女儿的不解,父亲说,我们家再困难,日子也比一个生病的人家日子强,起码我们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快乐生活,而他没钱治病就会失去生命,他的家人就会永远失去他。咱们能帮就要伸把手。
王亚平的第一个梦想,是长大后当一名医生。每当她想象自己身着白大褂,靠着一身本领,把病人治好,看着病人和家人团聚幸福,那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场景。
也因为父母的教导,王亚平常去帮助村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好吃的,陪他们说话解闷,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说起这个事,当年的小伙伴记得比她自己还清楚。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