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乐蒂目前全市蔬菜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病虫为害严重。三是投入不足。四是生态环境恶化,质量安全需要常抓不懈。五是设施栽培有待提高。六是信息网络建设跟不上市场需要。
1、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设施蔬菜,重点发展米易和盐边的早春蔬菜、设施蔬菜,仁和区重点发展夏秋蔬菜,实现蔬菜产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2、发展的目标: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总产量54万吨,产值7.2亿元,设施蔬菜3.5万亩,产值1.8亿元。到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量60万吨,产值8亿元,设施蔬菜5.4万亩,产值2.8亿元。
1、基础设施建设:我市蔬菜种植面积由16.4万亩增加到20万亩,新增蔬菜基地3.6万亩,每亩建设成本平均500元,共需投资1800万元。
2、早春蔬菜科技示范工程:分批、分地域对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地区连续三年开展早春蔬菜科技示范工程,对早春蔬菜生产所需的优良菜种、优质肥料、农膜、无公害农药等给予补助(或统一采购),促使早春蔬菜种植面积由11.4万亩增加到16万亩(2010年达到14万亩),新增早春蔬菜面积4.6万亩,每亩补助标准200元/年,共需投资2760万元。
3、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在全市有条件的地区进行高标准、规范化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对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技工等给予补助(或统一采购),实现设施蔬菜面积由1.92万亩增加到5.4万亩,共新增设施蔬菜面积3.48万亩,每亩投资标准1.2万元,共需投资41760万元。
4、龙头企业配套加工、营销设施建设:(1)2015年前新建2000立方米的气调保鲜库一个,需1000万元。(2)2010年前新建综合批发市场一个,需1200万元。(3)2010年前在市农牧局建设市、县(区)、乡(镇)、村的互连信息网,需投资100万元。(4)2015年前建蔬菜加工厂5000万元。(5)分阶段培育和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政策补贴及货款贴息等,需经费400万元。总共需投资7700万元。
5、科技投入:(1)科学研究需400万元。(2)400亩科技示范园建设,每亩建设成本2万元,每年的引种、试验、科研工作经费60万元,共需投资1280万元。(3)推广与培训:每年安排由市农牧局统一全市蔬菜科技推广、技术培训费50万元,需资金400万元。总共需投资2080万元。
以上建设共需投资5610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18230万元,企业投资及融资21670万元,农民自筹及融资16200万元;其中2008-2010年需投资2415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8730万元,企业投资及融资7920万元,农民自筹及融资7500万元;2012-2015需投资3195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9500万元,企业投资及融资13750万元,农民自筹及融资8700万元。
1、经济效益:预计到2010年,全市蔬菜产量达54万吨,比2007年增长4.7万吨,产值达到7.2亿元,增加5300万元;到2015年,全市蔬菜产量达60万吨,比2007年增长10.7万吨,产值达到8亿元,增加13300万元。
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建设,到2010年,带动全市农户人均收入增加100元以上,到2015年,带动全市农户人均收入增加190万元以上,同时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及包装、运销、第三产业等发展。
设施化栽培,降低了化肥、农药、激素的使用量,减轻了土壤,空气、水体污染程度,保护了环境;减少作物病虫害,降低农药污染;高标准基地建设,实现水利、道路综合配套,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使我市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生态效益显著,生产出无公害蔬菜利于人体健康,改善了人们生活质量。
全市重点布局在25个乡镇,其中米易县7个乡镇,盐边县7个乡镇,仁和区9个乡镇,东区、西区各一个乡镇。
(一)组织保障:市、县(区)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财政、农牧、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进一步强化组织和领导,强调规划的严肃性,建立领导机构和落实具体责任单位、部门,要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加以逐级落实和追踪。
(二)资金保障:各级财政、金融部门应该大力支持特色蔬菜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在财政支农、以工補农、政策性贷款、企业投资、商业信贷、政策融资等方面狠下功夫,以解决我市蔬菜产业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好蔬菜产业发展基础: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如利用攀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项目,搞好菜田基本建设。
(四)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促进产业升级:全市蔬菜发展的重点是加大设施蔬菜的建设推广力度,寻求最大经济效益。
(五)发展食用菌,探索蔬菜发展新途径:从2008年开始,全市要把食用菌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增添一条新途径。
(六)开展科技攻关,实现蔬菜产业科学发展:狠抓科技攻关,积极开展蔬菜技术的引进、研究、示范工作,开展联合攻关,研究新技术、新品种,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创造高效益,推动蔬菜栽培技术提高。
(七)采取积极步骤,实现我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一要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二要建立健全无公害蔬菜产品标准体系,当务之急是对我市2002年制定的36种蔬菜标准进行修订完善;三要结合早春蔬菜科技示范工程,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片;四要完善蔬菜质量检测体系;五要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的管理力度。
(八)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搞好蔬菜营销工作:制定优惠的农业产业化政策,建立信息网络,增强服务功能,扶持发展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和执行《农民合作组织法》,充分发挥农民自发组织形成的专业合作社作用,搞好我市生产蔬菜的销售工作。引进外地资产雄厚的龙头企业,积极利用和引进台资、外资,促进和带动本市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多赢。
(九)抓“一村一品”,夯实蔬菜产业基础:各地要立足当地优势,围绕绿色、无公害开展蔬菜一村一品工作,树立典型带动一村一品,推动龙头企业参与一村一品;结合特色蔬菜基础设施建设、早春蔬菜示范工程、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和省民族地区增粮增收、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打破地域界限,因地制宜地大力开展蔬菜产业一村一品工作,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兑现政策优惠。为了促进产业发展,财政资金应向蔬菜产业倾斜并逐年增加。同时银行贷款应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提供支持,并给予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民等无息、低息或政府贴息政策优惠,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