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粮油种植茶叶种植竹木种植药材种植花卉种植植物种植苗木种植
相关文章
 关于桂林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
 周维海带着他研发的金边蚂蟥…
 阳台蔬菜种植?
 阳台种植蔬菜全套设备?
 盆栽蔬菜第一股来了“阳台种…
 专注木质茶用品 茗益茶具:开…
 2017中国精品茶具“金羊奖”…
 唐朝茶圣陆羽设计了哪些茶器
 内蒙古商都县做大做强农产品…
 4000万吨再造一个东北!内蒙…
 “3622”模式揭秘玉米丰收科…
 温宿县大棚草莓迎收获高峰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 推进昌…
 礼县白河镇:草莓大棚孕育“…
 2023年花卉市场现状与前景
 2024年中国园艺机具行业市场…
 “花经济”趋热如何让产业“…
 贵州锦屏税务:税惠赋能 助力…
 支持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指…
 印度海关清关流程、资料;印…
 医院在线!南京治种植牙效果…
 田园综合体 100个盈利点和建…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
 【老徐谈茶】第373期:用不同…
 自贡荣县长山镇:春白茶迎来…
 新会陈皮:这边卖不动那边还…
 干货:中药材、中成药、中药…
 外资机构悄然买进中药股这7家…
 跨境电商九部门发文;华为开…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
 2024年蔬菜加工市场现状与前…
 巴中特快:巴基斯坦俾路支省…
 从茶具中窥见茶文化的演变
 室内门材质及安装要求详解
 紫砂壶产地众多为何只有江苏…
 以高水平农业科技合作 推动构…
 粮油快检技术——守护“舌尖…
 四个90后要为农业绿色发展“…
 山东农业大学特色蔬菜团队招…
 攻克黔南蔬菜产业“卡脖子”…
 青岛市平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
 凉山州积极推动花卉产业发展
 花从海上来丨荷兰花卉商德威…
 香飘四海!洛阳牡丹鲜切花首…
 【账管家】特好记!最新最全…
 增值税的税率_24年注会税法划…
 运费增值税税率到底是多少
 建工修复携手天津西青举办主…
 分区施策分类治理推进农村生…
 助力“双碳”目标 常州污水处…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农林种植网 >> 药材种植 >> 正文
高级搜索
关于桂林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6/15 11:03:26 | 【字体:

  悍将张浪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是桂林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习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全市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认真执行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各项决议,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积极应对洪涝、干旱、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力推进“三大振兴”,全面落实“四大定位”,着力营造“六大环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绩来之不易。据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增长6%、3.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8%,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2%、5.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

  一是顶层设计取得新突破。桂林山水保护、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等工作获得习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高度肯定;关于支持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有关提案获得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同志批示、列入全国政协重点提案,有关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基本完成《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规划纲要》等“三规一标”编制,规划纲要及支持政策已正式上报国务院,11个专项规划编制和4大课题研究有序推进。自治区成立由刘宁书记、蓝天立主席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出台支持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31条政策措施,桂林市成立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工作推进中心,形成区市纵横联动新格局。

  二是重大事项取得新成效。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20字重要要求,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推进一批重要事项。入选全国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候选试点城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成为广西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年内揭牌。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会仙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桂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灌江、天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资源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举行桂林市第二十四届青春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成功举办金砖国家旅游部长会议、首届桂林艺术节等系列高端节会,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靖江王府及王陵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立灵渠博物院、桂林医学院国际医美中心,遇龙河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开通首条“通航+旅游”个性定制化航线。永久免费开放象鼻山景区获习充分肯定、文化和旅游部高度评价和游客广泛赞誉。

  三是重大工程项目取得新进展。落实“四大定位”,总投资约4500亿元的55个示范项目、113个重大项目和33个重大事项稳步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获国家层面支持,长塘水库列入水利部重点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清单,36个重大文旅项目列入广西文旅产业重大项目库。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蒙山至象州段)建成通车,灌阳至平乐、龙胜至峒中口岸公路龙胜芙蓉至县城段、桂林至柳州改扩建工程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平乐至荔浦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一是山水守护力度再提升。将习视察漓江的4月25日定为“漓江保护日”。初步建立漓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快建设漓江保护5G数字监控平台,严格落实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建设全线米。漓江洲岛生态修复累计完成修复面积11.6万平方米,蚂蟥洲、大小洲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竣工,长效解决洲岛污水直排漓江问题。游览排筏纯电动力改造加快推进,广西首艘新能源五星级游船“桂林旅游号”正式开航。漓江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国家Ⅱ类标准,漓江治理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漓江生态保护改革创新经验获中央改革办宣传推广。

