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任第76集团军副军长大家对老电影里商人倾倒过剩牛奶的画面已经很熟悉了,甚至前段时间活生生在美国上演了这一幕幕!但大家的常识会认为是资本家不肯便宜卖,或担心送给穷人之后牛奶就会跌价更没人买了,有廉价免费的牛奶谁还肯花钱买呢?
或许是有这样深谋远虑、老奸巨猾的商人,但其实更多的生意人是先考虑眼前的利益与成本得失。2020年的3月我就差点见证了一卡车蔬菜被倒掉的现实。
新冠肆虐期间什么行业都有可能岌岌可危,什么公司都有可能关门大吉。但是老百姓衣食住行,尤其是食物是供不应求呀!即便不去外面餐馆吃饭,自己家也得囤货呀,哪一天的生活不需要粮食和蔬菜呢?
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这食物是怎么来的,要经过哪些流程才到我们的餐桌。为什么农民那么穷苦,卖出的粮食蔬菜价格低廉,到我们手里就那么贵了呢!中间商赚太多黑心钱?
这其实与良心黑心真没多大关系,而跟生产、运输、经营模式,产业链等环节有极大关系,甚至与房地产也关系甚密。有人诧异了,我吃颗大白菜也跟房价相关?
因父母从事蔬菜批发行业近20年,所以我可以给大家讲讲蔬菜行业的“秘密”。从十二三岁开始,我每逢寒暑假都会去菜市场玩,可不是我们家门口或县城,而是当时还显得特别遥远的重庆。
2000年那会儿还只有一趟攀枝花到重庆的火车,凌晨四五点经过我们老家车站,坐到重庆得到晚上八九点 。考虑我独自带着小三岁弟弟的安全问题以及节省交通成本,通常是只坐到简阳就下车,然后搭乘姨父的大货车,进到山里去收菜,再随他的车走高速到重庆。
山上七拐八拐,几乎能把不晕车的我们给晃晕了,真是难以想象住山里的那些人出去一趟多不容易,有些人可能很长时间不出去。如果家里没有车,种的蔬果粮食就很难自己运出去售卖。
妈妈说以前都是用肩挑背扛,走十几里山路去集市上售卖山梨和柑橘,而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种卖不起什么价格的感觉,可是更远的地方也去不了。村集体解散后也没有大队和供销社管这些,没有统购统销之后,只能是农民们自谋销路。
所以后期还是欢迎做生意的商人下乡收货的,甚至按照需求来耕种,但农产品出来时是季节性大批量的,全国各地都一样。当供大于求时,市场价格就很低,收购价更低。农民们毫无议价权,不卖就只能烂在地里,商人即便同情农民也不敢高价收,到了市场卖不掉,就只能烂在车里或倒掉。
新冠之后复工复产,我三姨也着急做生意,连着打了好多电话,重庆离武汉很近,不放心爸妈过去,后来弟弟餐馆也要复工营业,提前过去收拾。三姨认为有价格差,能赚钱,非常着急拉货,那时学校未开学,超市商场进出也有限制,很多单位也还在休息或交叉轮班复工,需求还是比平常少很多的。
我建议他们先别着急去,刚开始还能听进去,后面有天我忙别的事没注意,她们自己商量好就拉了一车过去,让弟弟去帮忙卖货,中国防控情况日渐稳定,当时很多其他批发商赶过去,抵在了同一天,而采购的人则比以前少很多,严重过剩,我弟守了两天两夜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卖掉。
没人换班一个人熬不住,拖时间长了菜也会坏,他们就商量说只能倒掉了,我说为什么不送人呢?他们说送给谁呢?我说学校食堂呀,小区居民这些啊,即便不完全送,比超市价格低那么多,便宜卖给他们,也是互惠互利啊,总比扔了好,太可惜了!
然而,且不说没开学,即便开学了,谁运过去呢,即便司机愿意运,谁承担这个运费呢?已经亏损了一万多,总不能又多花一笔运费去做慈善吧。
即便愿意做善事,学校食堂没开放,送去社区了,城管会不会同意在大街上卖菜或送菜,物业是否能允许货车进小区卖菜或送菜,交通部门的一些规定,也禁止大货车进市区和主干道,是否又会花很多罚款或额外费用?
即便这些困难都克服了,顺利进到市区和小区,来到人民群众中间,谁来分发配送,谁来称重和包装?即便有居民愿意帮忙,谁来负责去陌生的社区召集这些志愿者,社区居民是否觉得你是来做慈善,而不是来倾销赚钱的呢,如今这个社会风气,你说你不赚钱亏本甩卖或赠送,有几个人会信?
