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蒂丝在株洲,返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头脑灵活,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工作,积累了资金和经验后,回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姜兴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个长方形的盆子,里面种植着绿油油的蔬菜,整齐而美观。这种盆栽蔬菜现摘现炒,新鲜健康,备受食客和餐饮机构的欢迎。
他是天元区雷打石镇伞铺村人,是湖南省绿之优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不仅种植出了健康、绿色、生态的盆栽果蔬,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每天清晨,几辆载满蔬菜的货车从雷打石镇伞铺村出发,前往株洲市各大餐馆酒店。
与从田里摘出来一捆捆的蔬菜不同,这些菜都是小盆栽植,在餐馆现摘现炒,口感新鲜,绿色健康。
2016年,姜兴在三一集团旗下的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工作,拿着可观的薪水,可他内心一直有着振兴乡村的创业梦想。
一次和同学聚餐时,他看到一盆盆的蔬菜正往餐饮店送,被这样好看又好吃,还特别新鲜的蔬菜吸引住了。
“盆栽蔬菜符合人们对健康、绿色的追求,大有前景。”姜兴找到了同乡郭赞,说有种植盆栽蔬菜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迅速找到种植基地老板商谈。
随后半年,两人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四处考察。种植、销售、运作模式都了解清楚后,两人辞职回到老家伞铺村,租了几十亩地,建立种植培育盆栽蔬菜的基地。
2017年5月,两人创办的湖南省绿之优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先后自主投资300多万元。
姜兴说,之所以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创业,主要是想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一点事情,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创业之初总是艰难的,但姜兴没有退缩,依然坚持不懈,排除困难,从最初的试验6个多月,扔掉9500多盆蔬菜,到现在每天日供应300余盆,以可靠的信誉、过硬的质量以及良好的服务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盆栽蔬菜对环境的要求极其严苛,周边要没有污染源,水、空气、土壤都要保证不受污染。”姜兴介绍,选定基地后,租大棚、招员工,两个人忙前忙后,招的员工都是附近的村民,优先贫困户。
试验期间,有的菜种出来叶子发黄,有的不茂盛,有的吃起来口感不好,这些都算不合格,直接作废。
“考察加试验,前后花了十多万元。这不是浪费,就算花掉老本也要种出真正的好菜。”姜兴说。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高标准的菜种出来了,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怎么卖?谁会买?”
姜兴与郭赞最开始选择了一些中高档餐厅。一盆菜端过去,大家一看这个菜种在盆子里还长得这么好,感觉挺新鲜的。
姜兴找到餐厅的行政总厨,直接让他摘一盆菜下锅试试。试菜之后,总厨当场就向老板申请要这样的盆栽蔬菜。
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姜兴得到了村干部及村民们无私的关心和帮助。本身就有着浓厚家乡情结的他,更是饮水思源,总想着为村里作贡献,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2018年,为切实做好天元区种植结构调整工作,伞铺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成立富龙合作社,旨在提升村民集体收入。
姜兴主动无偿担任村集体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为合作社的发展献计献策,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如今,绿之优已有种植基地248亩,标准设施蔬菜大棚21个,2亩连栋大棚1个,拥有商标7项,已提交专利申请2项,2019年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产品上市以来,签订合作协议的大型餐饮机构就有50余家,带动当地100余名村民就业。
今年,姜兴又开始试种从广西引进的芭乐味黄金百香果,将带动当地20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打造一村一品,为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致富贡献力量。
疫情期间,姜兴还为株洲市中心医院和株洲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送去了2000斤蔬菜。
他认为,自己作为村里的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又是后备年轻干部,就应该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科学种植,打造健康、绿色、生态的农业产业标准化本地品牌,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而奋斗。
姜兴:我觉得我的自学能力很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大学所学专业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都是工程方面的,种植盆栽蔬菜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对于我和合伙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完全是从零开始。
我们在网上搜集资料学习,并快速上手。中途虽然经历不少挫折,甚至一度想放弃,但最终还是通过不断学习,寻找到突破口,把理想的蔬菜种出来了。
姜兴:盆栽蔬菜的标准很高,不仅要长势整齐、美观,还需要好的口感。创业初期,为了种植出高标准的蔬菜,需要反复的试验,在四五十摄氏度的大棚里,每天从清早干到晚上,一年来都是如此。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自己都嫌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