  二是生态环境优势再夯实。出台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97%,森林蓄积量1.22亿立方米,均排全区前列。在全国率先将黑烟车自动抓拍技术移植到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在全区率先研发应用锰渣无害化制砖技术、经验获全区推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2天、优良率91%,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8%、11.1%。主要河流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均保持100%,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11天内高效完成47座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小水电站清退任务,获得自治区充分肯定。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扬。

  三是绿色转型步伐再加快。编制实施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等35项国家、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启动编制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及“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永福入选自治区“三线一单”成果应用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有序推进。7个项目获自治区工业绿色发展示范奖励、4家企业获评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3.99万辆、充电基础设施累计建桩9386个,分别增长80.1%、43.7%,获广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三年行动典型经验推广。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获国评组充分肯定。

  一是工业生产质效向好。成立工业振兴工作专班,出台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新18条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创新组建“助企智囊团”,制定“一企一册”服务清单,经自治区认定的21家工业龙头企业产值合计增长37.6%、拉动全市产值增长7.4个百分点。建立优质工业企业、工业项目融资“白名单”助力融资保障,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38.8%、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领益制造、阳天电子等一批项目落户桂林,智能终端、数字能源产业等一批生态链加速成型,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链产值达823.44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77.2%。新建标准厂房132.2万平方米、园区土地收储7608亩,15个项目获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额度25.3亿元。实施“双百双新”产业项目48个、“千企技改”工程项目113个、工业数字化项目36个,16家企业获得自治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

  二是服务业发展能级提升。落实服务业纾困解难等政策措施,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研究和试验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0.9%、14.4%。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获得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的第一届财税金融改革创新先进集体表彰和自治区政府督查激励,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考核全区第一。完成桂林银行第七轮增资扩股,募集资金101.61亿元。广西区域消费中心试点城市加快建设,阳朔跨境(零关税)体验城、高端品牌酒店群开业运营,桂林获批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东西巷、融创旅游度假区获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阳朔、兴安、灵川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桂林国家高新区及啄木鸟、鸿程矿山、国际电线电缆等自治区“两业融合”试点加快推进。

  三是新动能持续释放。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数量分别排全区第一、第二。新增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10家,排全区第一。获认定广西瞪羚企业11家、总数达23家。新增自治区级战略新兴产业企业26家。在全区创新开展人才链、产业链“双链融合”,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人才保障。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429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1.7%。桂林市连续三年在落实双创政策等方面因工作成效突出获自治区督查激励。强化企业入库培育,全年“规上”企业月度入库176家、增长18.1%。引进京东、金袋鼠等一批国内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企业落户。灵川、阳朔获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平乐获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一是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在全区率先出台“2+3”督查考核文件,印发《应知应会手册》口袋书,把政策要点制成政策“明白书”。对全市108万户农户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万名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100%。筹措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73亿元,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贷款3.74亿元(含还清再贷、续贷)、惠及8428户。深入推进粤桂协作,获广东帮扶广西财政协作资金1.041亿元、帮扶项目36个,惠及龙胜、资源脱贫人口19.76万人。连续两年获自治区乡村振兴考核第一名,1县10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先进单位,全区乡村振兴典型培育现场会在永福召开。

  二是农业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出台稳粮食兴产业强农业扶持暂行办法,安排9800万元资金支持农业规模化发展。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成22.7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播种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增长,总产量178.24万吨。新建蔬菜大棚超3000亩,全年蔬菜(含食用菌)产量突破600万吨、增长7.1%。水果产量突破1000万吨、增长14.7%,“荔浦砂糖桔”“永福罗汉果”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恭城月柿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度市场竞争力品牌。罗汉果、金槐、金钱草等中草药材种植面积75.92万亩、增长74.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4%,灌阳、灵川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36家生猪养殖场入围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全年肉类总产量58.64万吨、增长3.4%。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位居全区首位。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00个以上,新建福达等一批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发展林下经济面积943万亩、实现产值157亿元,资源入选首批2个“广西林下经济示范县”之一。成功举办首届南方花卉苗木交易会暨第三届广西花卉苗木交易会等活动。

  三是人居环境改善成效显著。全面建成第六批11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有序推进灵川漓水文化等7个自治区特色小镇建设。累计认定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2501个,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条,新建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个,灵川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龙胜金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编制完成85个广西传统村落建设规划,新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33个,灌阳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114个乡镇、963个建制村通公交,全市乡镇、建制村通公交率分别达85.07%、58.22%。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94.6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1个百分点。桂林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视频会议、全区农村厕所革命暨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荔浦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兴安五架车村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典型案例。