如果抢了当地市场,超市,门店的生意,他们会不会投诉或破坏,想想这些困难,原本想靠生意赚钱的商人在亏损的情况下,肯定不会没事找事热心公益事业的。
无论是倾倒牛奶还是蔬菜,一切的出发点都是经济成本与利益关系,商业的规律就是这样,怎么省钱怎么来,怎么赚钱怎么来,左右不过一个钱字,赔本的买卖想的是如何及时止损,如果做慈善的成本更高,贴钱更多,亏的更惨,没有政府组织或公益机构介入,商人是不会自发这样做的。
最终我们联系了一个在社区做小儿推拿的大舅,把蔬菜给他运了过去,他是甩卖还是赠送给当地居民,我们就没管了。
没有深入接触农村,不了解蔬菜行业运作规律的城市居民们,其实很难理解经常看到的一些新闻报道:山里和乡村的农产品滞销,农民们欲哭无泪,低价贱卖都没人要,送也送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烂在地里,也没商人去运出来便宜卖。
实际上,就是因为太多了太便宜,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太低,商人们无利可图,不会去做这样的事。哪个小商贩个体户,会冒险亏本去做慈善,贴钱做善事呢?小商人即便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能力。
而如果期望大资本能流出道德的血液,期待他们“良心发现”?那么只能是有其他人为成本与利润买单,羊毛始终出在羊身上,不可能来源剪羊毛的人。给韭菜浇灌以利于生长,目的也是为了收割而不是欣赏和爱护。
靠公益?如今的慈善事业早已演化成一门不错的生意。曾经粮食菜价跌了补贴给农民,高了补贴市民,靠计划经济甚至发粮票等手段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控制内耗、打击投机的那个制度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有的蔬菜水果运出来到批发市场卖的也价格也很低,怎么到我们手里就贵了许多呢?其实更多中间商和高成本环节,就在这进城之后。例如跨省市运输,从一级批发市场到二级再到三四五级,批发市场都有二道贩子,更不要说其他大中小菜市场。
最后到达社区门店,我们小区侧门对面很小的蔬菜门店租金都四五千,还不要说加上几个人的工资,各种水电损耗等,这些成本可比生产粮食蔬菜本身的成本价高太多了。
我们吃的是粮食和蔬菜吗?我们吃的是服务,吃的是高房租,高房价,高运输,高倒卖,高投机。
不赚钱没有利润的事,商人是不会去做的。看行情就跟看股票大盘一样,哪里的菜什么价格,昨天什么价格,今天什么价格,上午和下午的价格都不一样,算准了有差价,有利润空间才会行动。当然是涨是跌,有一定市场规律,但还有更多的无序和偶然。
你能想象到某天你特喜欢吃的某样蔬菜价格突然涨了,仅仅是批发市场某些个老板突然缺席,忙别的事或不高兴了,市场里面突然少了一车或几车,或者是碰巧某天偶然只有独家在卖某个品种,他就可以尽情地涨价了!虽然不会高的离谱否则也没人买,但还是比平时高出许多,一车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虽然国家管理的菜市是反垄断的,但反的是人为操控的垄断,就像银监会防控股票的黑幕黑手,偶然因素和市场自发变化的供求关系是不会管的。
即便第二天很多车蔬菜正常拉过去了,价格却降不下来了,涨价跟农民投入产出成本无关,利润更与农民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却跟房价一样上去了就下不来,因为大家都喜欢“买涨不买跌”!
涨了就代表更有商业“价值”,更有利润空间,更有经营热情。有一年花菜就是这样偶然一路高价到年底春节,直到过完年价格才又重新恢复正常,可蔬菜价还是和房价有些不同。
相对于地产开发商的精明手段与地产中介的默契,炒房者的巨大利益空间和热情而言,以角分毫厘计算蔬菜利润的商人们更松散和短视,主要也是因为房子可以存放若干年,所以开发商不会因为竞争而低价甩卖,可蔬菜时效短,不及时卖掉就会化为泡影,所以只要不亏本,有一点点利润空间,他们是不会在高价位死磕和傲骄下去的,这也是市民们的幸运。
但农民们就很无辜,一般等不到市场涨价的信息传回山里,就还是低价出售,等知道市场行情要提高价格时,市场已经跌回来了,价高了没人收,还是得低价才有人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