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盘镇警事近日,走进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韭黄种植基地,一个个水泥套桶整齐地排在地里。套桶一揭,韭黄在微风中摇曳,散发阵阵清香。揭桶、挥镰、捆绑、装箱……工人们分工明确、步骤井然有序,娴熟抢收韭黄。
“去年以前,周边基地韭黄使用泡沫套筒或油毛毡套筒,而非现在的水泥套筒。”黄桶街道硐口村村民蔡钟秀与王明珍同在基地务工,虽年限不长,但对韭黄种植方式的变化,记忆深刻。
这一变化,缘于普定县2021年调整韭黄产业发展模式,在过往的探索中总结经验、推出更加有效的举措。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政策、方针的调整,我们也开始思考如何做强普定韭黄这一品牌。”普定县副县长刘文鹏说,普定县按照“面积调减,但产能不减,集约化、标准化、融合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推广韭黄高密高产高效基地建设、引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优化产业经营主体等重点工作推进韭黄现代化发展,全面规划5万亩韭黄高密高产高效种植基地建设。
因更具稳固性而改用水泥套筒,是普定县在长期探索中,优化调整韭黄种植模式的一个细微之处。更大的变化,在于该县韭黄种植面积的收缩。2021年,普定县清退不适应种植韭黄面积4.7万亩,保留效益显著的基地5.3万亩,其中完成高密度种植改造1.5万亩。
“从以前的双沟变成如今的密植四沟,从每亩2200窝至2300窝增加到每亩3600窝至4000窝,单产大幅提高。现在一年两季,亩产4000多斤,产值达1.2万元至1.3万元。”刘文鹏说。
普定县启动的韭黄高密高产高效基地建设项目,优先将种植时间长、韭黄老化需换茬的韭黄基地建成高密高产基地,以“一线三区”为重点,以白岩镇、化处镇、穿洞街道、马官镇、黄桶街道、玉秀街道为韭黄重点发展区域,集中资金资源重点发展。
“要继续发展韭黄这一主导产业,必须坚持科技引领。我们请农业专家帮我们改良品种、改变种植模式,使有限土地释放最大产能。”刘文鹏说,根据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部门联合测产报告,韭黄高密度种植模式年亩产量达2313.67公斤,相比传统的双沟种植模式亩增产29%。
谁来种?“引入社会资源力量,寻找有能力的、有市场的经营主体。”刘文鹏说。
目前,该县化处镇、马场镇、鸡场坡镇等乡镇已逐步完成韭黄基地合作经营,引进培育贵韭公司等优质企业大户16家,承包管理100亩至1000亩不等的韭黄基地;企业大户自行探索套种莲花白、莴笋等蔬菜作物,增加企业收入的同时,保障群众利益最大化。
作为省农科院的联系点,位于化处镇焦家村的贵州省蔬菜产业“321”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普定示范基地,现已铺上专门定制的防草布,种下培育的韭黄小苗后,即可通过水肥一体化项目进行喷灌施肥。
“下一步,普定将持续推广韭黄高密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重点围绕韭黄产业精细管理、灌溉设施、保鲜储存、物流运输、品牌创建等方面提升韭黄发展质量,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二三产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将‘中国韭黄第一县’的品牌做大做强。”刘文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