  一是高质量创新持续赋能。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21条、支持科技成果转化18条等政策措施,市本级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超过2%。建立多形式科教协同创新机制,中电科34所、三金药业牵头组建自治区创新联合体。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08项,26个“先实施后补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面完成。全面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享受企业数量、加计扣除金额分别增长28.5%、66.7%。全市有效发明专利6267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3.65件,均排全区第二。获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优秀奖2项,39个项目获评广西科学技术奖、占全区的24.1%。新增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增数量和总数均居全区第一。新增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6家。荔浦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并成为广西唯一通过国家验收的首批创新型县(市)。

  二是高标准改革纵深推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统筹谋划部署9大领域的53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共享单车运营管理等一批具有桂林特色的改革创新经验成果在全区推广。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成功组建桂林城乡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集团公司。广西第一块田长制公示牌落户龙胜。营商环境不断向纵深发展和优化,市级124项、县级96项事项实行承诺审批,推行现场勘验环节告知承诺制改革,在全区率先建成运行政务服务勘验系统,进一步构建“不见面”审批闭环。108个园区项目开展“双容双承诺”改革,平均报批时间压缩90—120天。桂林市、七星区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获自治区通报激励。看病付费等“一件事一次办”便民改革和区内婚姻登记事项异地通办、简单事项“随处办”等改革举措取得显著成效。12345政府热线服务中心荣获“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评估——服务企业优秀单位”。

  三是高水平开放持续深化。梳理招商优惠政策170条,创新开展“五朵云”招商,高质量举办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暨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等大型招商活动。全年新签招商引资项目284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73.1亿元,资金到位率居全区第二。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家,“独角兽”“瞪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成功承办2022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东博会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7个、投资总额581.13亿元。桃花江文化旅游风景区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桂林—北部湾港”海铁联运下行班列发运517标箱、增长208%。

  一是项目建设掀起新热潮。建立“县区吹哨、部门报到,集约资源、全市统筹,优化流程、限时办结,应批不批、跟踪问责”的项目推进机制,对103个重大项目反馈的148个问题逐项解决销账,自治区、市层面重大项目投资分别完成年度任务107.8%、109.3%。争取自治区本级预算内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800万元、市本级统筹资金1亿元,有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数字漓江、福达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齿轮制造等项目实现开工,领益智造智能制造(一期)等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5.9%、21.3%,分别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和4.5个百分点。荷韵生态公园等163个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和备选清单。实施全市新基建“十四五”规划,18项重点任务、72个重大项目全面完成年度计划。

  二是政策储备斩获新实绩。全面开展稳投资增后劲攻坚战,紧抓国家、自治区政策“窗口期”强化项目储备。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4.2亿元、支持项目104个,获批规模创近年新高。新增政府债券资金61.79亿元。8个项目通过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审核、投放资金10.3亿元。68个中长期贷款项目、30个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通过国家审核,贷款总需求分别达到167.42亿元、19亿元。2个景区连线街区改造工程获得国开行授信10亿元贷款。

  三是消费市场显现新热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87.3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6.33万户、增长29.1%。强化促销政策支持,积极发展线上消费、夜间消费、绿色消费、免税消费等新模式,广西“33消费节”桂林核销消费券额度排全区第二,有效拉动消费回稳。全年网上零售额增长134%,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消费分别增长28.1%、115.1%。组建优质工业产品推广工作专班,举办高新区、经开区等专场优质工业产品对接交流活动,成功推动平钢公司与广西盛丰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开展“璀璨广西,消费GO”夜生活嘉年华(桂林站)等夜经济活动和“我与百千万”等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0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277亿元。阳朔益田西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龙胜大寨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全州获评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一是确保就业大局稳定有力度。高效推动阶段性降低社保费政策落地,全年失业保险累计减负2.17亿元、惠及单位2.79万家,工伤保险累计减负6590万元、惠及单位2.93万家。大力开展“春风行动”“10+N”系列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组织线场次。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就业攻坚行动,全年离校未就业实名登记就业率达95.44%。实施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企业用工专项行动,累计输送产业工人2.31万人,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57万人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速度。全面夯实教育保障,新建学校20所、新增学位1.78万个,获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城市。在全区率先出台“五项管理”负面清单,被列入广西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首批试点。持续推进综合医改,累计建成“三二医联体”19个、城市区域医联体4个、县域医共体19个、专科联盟56个,远程医疗协作网实现全市覆盖、乡镇卫生院参与率达100%,荔浦、龙胜、兴安入围国家卫生健康委“千县工程”名单,恭城、临桂、荔浦、龙胜获“第六届县域医疗榜样力量”“2022医联体典型案例”表彰。大力推动文体事业发展,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00余项,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成功举办广西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持续开展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景区等惠民演出活动400余场,举办高品质画展30余项。恭城瑶族油茶习俗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入选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

