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柯希尔的梦魇提到农业现代化,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农业机械带来的收种便利,而位于中山南朗翠亨村兰溪边上的一家数字农业基地却有另外一番景象:在透明洁净的温室里,随处可见的是智能补光系统、二氧化碳发射器,后台更有各种数据根据生长变换作出相应的调整。蔬菜们喝着矿泉水,享受一菜一“居室”,中央空调,防晒防寒防风,湿度温度合宜,现代科技正打造出全新的农业图景。
走进这家数字农业基地,3个大棚内分别种满了番茄树和生菜等。公司负责人阮俊强介绍,整个玻璃大棚里面,包含了很多与数字有关的设备,如补光系统、二氧化碳发射器等,这是该公司新引进的数字4.0项目。据了解,这里种植的番茄树由荷兰引入,种子只有芝麻的三分之一大,但是果实口感更佳,预计到2月底就有收成。
阮俊强告诉记者,5年前他关掉了原来的工厂,准备开个农庄自己养老,没想到真进入这个行业却发现,要建一个真正的绿色农庄太不容易了。在走访了山东、浙江、江西等农业示范户之后,他意识到国内的农业还存在短板,于是再去了美国、荷兰、比利时等农业发达国家,了解到那里正在兴起数字化农业,于是引进欧洲荷兰一家农业公司的温室种植技术和智能系统,能够对温室大棚的蔬菜实现精准监控,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进行检测监管。
“我们种植的这批番茄科技含量比较高,这种番茄可以种到14米高,可收割的时间达到半年以上,如果按照荷兰的数据,每平方米平均产量达到70公斤,换句线万斤的水平。”
记者留意到,在番茄林中,有装着熊蜂的箱子。阮俊强介绍,传统农业中,授粉是通过人工点激素进行的,可能产生激素残留的现象。现在智能农业采用从以色列引进的熊蜂作为生态连接,给番茄授粉,就能够避免这种问题。
除了番茄外,另外两个塑料膜大棚内还种植了沙拉菜等8种蔬菜。蔬菜青翠欲滴,叶片完好,每一株都放置在塑料杯里,下面的装置是镂空的,和营养液导管联通,导管正以恒定的速度往装置里输送水分。如果把蔬菜往上提,可以看见其发达的根茎。室内设有温度计和湿度计,上面显示着此时大棚内的温度为24℃,湿度为50%,这也是适合蔬菜生长的环境。记者了解到,大棚内的温度需要保持在22℃至24℃之间,这一指标也会在棚外的大数据平台上显示。
阮俊强介绍道,智能技术下的农作物运用进口椰糠作为基质,采用矿物质营养液培育,因此不需要使用农药,更加绿色和安全,摘下来就可以生吃。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位参观者在现场摘下新鲜的沙拉菜直接食用,都称味道很好。
温室大棚外的大屏幕是农作物的可视化大数据平台,也是数字农业的集中体现。屏幕上以各种图标的形式呈现出大棚内每个时间点光照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结合互联网与物联网,智能系统能根据相关的指标变化作出相应调整。比如当光照强度过大时,补光系统能够自动调节。
“这个屏幕的功能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让农作物处于最舒服的环境,真正在温室里成长。”阮俊强告诉记者,该平台所有的控制系统都是跟荷兰的农业公司并网的,上面的数据也和荷兰的公司直接相连。荷兰的公司每天都会进行联动,根据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进行指导。
阮俊强告诉记者,智能农业能够摆脱以往“靠天吃饭”的被动地位,受到自然灾害冲击的影响大幅减少,不再担心酸雨、雾霾和昆虫带来的影响。其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手。第三,数字农作物品质更具保障。数字化的优势之一是灌溉精准化,用水量是传统农业的十分之一。通过先进的水培技术,精确对水的利用,加上矿泉水等级的山泉水培育和进口椰糠基质栽培,能够有效提高蔬菜品质。由于不再使用土壤和农药,可以避免有害微生物和病虫害,安全性更佳。
让阮俊强欣慰的是,中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所的检测报告显示,第一批生产的蔬菜所有结果都达到国家标准。
虽然阮俊强的农业基地建成仅短短几个月,但是已经有澳门的客商有意向预订他们的产品,而阮俊强从英国回来的女儿阮茵琪也加入到农业基地的运营行列。在女儿的建议下,他们开专门开辟了农业休闲体验区。女儿阮茵琪介绍说,他们将靠近兰溪河边的空地打造了一个体验区,“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了解数字农业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在这里直接BBQ,用基地的蔬菜包裹肉,我们会教授他们怎么食用这种绿色蔬菜会更健康更美味。”目前已经有亲子游机构和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
而据了解,基地的第一批蔬菜已经开售,他们还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翠亨上蔬”,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分享绿色蔬菜的种植过程。“销量不错,每天都有一两百箱发货,春节期间我们也会照常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