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射雕之完颜康一座座新庄院整齐坐落在宽阔整洁的村道旁,村口小游园里一串串沙枣果挂满了枝头,广场上孩子们正在追逐嬉闹,老人们坐在一起晒着太阳拉着家常走进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一幅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的和美乡村图景展现在眼前。
富民新村是古浪县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的12个移民新村之一。
2019年8月21日,习来到富民新村,看望这里的乡亲们,并叮嘱大家,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歇气、不松劲,在曾经飞沙走石的戈壁滩上建设新的幸福家园,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群众易地搬迁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脱贫致富新路。
“我现在还记得,来到我家,拿着我家以前旧房子的照片,问得很仔细。”李应川深情地回忆,当时问他:“搬下来住,满意吗?还有什么要求?”李应川大声回答:“没有要求了,真正好得很!”
正如李应川所说,搬下来的日子“线年,古浪县启动“下山入川”移民搬迁工程,李应川一家自筹2万多元,加上政府补助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从古浪县南部山区的横梁乡横梁村搬到了黄花滩移民区,彻底告别了曾经的黄泥墙、土坯房,住上了新盖的9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
为了让搬迁群众能够真正实现“优其屋、舒其心、乐其业”,武威市坚持规划引领,因村施策,科学布局,持续完善黄花滩移民搬迁区基础设施条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提升搬迁群众生活质量。
“没想到,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住上新房,用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天然气、自来水,家门口就有医院和学校,去城里还有公交车”李应川感慨地说。
这两年,李应川家里添置了一辆翻斗车,今年还承包了一座暖棚,种了一棚香瓜,眼瞅就要成熟了。“等香瓜卖了钱,就给馋嘴的孙子、孙女买些零嘴儿,再买些学习用品。”李应川笑着说。
李应川的孙子和孙女都在家门口的富民新村小学上学。“现在村里的学校和城里的学校一样,修得很漂亮,教室也宽敞,还有足球场,我的小孙子还参加过学校足球比赛呢。”李应川说。
如今,日子越来越好,李应川期冀着,孙子孙女好好上学,将来考上大学,做个有出息的人,不仅能从山里搬到川里,也能从川里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搬出大山,住进新房子、吃上自来水、出门有车坐、学校就在家门口
在富民新村,聚集了古浪县南部山区8个乡镇的移民,共1379户4580人。同李应川一样,村民们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深沟,在新开垦的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建起新家园,开启了幸福的新生活。
夏日的阳光洒在黄花滩上,富民新村村民朱得瑾老人哼着欢快的古浪小调,往村里的“一老一幼”关爱服务中心走去。
“老朱,你咋才来,赶紧得!”朱得瑾刚走进服务中心大门,就听到一连串的催促声。原来,村民们正等他排练新曲目。
朱得瑾今年72岁,平时就喜欢唱唱歌。前些年,村子里建起了“一老一幼”关爱服务中心,朱得瑾和几个老伙计就组了个乐队,一起唱歌娱乐,还一起参加表演呢!
朱得瑾老人在曲艺室内唱得认真,一旁的乒乓球室里,吴村会老人正在和球友进行激烈对决。
“我快75岁了,以前住山里,日子都过不下去,更不要说打乒乓球了;现在搬下来有条件了,可以好好锻炼一下身体了。”吴村会乐呵呵地说,中午还可以在这里的餐厅吃饭,方便得很。
一手托起夕阳,一手托起朝阳。富民新村“一老一幼”关爱服务中心,不仅是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孩子们假期的乐园。
暑假期间,村里的孩子们每天都会准时来到服务中心的爱心课堂,这里的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户外广场运动,陪伴孩子们度过充实且快乐的暑假。
富民新村“一老一幼”关爱服务中心是古浪县2022年实施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中心内设有室、舞蹈室、曲艺室、台球室等8个功能室,提供助餐、全托、日托、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让“一老一幼”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
老百姓的幸福就是的事业。“一老一幼关爱服务中心的建成投运,是我们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满意度的重要内容。”富民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延堂说。
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谐的文明乡风,让村民们感受到身处新时代和美乡村满满的幸福感。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万树”新型乡村绿化模式,富民新村的主干道、房前屋后以及村道两旁,栽植着各类绿化苗木23万余株,有3处小游园,村道实现绿化全覆盖,富民新村也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
依托村综治中心组建网格化管理队伍,富民新村深入开展文化、文明进村和移风易俗行动,成立“和为贵”调解室,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尚,培育文明乡风民风。
如今,走进富民新村,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景色宜人;邻里守望、敬老爱幼、家庭和睦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搬下来,还有地种吗?以后日子靠什么过活?这是黄花滩移民区群众问得最多,也是摆在当地党员干部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累计为富民新村投入协作帮扶资金4054.8万元,实施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等帮扶项目21项,确保搬迁群众不仅搬得出、稳得住,更有了致富的产业。
翻地、施肥、浇水记者见到许生权时,他正在自家新修的暖棚里忙碌着。
“今年,村子里分批将家家户户的大棚翻新,把原来落土、有坍塌的危险土墙,换成了更安全、保温效果更好的砖墙。”许生权告诉记者,自己刚收了一茬人参果,卖了1万多元。趁着最近人参果市场价格还行,想着再种上一茬。
50多岁的许生权是个勤快人,也是富民新村发展富民产业的受益者。2018年,许生权一家从古浪县干城乡干城村搬到了富民新村,开始了新的生活。
从种了一辈子旱地、没见过暖棚长什么样,到学会了如何搭建暖棚、如何在暖棚里种植人参果、香瓜、西红柿、辣椒等各类蔬果,和大多数移民群众一样,许生权不仅学会了致富的本事,也真正在黄花滩上安下了家。
近年来,古浪县为富民新村落实产业奖补资金460.78万元,累计建成日光温室820座、养殖暖棚940座,全村畜禽存栏量5.4万头只,果蔬年产量6500多吨,年实现收入3200多万元,特色种养业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村集体富了,才能更好地惠及村民。近年来,古浪县富民新村通过组织引领、龙头带动、入股分红、建厂办企、发展林果经济等方式,建成了包括种植区、养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经济林基地、纸箱厂在内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有效壮大集体经济。
“这片林木是2020年在天津市蓟州区帮扶支持下建成的集体经济林,栽植了包括山楂、李子、沙漠油桃和新疆大沙枣等各类经济林木。”张延堂告诉记者,这片经济林在为村集体带来一定收入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23年,古浪县投资2039.28万元在富民新村实施乡村振兴果蔬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打造集生鲜辣椒出口、脱水蔬菜加工、蔬菜调味品生产等于一体的果蔬示范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致富的产业。
除了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外,古浪县还积极引进以古浪越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让当地的串收番茄、草莓、古浪香瓜等优质果蔬远销北上广一线城市,也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有了就业的机会。
50多岁的刘晓花夫妻俩就在越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工作。盘头、疏花疏果、采收、打老叶刘晓花熟练地在番茄温室里忙碌着。“以前出门打工,老人孩子都没人照顾;现在家门口就有活干,赚得不比外面打工少,好得很!”刘晓花笑得合不拢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富民新村的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转变,当地移民群众也实现了“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的目标。
2023年,富民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6.6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78元。
富民新村干部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在戈壁滩建起了美丽家园,彻底告别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生活,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让“日子越过越好”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黄花滩上,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花”正灿烂绽放,幸福生活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