  三是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有温度。全年财政投入民生领域支出超37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95亿元、特困资金2.58亿元,发放优抚对象抚恤金2.64亿元。完成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整改参保人数8905人、按时足额支付社保待遇。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21个、背街小巷393条,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1万套,支持和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面强化市场动态监测,健全和完善保供稳价应急调控机制,及时投放政府储备冻猪肉11.59吨平抑市场价格,全年粮、油、肉、禽、蛋、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保持稳定。持续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850万元,惠及低收入群体人数27.2万人,确保特殊时期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一是坚持科学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坚持精准防控、快速果断处置“11.13”等多起疫情,以最短时间、最少代价、最小影响实现社会面清零,为错开感染高峰、实现平稳转段赢得主动。落实“二十条”“新十条”等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落实防控措施,有序推进由防控感染向医疗救治转变,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82.56万剂次,全程接种率90.93%,全市核酸检测能力达30.2万管/天,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是防范重大风险底线更加牢固。扎实推进防灾减灾工作,成功应对60年不遇的干旱灾害。高效动员消防官兵、干部群众等5.5万人,奋战7昼夜,迅速扑灭“10.17”森林火灾,实现各类人员零伤亡、重要设施零受损、重大舆情零发生、疫情感染零报告,得到了国家应急部的高度评价。扎实开展系列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实现“三下降”,未发生较大级以上事故。大力推进“商改住”“保交楼”等项目,推动项目早竣工早交付,科学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市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等形势总体稳定。

  三是平安桂林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挂牌成立涉外商事服务中心,深入推行“一商(协)会一法官”工作机制,面向企业开展“法企面对面”活动284次、帮助企业排解问题499个。建成桂林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挂牌成立市旅游纠纷仲裁中心、市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选全国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改革试点城市。大力推进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设,阳朔法院荣获全国优秀法院,市中院刑一庭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百日行动”“亮剑2022”等专项行动,打掉涉黑组织1个、涉恶犯罪集团4个、犯罪团伙4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9起。大力实施矛盾纠纷“清零行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非法宗教活动专项整治,有力维护社会治安环境,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面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获评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治区食品安全评议考核成绩列全区第一,阳朔、平乐、灵川、永福、恭城获评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县。

  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对照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就业、物价、生态等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但大部分经济指标未能实现预期。分析原因,主要是稳增长基础不够牢固,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叠加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增多;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分别超过40%和30%,对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文化旅游、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消费恢复难度较大;民生工作仍有短板,债务风险和基层“三保”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不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显现。对上述问题,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起步之年,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是: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系列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着力抓产业稳增长、上项目扩投资、防风险激活力、抓改革促开放、聚人才促创新,加快推进“三大振兴”,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桂林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预期目标。按照上述总体要求,提出2023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

  上述目标兼顾了需要与可能、积极与稳妥,符合全市发展实际。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以上,一是体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昂扬斗志。该目标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我市自信果敢、进取担当的精神风貌,有利于提振信心、鼓舞斗志,引导全市各族人民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桂林新篇章,以经济工作的实绩实效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是国家、自治区重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坚定有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规划纲要即将印发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海绵城市、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等获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进入加速建设期,有效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三是激发各领域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通过多元化种植、规模化养殖等措施,一产将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工业投资效果逐步显现,领益智造、阳天电子等项目陆续释放产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恢复带来重大积极影响,全市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将迎来转机,力争在全国文旅复苏进程中打前阵、当先锋、收获红利。

  锚定“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要求,充分依托自治区31条政策措施,加快建设世界级山水、文化、康养、消费核心吸引物,前瞻性构建和完善城市服务体系,擦亮城市名片、引领发展潮流,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55亿元以上。

