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耶里海礁优质中药材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中医药临床用药安全保障的源头。如何提升中药材的评价及保障体系,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行业重要议题。在由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天津农学院联合主办,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一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上,业内专家、学者、企业家们进行了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理事长张伯礼向大会传达了中医药行业最新的顶层设计思路与政策导向。他表示,近年来中医药企业科研投入、中药出口数额均实现增长,中药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新质生产力逐步形成。中医药人应该感受到时代的责任、历史的责任,努力为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对于中药材产业发展,张伯礼提出,行业要持续聚焦中药材质量难题,向有机、绿色的发展目标努力。
“中药材有三个终端主体,分别是百姓购用于保健,制药企业作为原料,临床大夫直接处方。”针对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建议,一方面,要系统传承,保障中药材的生产和供应。同时,要创新技术,提升中药材品种质量。另一方面,要整合模式,健全中药材标准体系,推动中药材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名誉主席王国强表示,发展中药材产业,要做到“三个坚持”,并对联盟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坚持品质为魂,在加大中药材资源保护力度上下功夫、见成效。品质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灵魂,要依托GAP基地建设,“三无一全”基地建设,切实加强对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资源的监测和保护,提升中药材资源保护能力和水平,保障中药材安全、有效、稳定。二是坚持标准为纲,在加快中药材各项标准体系建设上下功夫、见实效。中药材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覆盖产业方方面面,如质量标准、种植标准、种子种苗繁育标准、炮制标准以及市场流动标准等,均需要树立系统观念和科学思想,做到产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三是坚持创新为要,在提升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水平上下功夫、见成效。不仅要讲传承、讲道地,更要讲创新、讲发展,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方法,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未来,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围绕保供给、稳品质,同时向着集约化和社会化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孙晓波表示,如何彰显临床价值导向,建立以功效为核心的高品质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兼顾科学问题和产业发展问题,是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此外,针对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规划,他介绍,一是通过地方政府引导,调动大型企业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解决当前以散户和农户个体为主的种植方式带来的弊端,形成新型种养殖模式;二是建立新型仓储基地,以保障中药材的供给方式,提高储存和管理效率;三是通过供给侧改革,建立新型流通渠道,优化中药材的流通和销售过程,确保市场稳定和供需平衡;四是构建信息化、数字化的平台,及时发布中医药特别是中药材的供需、价格、种植面积等信息,为中药材的合理布局提供重要依据。
“中药本身是一个复杂体,很多中药材品种成份极其复杂,要积累科学、合理、可靠、管用的标准很有讲究。多年来,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有些还是用普遍存在的成份作为标准。”国家药典委原副秘书长周福成表示,在中药材标准的界定上,所谓好标准,应该是最科学、最实用的标准。一方面,能制约且保障生产中药,另一方面,能按法定处方正式投料,且须为合格原辅料,同时还能按规定或法定工艺组织生产。
周福成补充,中药材标准是整个中药事业最基础的工程,行业一定要重视中药材标准化的建立。只有药材生产的标准化,才能实现药材质量的标准化。尤其中药材标准提升后,必须要尽快落实到中成药的标准化提升上,两者不能各自为政。
作为中药产品品质标准的实施者和主体责任者,围绕品质和标准,津药达仁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铭芮提出了“四化”。
一是系统化。中药材产业链条长,从药材种植、采收、存储、运输、质控到最终成品,一定要有系统化的保障体系和系统化的思维。二是科学化。要把中药讲清楚说明白,向更加科学化前进。三是智慧化。要智慧驱动全产业链,借力人工智能,提升智能制造,做到全链条溯源。四是市场化。最终的落脚点是好产品要得到市场认可,要优质优价,让人民有选择好产品的机制,让企业更有动力。
“无论是品质提升,还是标准引领,或者是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质量。”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说,站在企业角度,高质量发展就是为更多品类提升品质。
阮鸿献补充,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现有品种达12807种。建议行业共同努力,开创更多大品种。同时提升品牌,给市场寻求增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