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寒气荔枝味的榨菜心、养生功能的榨菜酱、速溶的榨菜汤……近日,在第五届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国际博览会暨2023世界榨菜产业创新大会上,涪陵榨菜的创新产品吸睛无数,一举拿下欧美市场1100余万美元的订单。
拥有120多年历史的涪陵榨菜,从最初长江两岸百姓餐桌上的佐餐小食,逐渐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国民下饭菜”,已是重庆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前不久,重庆市涪陵区更提出“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高产、优质、高效榨菜原料鲜销基地、出口基地和加工基地”的目标。这份底气,来源于涪陵榨菜持续提升的品牌价值和税收等政策对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支持。
春日,走进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新鲜翠绿的青菜头堆满一辆辆小货车。青菜头是制作榨菜的主要原材料,涪陵区有60万菜农种植青菜头,种植面积超72万亩,年产量160万吨以上。
“我们现在用的是‘涪杂8号’新品种,跟老品种相比,病虫害少了,产量更高。”二渡村村民夏兴德说,以前自己家5亩多地种的是老品种,亩产只有2000公斤,改种“涪杂8号”后,亩产超过3500公斤,今年青菜头收了1.8万公斤,销售额达到2.2万元。
去年,涪陵区青菜头种植纯收入达15亿元。按照政策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企业从事蔬菜种植免征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大,涪陵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青菜头良种研发中,提升青菜头的产量和品质。
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的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渝东南农科院),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榨菜及配套技术研究的农业科研机构,全国70%以上的榨菜原料种子出自这里。2017年,为更好地开展农作物种子经营、技术交流转让等服务,渝东南农科院委托重庆绿满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运营。
“最近几年,我们加大青菜头良种繁育投入力度,培育了‘涪杂8号’等优良品种。”渝东南农科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沈进娟说,目前,涪陵区青菜头种植基地良种率达100%。
“农业种植项目前期成本投入大,新品种研发周期长,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税务部门送来了支持。”绿满源公司财务负责人郭晶说,涪陵区税务人员主动上门,讲解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辅导公司享受农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16.1万元,为加快农作物种子研发提供了支持。该公司将继续开展农作物良种创新,做强种业“芯片”。
走进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机器设备正自动进行清洗、切分、脱水、拌料、充氮包装等作业,工人将生产出来的榨菜成品分装、打包,这是中国酱腌菜行业首个数字化生产车间。
博览会期间,涪陵榨菜龙头企业——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三大名腌菜的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将在酱腌菜全球推广中开展多维合作。
在重庆市涪陵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愈发成熟,形成了从良种选育到种植、加工,再到榨菜副产品开发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培育出20家榨菜重点龙头企业、197家榨菜股份合作社、1700余户半成品原料加工户和41家成品榨菜生产企业,拥有青菜头、全形榨菜、方便榨菜、出口榨菜四大系列100余个品种。
“把这碟菜做好,是我们不变的初心。”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自力说。近年来,涪陵区实施“科技兴菜”战略,集团把握机遇,不断升级智能生产工艺和大数据管理水平,投资1亿元建设智能生产车间,实现了从青菜头淘洗、拌料到成品包装等生产流程的全线智能化操控。
“创新需要资金,税收优惠给了我们支持。”陈自力说,去年,集团办理出口退税220余万元,享受西部大开发、专用设备投资抵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共计6116余万元,助力公司提速升级产品,向绿色、有机食品等方向转变延伸。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受益更多。近年来,涪陵区探索建立了“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联结机制,既保障了农民收益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稳定增长,又保证了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品质,实现了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三满意”。
“有保底价托底,我们不担心销路,合作社和菜农还免税,大家种植积极性都很高。”李明达是涪陵区珍溪镇仁义社区的青菜头种植大户,也是涪陵区达俊榨菜股份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该合作社以每吨1300元的价格,卖了160吨青菜头给涪陵榨菜集团。
围绕助力榨菜产业发展,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涪陵区税务局为龙头企业定制政策包,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办法,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该局组织人员走村入社,精准对接合作社和农户需求,帮助其及时享受税收优惠,提供发票开具等便利服务。
数据显示,去年,涪陵榨菜产业实现总产值132.87亿元,出口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出口额连续保持全国第一。涪陵区税务局局长张建清说,该局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落实各项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助力提升涪陵榨菜产业竞争力,为榨菜产业全链条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