  一是聚焦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扎实推进国家海绵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和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工作。持续优化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仙国家湿地公园等基础设施,促进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发绿色高端山水旅游产品,打造漓东百里山水画廊休闲观光示范带,重点推动漓江、遇龙河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雁山相思江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推动资源八角寨景区、龙脊梯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桂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建成运营。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配套和服务体系,推进桂林外环高速公路、市旅游交通换乘中心、G357大圩镇至桂磨公路等一批旅游特色公路项目建设,创建一批星级旅游饭店、等级旅游民宿,持续完善漓江景区等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不断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二是聚焦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加强桂林文旅品牌创建和推广,依托美团等平台持续开展文旅资源营销,推进华南五市、粤桂滇黔、粤桂画廊等文化旅游联盟合作,继续办好“两会一节”等国际重要展会活动,参与“中国文化和旅游资源全球发布”系列活动。精准实施文旅复苏政策,开展优惠促销活动、主题节庆活动,建设一批国家、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建成古宋城历史文化街区(一期)等项目,推进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高地,推动湘江战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抗战文化名人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推出湘江战役、桂林抗战等系列红色主题文创产品。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三是聚焦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加快打造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年内运营,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临桂院区、市中医医院城北院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漓东院区竣工投入使用,加快南溪山医院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与市妇女儿童医院合作项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项目建设,促进医疗美容产业有序发展。加快迷山·阳朔国际运动休闲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阳朔体育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举办桂林马拉松、阳朔攀岩节、龙脊梯田百公里跑山赛等重大赛事,支持灌阳户外冰雪运动等体育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大美漓江”等田园综合体建设,新创建10个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四是聚焦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持续办好“漓江购物节”等线上线下品牌促消费活动,引导商业综合体、步行街区、夜经济集聚区等打造特色消费新场景。实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智慧商圈建设,提升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水平,改造一批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加快全州、阳朔和资源等自治区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研究支持桂林米粉全产业链发展相关政策,延展桂林米粉、桂林油茶等“桂林经典”特色美食产业链,积极申办广西餐饮食品博览会。做好首批“桂林老字号”认定,建立第一批桂林城市礼品名录。举办“全国大型采购商广西行”桂林活动,推动品牌出乡。加快中国—东盟旅游商品交易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力争获批设立口岸进境免税店。实施旅游秩序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旅游诚信建设。

  加强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是科学统筹漓江保护与利用。成立桂林山水保护研究院,积极推进漓江整体保护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高标准完成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新建项目全线米。持续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启动实施蚂蝗洲居民疏解搬迁及生态修复(二期)工程等项目,持续开展“治乱、治水、治景”专项行动,强化漓江城市段支流乱象整治,筑牢漓江生态保护防线。加快建造新能源“绿色”游船和排筏,推广应用新能源动力船舶及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建成数字漓江5G实时监管平台,筹建漓江生态文化数字中心,把漓江景区打造成区域智慧文旅中心、习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基地、漓江文化传播平台。

  二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三控三治一应对”,加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3.3%。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规范化建设,开展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及整治,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持续抓好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推动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农村垃圾转运及处置设施等一批环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执法力度,推进涉铊企业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严守环境安全底线。

  三是开展生态价值实现试点。制定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动“无废城市”、经开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建设。加快存量土地盘活和闲置土地处置,全年完成盘活存量用地2.7万亩。建成绿色矿山18座,探索引进市场化机制推进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抓好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000万亩。积极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支持绿色贷款投放。

  四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全面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传统产业节能改造,创建绿色工厂2家以上。持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兴安殿堂二期等22个风电项目建设,新增装机容量19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241.3万千瓦,大力实施灌阳、龙胜、资源三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深入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绿色交通网,全市新能源汽车新增9300辆以上,充电桩新增2800个以上。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推进全域绿化,确保完成营造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1.97%以上。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工业振兴为引领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做强做大一批经济增长新动能,争取全年新入库“规上”企业330家以上。

  一是加快搭建全产业链格局。深化党政主要领导服务工业企业接待日、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工业振兴特派员服务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季”活动。围绕智能终端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数字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全年新增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30亿元企业2家。优化重点企业产品及技术配套需求发布机制,吸引全市中小企业“揭榜”配套,提升产业链本地配套率,实现智能终端制造、电力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等六大产业链产值增长20%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推动橡胶、冶金、有色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铁合金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全年产值增长8%以上。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引进步伐。

  二是支持工业规模扩容增量。实施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跟踪推进机制,积极推动娃哈哈、巴斯夫等现有企业实施增资扩产项目,加快格力电器、深科技三期、航空轮胎生产基地、莱茵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领益智造智能制造(二期)、米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开工,争取鸿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等项目投产,力争全年新引进落地超亿元工业项目70个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实施“双百双新”项目30个以上、“千企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加大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力度,加快建设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规模以上企业业务流程和设备上云用数赋智,力争新创建自治区未来工厂、智能工厂示范企业、数字化车间6家以上。

