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剑师改宜兴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处于沪宁杭三角中心,自古交通发达。南部有着广阔的丘陵山区,盛产茶叶,并蕴藏着除了举世闻名的紫砂,宜兴精陶、钧陶、青瓷、彩陶也很有名,它们一起被誉为“宜兴五朵金花”。
不过,让人首屈一指的还是紫砂,以至于人们只要一说起宜兴,就会想到紫砂;只要说起紫砂,也会马上想到宜兴。2013年,宜兴紫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远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宜兴人就发展出了制陶工艺,成为世界公认的陶器发源地之一。
而后,不管是汉代的陶器,两晋的青瓷,还是宋明的钧陶……都在宜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到明清时期,紫砂陶成为后起之秀,发展兴盛,制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家家户户捶泥声,每一户都制陶忙”的程度。
几千年来,宜兴就是在制陶业的不断发展之中,孕育出一批批能工巧匠,打造出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而正是制陶工艺的代代相传,为紫砂壶的诞生和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工艺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有工艺,却没有上好的原材料,宜兴的巧工能匠也是无能为力。
宜兴南边的丘陵地带刚好广泛地,存储着优质紫砂泥—那里的陶泥延展性高,可塑性高,缩水率小,为别处陶泥所不可及,为宜兴制陶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宜兴也是中国有名的古茶区之一。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阳羡选购茶叶”和汉王到茗岭“课童艺茶”的文献记述。而宜兴出品的阳羡茶、罗芥茶、顾渚紫笋……更是茶中精品。
在东汉,宜兴的国山苑茶就已经著称于江南;在唐代,宜兴的阳羡茶更是成为贡茶,有着“天子须尝阳羡(宜兴)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美誉;在宋代,宜兴茶叶的地位虽然略有下降,但仍为文人雅士所喜好,“雪芽”(绿茶的一种)在当时就很受欢迎。
正因为宜兴出产名茶,茶文化经久不衰,煮茶、喝茶常用的配套茶具等也就很自然地发展起来了。
宜兴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之地,如唐代茶学家、“茶圣”陆羽,就曾到宜兴山区地带居住了很长时间,他在那里种茶、摘茶、炒茶,为编写《茶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宋代大诗人苏轼也和宜兴有着不解之缘;有些文人甚至还参与了紫砂壶的设计制作,如陈曼生……文人墨客对宜兴茶、紫砂壶的喜爱、赞美和宣传,大大提高了宜兴紫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可以说,紫砂文化在宜兴的兴盛发展, 其实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是宜兴的地理优势与历史文化相碰撞, 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硕果,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环,都成就不了现在的宜兴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