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瑞“一棵茶树一斤油,子子孙孙不用愁;百亩油茶万斤油,讨了媳妇又盖楼……”对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天柱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袁昌选而言,油茶种植基地是他最熟悉的地方,结出的每一个油茶果,都是他心头的“致富果”。
二十余年来,袁昌选始终坚持扎根基层,致力于油茶栽培基础研究,积极推广油茶科学种植,义务为种植户提供科技服务,足迹遍布贵州全省各地,依托科技创新使“生态茶果”真正变成了乡亲们的“脱贫金果”。
1993年,袁昌选从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林业学校林学专业毕业,他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人民服务。2001年,他主持承担了50亩油茶引种园和10亩大树嫁接换种改良试验项目,从此拉开了投身油茶基础研发的序幕。
天柱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特色林业产业以油茶为主。2001年,全县保存实生老油茶林18.86万亩,占全县233万亩林地的8.1%。由于实生老油茶林产量低、价格低,当地群众种植与管护的积极性不高,油茶产业只被百姓当作“漏水财”来拣。
“要让油茶能够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仅靠常规管理、自然产出是不行的,这样只会造成大片油茶林自然衰败。”袁昌选说,通过调查发现,品种不良是导致实生老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改良高产品种有很大的增产空间和发展潜力。“随后,我便确定以良种为突破的基础研究定位,从此走上了推动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研究之路。”
技术创新是实现油茶产业高效发展的关键。2009年,袁昌选主持选育的“白市4号”等3个油茶无性系率先通过贵州省林木良种认定,开启了贵州油茶地方品种选育工作新征程。2010年,他又启动了自主创新的“油茶拉枝扩冠早实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总结出“摘顶控高、矮化分层,拉枝扩冠、枝向调控,缩枝整形、枝群培养”24字方针,该项研究实现了5年生油茶初产林分亩产油28公斤、7年生林分亩产油40.1公斤的科技创新成果,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入选国家林业局“十二五”林业科技成果库。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推动油茶产业实现了从“生态茶果”变“脱贫金果”的技术变革,不仅让农民尝到了甜头,还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油茶林面积从最初的18.86万亩发展到35.34万亩,油茶林占林地比值从8.1%提高到15.2%,油茶籽产量从3600吨提高到1.02万吨,茶油产量从900吨提高到2550吨,产值从3600万元提高到近3亿元,带动全县1.2万户贫困户4.6万人脱贫增收。这一成果实现了油茶产业从生态茶果到“脱贫金果”的技术变革,不仅让农民尝到了甜头,还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产量提高后,卖果成了难题。每到茶果采收期,袁昌选都会与县外加工企业反复联系沟通,为老百姓卖果。2017年,他联系松桃加工企业帮助返乡创业青年杨平销售茶籽2.5万余公斤。当年得知70岁的油茶种植户杨生林面临2万多公斤茶果销售难时,袁昌选主动找到玉屏县一家加工企业前来收购。一直到2019年,县里两家茶油精深加工厂同时建成投产,油茶果采收季可以全天候收购,才让压在袁昌选心头多年的百姓卖果难这座大山“搬了家”。
突出的工作业绩,让袁昌选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进工作者、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第一批“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全国先进工作者、贵州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同时,他还当选黔东南州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黔东南州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贵州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现如今,油茶产业已成为支撑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天柱县也成为“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袁昌选自主研发的“一种油茶矮化多分枝苗木的培育方法”获授权发明专利,共有两项成果被国家林业科技成果库收录。他还手把手向农民传授油茶标准化种植技术,先后培养了近500名嫁接能手、3000名农村技术人才。
看到乡亲们纷纷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袁昌选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对于今后的工作,他信心十足:“我要坚决把油茶事业干到底,运用科技手段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