  三是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能级。深化园区“管委会+公司”改革,提高园区市场化开发建设运营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加力打好园区“三大会战”,全年新建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以上。高新区围绕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注册在本地,发展在异地,回流本土产业化”的产业飞地,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经开区全年引进落地超亿元项目12个以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高铁园实现花江智慧谷、光达云创谷常态化运营,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加快推动粤桂深度协作产业合作示范园落地建设,支持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园、荔浦现代家居制品轻工园、平乐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

  四是构建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延伸,全力提振服务业发展。推动自治区直接融资改革创新试点建设,发挥好桂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功能,力争全年实现直接融资1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引金入桂”,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桂惠贷”投放力度、力争政府性融资担保发生额达30亿元以上。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调联动发展,推进桂林储运等一批物流园区和快递分拨中心建设,鼓励快递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性集疏分拨中心,加强县乡村三级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邮政业务总量两位数增长。争取列入2023年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综合枢纽建设名单。大力发展研发与设计、科技成果转化、节能环保、大数据服务等科技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依托中电桂林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展精准招商,支持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做大做优。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争创1家以上自治区级智慧示范养老院,建设一批市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争取10%以上的公办幼儿园实现托幼一体化。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打造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一是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深入推行“田长制”,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新建高标准农田15.8万亩。实施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等“六大工程”,全力保障农资生产供应,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加快水稻玉米高产攻关,大力推广超级稻、再生稻,确保粮食播种总面积稳定在510.95万亩,总产量178.38万吨以上。继续引进柑桔、葡萄、甜柿、桃、李、猕猴桃等新品种,推进水果品种改良和多元化种植,切实抓好柑橘黄龙病治理。进一步强化“菜篮子”生产,抓好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积极应对生猪周期波动,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25万头以上,加快发展牛羊产业、特色渔业,力争2023年蔬菜(含食用菌)、水果、中药材、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5%、10%、20%、4%、4%以上。

  二是推进特色农业做优做强。重点培育粮食、特色水果、蔬菜、优质畜禽、中草药、南方高山特色种养等六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富硒、有机循环和休闲农业,加快发展4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有序扩大罗汉果等中草药材生产,打造全州、资源、龙胜、永福等中药材生产基地示范县。加快建设5个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施“万元林业绿色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培优做大茶产业,力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60万亩。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打响砂糖橘、葡萄、金桔、百香果、雪梨等特色农业品牌,做强2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成长倍增计划,持续提升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富农能力。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配送,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提质增效,力争新创建一批自治区级产业强镇。

  三是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序推动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加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村试点建设,创建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扎实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推进水电路气房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新建改造农村公路里程400公里,新增250个以上自然村屯通硬化道路,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6%以上。加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持续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深化农村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乡村文化传承,持续深化“百镇千村”文明创建行动。

  四是持续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常态化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深入推进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提高生产经营净收入比重。持续抓好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加快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园区和配套设施建设,开展搬迁劳动力“就业帮扶行动周”等专项活动。健全产业扶贫项目联农带农机制,脱贫户产业帮扶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发展壮大一批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完善与深圳产销对接等机制,帮助更多优质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确保乡村振兴走在全区前列。

  把优先发展科教事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手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现代化工作,推动科教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教育资源供给,全年新建学校11所、改扩建23所、新增学位1.08万个。统筹推进“降占比”和“公参民”工作,完成23所以上“公参民”学校治理。引入沐华清诚、北京北语留学服务中心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自治区级试点,探索教育管理服务市场化运营,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更好成效。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加快建设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桂林新区职业教育校区等项目建设,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自治区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统筹全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力争打造旅游服务等6个自治区品牌专业。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修订《桂林市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实施办法》《桂林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实施暂行办法》,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力争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坚持市本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80%以上用于支持企业创新。一企一策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全年新培育认定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确保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持续走在全区前列。实施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瞪羚企业成长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年备案高新技术企业130家以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全产业链重大科技项目,力争突破产业重大技术难题50项以上。

