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赤石脂城市中的绿地一向为大众所爱:既美观、有益健康、又可吸收骤雨带来的水患。现在有新的证据显示,城市中的自然景观还会影响犯罪率—我们在照顾花草树木的同时,竟会提高周边区域的安全性。
虽然这项研究领域才刚萌芽,但最近发现,在美国的费城、俄亥俄州的巴尔迪摩及杨斯顿等城市中的犯罪形态,与绿地的保持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
具体的因果机制尚待了解,但其中一个理论引自Jane Jacob 的「街上之眼(eyes on the street)」:维护草坪和完善的社区规划会鼓励更多人花时间走出户外,形成一种「非正式监察(informal surveillance)」进而阻止犯罪。
自从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剥夺大量工作机会后,美国俄亥俄州的杨斯镇市面临了高失业率。在经济萧条中挣扎的同时,该市推出一个方案:重新改造城市里31%的空地。从2010到2014年,他们雇用承包商来整理草坪和修建围篱;一年后又继续扩展,给地方社区基金让他们自己选择该如何整顿空地,包括打造花园、果园、或纪念碑等。
有趣的是,这项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实验:改造过的空地为实验组(有承包商与地方社区的修建),而尚未改造的空地为对照组。在2015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把犯罪资料与这些空地的区域作比对分析,发现改造过的空地有较低的财产犯罪率(如小偷与窃盗)和暴力犯罪率。因为社区设计的花园也许可吸引更多当地居民的关注与照顾,形成一种守望相助的氛围,进而抑制那些一时冲动犯下的暴力犯罪。
然而,一切并非完美:相较于空地,绿地范围的偷车案件有显著增加。作者认为,景观好的绿地可能会吸引更多人来附近停车,增加潜在的偷窃目标。
费城在2000年将路边的灰色地带转成可吸收雨水的绿地。美国林务局的社会科学研究家Michelle Kondo与他的同事们评鉴全市52个地区(包含尚未绿化的区域),他们从统计结果中发现,虽然全市的毒品持有率增加65%,但经过绿化的区域比其他地区明显减少18至27%。
Kondo推测毒品持有减少的因素,来自于路面视觉上的变化:当有种植花草或整齐的草坪时,就会反映出更多正能量,表示政府有在积极维护这个地区。
Kondo表示:「也许因为这些属于政府的设施有固定的运作,可能随时都会有公务车(如洒水车)来维护,造成一种警戒氛围,使人不敢在附近做非法的活动。」比起其它犯罪型态,或许绿化对于毒品交易上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力。
把焦点转移到私有住宅,新的研究发现,自家庭院的维护程度与周围的犯罪率有关联。研究员仔细的调查巴尔迪摩市区及郊区1千栋房屋的草坪,与每户150公尺范围内的犯罪资料做交叉比对,发现有10项景观特征与犯罪率有显著性的关联。研究结果已在2015年发表于〈景观与城市规划(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期刊。
与低犯罪率最有关联的指标包括:庭院中有草皮、水管或洒水系统、矮树丛、树木、和前述区域的百分比。高犯罪率则与矮小的行道树、废弃物、未修剪或干枯的草坪有显著的关联。
当然,住户的平均收入或许可以解释这些关联性(补充:有关联性并不代表就有因果关系),如果你住得起一个有优美草坪、很多矮树丛和大树的绿化社区,那么这些地区可能本来就比较安全;相较于一些到处是垃圾、干枯或没有除草的草坪、以及无人照顾的街区。
期刊文章的共同作者、也是美国林务局的研究员Morgan Grove表示,事情并非这么单纯,罪犯多半会选择他们不会被注意,或即使被看到也没有人会报警的地区下手。
「维护较好的庭院,几乎象是一个街区警示牌,上面写着:『好多双眼睛正在盯着这个街区,我们大家会守望相助。』」Grove补充道,除了人们实际上会看到罪犯之外,这也象征着人们的道德意识会被强化,使大家都会对自己甚至周围人们的行为负责。
从前的「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理论解释罪犯在选择作案目标时,会先寻找那些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如:有窗户破掉的房屋)。而这篇巴尔迪摩的研究则为同一现象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解读,即所谓的「看护效应(Cues to care theory,暂译)」理论:维护良好的公共区域会呈现出社区中守望相助的氛围和凝聚力,进而降低犯罪率。
结论:都市绿化应在城市降低犯罪率的规划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高犯罪区提高民众对于景观的关注,并协助居民维护自家庭院便是个好的开始。各城市应加速维护公有地的植被,一棵倒在路边的枯树,再也不仅仅是一棵枯树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