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粮食产业竞争力亟待提升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17 20:44:40 | 【字体:小 大】 |
家有财女国家粮食局日前发布《关于大力促进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通粮食科技与粮食产业经济结合的通道,加快推动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多位业内专家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这对于增强粮食行业创新驱动能力,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目前我国粮食行业中小企业多,粮食加工业存在着成品率低、食用率低、利用率低、效益低、产业链条短的问题,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实力的潜力巨大。根据国家粮食局提供的资料,全国4万多家仓储、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粮食企业,有着广泛和急迫的通过创新实现发展和升级的需求。黑龙江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受到科技研发能力的限制,大米副产物稻壳及稻壳灰、碎米以及异色粒等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公司亟需改进或引进一些技术,把稻壳制作成稻壳棒,从稻壳灰中提取白炭黑和二氧化硅,碎米制作大米面条及其他产品,提升企业盈利空间。
要实现粮食科技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合作,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就必须从根本上破除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促进粮食科技成果转化,要鼓励粮食企业自主研究和推广应用行业共性科技成果,粮食企业要主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粮食行业科研单位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应当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确定价格。要鼓励和支持企业与行业科研单位以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共同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和技术培训基地,产学研协同开展粮食科技攻关、标准研究制定和成果应用推广等。
促进粮食科技成果转化,能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当前我国致力于推动主食产业化,积极发展全谷物食品,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发展粮食循环经济,都需要通过加快科技攻关,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粮食产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
江南大学研发的大米蛋白生产技术成果最近在粮食行业引起广泛关注。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正行表示,这项技术延长了稻谷产业链,提高粮食资源的食用率和利用率。以碎米为原料加工食品级米淀粉和米蛋白,可增值5至8倍。以食品级米蛋白为例,蛋白含量80%以上米蛋白价格每吨2.5万至2.8万元,蛋白含量90%以上米蛋白价格每吨3.2万至3.5万元。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注重粮油加工生物转化技术,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对粮油加工过程中副产物如麸皮、谷糠、植物油提取废渣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综合转化利用,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降低了由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我国粮油科学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粮油产品加工工艺需要进一步创新,粮油加工技术装备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专家认为,要提高我国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促进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还要围绕粮油科技和粮油加工中的热点问题,抢占粮油加工制高点。要把研发重点放在粮食加工安全保障支持技术,粮油加工转化基础理论,米、面主食品产业标准体系,粮油副产物稳定化技术和集并模式,粮油副产物高效利用和副产物加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