  三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继续拓展“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扩大高校、科研院所与重点企业“结对”范围,选派50名以上科研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常态化举办专场校企对接活动,提升桂林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服务能力,畅通技术需求与成果转化对接渠道,力争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50项以上。建设提升一批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双创平台,力争新增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12家以上。开展好“双创示范周”,制定实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提升行动方案,支持桂林高新区申报重点双创支撑平台项目,争取新增2家以上自治区级双创示范基地。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实施领军人才“头雁工程”、产业人才“倍增工程”、青年人才“储备工程”等人才工程,持续推进“漓江学者”等人才培养工程,加快自治区级人才城建设。深化“人才+项目+基地”培养模式,精准引育一批桂林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重点产业园区建立人才联络站,以“柔性引才”方式吸引专家联合组建团队,争取全市国家级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达30人以上,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达12个以上。制定实施支持“桂林人才飞地”建设办法,鼓励企业到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等创新资源密集地建立研发机构,就地吸纳创新人才。持续推进青年人才留桂林就业创业,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校、企信息沟通桥梁,争取留桂林就业高校毕业生比例逐年提升。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丰富和优化城市功能,加快产城人融合,引领和带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宜居宜业“新桂林”。

  一是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开展重大项目谋划三年攻坚行动,“十四五”后三年每年新增谋划项目1000个以上,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占比达30%以上,三大工业园区、四大工业强县产业项目占比达60%以上。2023年谋划的重大项目力争年内50%以上开展前期工作,30%以上实现开工建设。紧盯国家、自治区政策投向,继续深抓项目预研储备。加快实施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等已获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争取2023年基金项目支持。常态化做好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后续资金争取工作。依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贵阳至广州铁路提质改造工程,有序推进桂林至钟山高速等项目建设,争取灌阳至平乐高速等建成通车、龙胜至融安高速等开工建设,加快湘桂运河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年交通运输投资增长23%以上。持续加快“新基建”建设,完善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设施体系。抓好长塘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推动第二水源工程等项目竣工,构建起应急状态下互为备用的城市供水新格局。

  二是丰富完善新区城市功能。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城市设计,推进土地收储和盘活。加快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建成新国际会展中心,打通万平路、三元路、凤凰西路等交通路网,启动兰塘河以南片区水系、大皇山、国奥路再生水厂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进市妇幼保健院临桂分院、桂林市第十八中学临桂校区、临桂城区第三幼儿园和第四幼儿园等建设。优化城中村规划研究及改造设计,对现状保留的村庄进行综合整治,扎实推进12个整村安置进程,整体提升新区城乡风貌。

  三是支持老区改造更新提质。加快净瓶山桥拆除重建、桂磨路立交、环城南路立交、湖塘路(二期)等“畅通缓堵”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启动老城区景区连线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区四建六分院、航天苑小区等255个老旧小区、361条背街小巷改造。抓好两江四湖夜游重要景观和重点区域亮化升级,启动宁远河、南溪河、桃花江等支流沿岸城市景观建设。加快一批城市景观小品和城市雕塑建设,推进市政公共厕所设施设备整改和提档升级,健全户外广告管理长效机制,优化老城市容市貌。加快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构建“智慧水务”“智慧环卫”“智慧燃气”“智慧路灯”等城市智慧化管理体系。

  四是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加快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撬动更多金融及社会资本投向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领域,启动第七批11个新型城镇化乡镇建设、第六批33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创建“一县一策”改革试点,每个县(市、区)集中力量主攻1个主导园区、1—2个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经济强县和特色示范县,争取在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和进步县创建上取得新突破。抓好六城区商贸体系建设,支持楼宇经济发展,支持各重点商圈多元化、特色化转型发展;加快灵川、永福、全州、兴安、平乐、荔浦工业提质升级,推动产城融合,打造一批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工业产业集群;聚焦阳朔、恭城、龙胜、资源、灌阳生态人文优势,壮大文旅演艺、森林游、湿地游等特色产业,加快特色农业“接二连三”,打造绿色发展新名片。

  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招大引强、招群引链、招新引优,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一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自治区“改革攻坚提升年”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赋予自治区级审批权限有效承接。有序推进试点在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赋权有关工作,稳妥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深入推进桂林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公平竞争政策落地。加速推进市属6大集团公司资产划转,持续完善国资监管机制。落实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工作,加快推进荔浦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建设。高质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工作。统筹推进教育、财政、投融资、社会治理等其他重点领域改革。

  二是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巩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等领域改革成效,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链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全面建成桂林市项目审批在线监测平台并推广应用,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探索推进“网上办”向“智能办”转变。探索建立市场准入评估制度,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务体系,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开展保市场主体专项行动,落实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和援企稳岗政策,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征信体系,强化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和联合惩戒机制。完善和创新政企互动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三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全区“东西协作、南北互济、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开放格局,全方位参与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加强与北部湾跨区域联动。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挖市属三大园区新落地工业项目的出口业务,谋划举办“山水誉全球商机连五洲”桂林智造走向世界展会活动,积极申报创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荔浦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拓展海外市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落实《全面深化粤桂合作框架协议》《广西全面深化粤桂协作“四张清单”》,深化与深圳南山区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合作,打造东西部合作样板。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承接机械、汽车、石化化工、轻工、食品加工等产业转移,加快打造南柳桂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尽快恢复桂林至境外客源地直飞航线航班,恢复或加密桂林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重点城市航班,恢复运营桂林至香港高铁。

  四是提升招商引资实效。突出制造业招商工作重心“双招双引”,持续围绕10大重点产业链制定招商图谱,深化“五朵云”招商,扎实推进常态化驻点招商,大力实施以商招商,推进资本招商,举办50场“投资桂林”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力争签订200个以上产业合作项目。通过精准招商,力争“三企入桂”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0个,全年新签“四类500强”“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等强优企业60家以上,争取全年新签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60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4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和新签制造业项目投资占比40%以上。开展项目落地攻坚行动,对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全面实行“月调度”“季推进”工作机制,对在谈项目以及新签约未开工项目困难问题进行集中纾解,确保项目高效落地建设,力争全年签约项目履约率达80%以上。力争全年新开工重大项目300个以上、竣工100个以上。

  坚持共享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优化分配体制机制,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稳大局。深入实施“春风行动”,全面落实“免、减、缓、返、补”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新市民等重点人群就业保障,确保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以上。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积极推进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打造综合性桂北人力资源市场。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国家、自治区、市级劳务品牌大师工作室和示范基地,大力推进技能等级企业自主认定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能力,构建和谐新型劳动关系。

  二是优化分配格局增活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探索建立符合桂林特点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公立医院、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继续大力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定经营,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勤劳致富。继续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加强社保基金收支管理和运行监测,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4%、97%以上,推进失业、工伤等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健全面向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强化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保障机制,兜紧兜牢民生底线。

  三是聚焦公共服务夯保障。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智慧中医医院、国家自治区级重点专科等项目,持续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支持中医药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促进老年健康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争取10个标准化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交付使用,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地见效。强化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4万套、棚户区改造610套。继续开展“漓江之声”、广西濒危剧种惠民演出等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实施靖江王陵大遗址考古及文物保护系列项目,加快甑皮岩遗址保护展示等文物保护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扎实推进全市“15分钟健身圈”建设,做好2023年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等筹办工作。

  四是加强社会治理提效能。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推进严打暴恐活动专项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暴恐案事件的底线。推进社会治理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紧构建“一屏观桂林、一网管全城、一云汇数据”城市应急和治理体系,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抓好危化企业、油气输送管道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推动食品、药品、特种器材专项整治向纵深推进,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抓好粮油、蔬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维护公平、稳定、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

  五是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加强政府债务监管,稳妥推进化解存量政府隐性债务工作,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持续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稳步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落实中央、自治区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全力做好“乙类乙管”各项工作,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序推进疾控机制体制改革,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桂林新篇章。

药材种植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药材种植:

  • 下一个药材种植: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药材种植 关于桂林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06-15)
    普通药材种植 周维海带着他研发的金边蚂蟥荣登国家核心期刊… (06-15)
    普通药材种植 干货: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颗粒概念股整… (06-14)
    普通药材种植 外资机构悄然买进中药股这7家中药股给买成了前… (06-14)
    普通药材种植 跨境电商九部门发文;华为开发者大会将开;中… (06-14)
    普通药材种植 江苏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 适当放宽产能调… (06-13)
    普通药材种植 云南拟开展“见犊补母”补助 每头最高800元 (06-13)
    普通药材种植 首个稻鱼鸭综合种养标准获批立项 (06-13)
    普通药材种植 揭秘中国十年来13大暴利行业 (06-11)
    普通药材种植 未来3年六个利润颇高的行业比“铁饭碗”收入还… (06-11)
    普通药材种植 十大暴利行业有哪些 (06-11)
    普通药材种植 百年老字号被“掏空” 中药注射液遇冷:中药S… (06-10)
    普通药材种植 中药产品研发受关注 相关上市药企加速布局 (06-10)
    普通药材种植 中药技术交易花式攻守之道 (06-10)
    普通药材种植 四川绵竹: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 (06-09)
    普通药材种植 河南淅川:中药材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06-09)
    普通药材种植 怀化在全国率先发布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规范 (06-09)
    普通药材种植 鲜药的好处这么多却很少有人知道 (06-08)
    普通药材种植 安徽人文讲坛用望闻问切探识中药 (06-08)
    普通药材种植 标准为基、品质引领 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