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传说ol走进房县红塔镇塘溪沟举目望去,北至松香沟,南至黑岩头,东到油茶地,西到王补河,绵亘十几座山峦,千百年来都只有荒草没有树的秃岭荒峁,如今已是松翠杉黛满坡绿,四季苍郁如森林的人造松杉杷了。
是谁在这七坡八岭干燥的土地上凿坑种树,培育出这茁壮挺拔的树林?这浩瀚磅礴的人工造林,需要多么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支撑?
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执着毅力,用30多年的时间,把这些祖祖辈辈贫脊荒凉的坡岭恢复了生机,披上了绿色的戎装。
1984年原塘溪小乡合并到红塔大乡(镇)以后,原来由塘溪小乡规划的所有荒山绿化任务,由政府(甲方)承包给有一定经营能力的邓承基负责经营管理(有原始《山林承包合同》为证)。按合同规定,承包时间为30年,2016年9月8号,合同到期。
值得一提的是,合同只字未提甲方应付给乙方(承包方)的绿化成本以及栽培、保护等任何劳动报酬。
邓承基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农民,他怀着一颗改变家乡荒山秃岭面貌的美好愿望,履行合同责任。他带着一家人用单薄的的收入,购树种、下苗圃,长年累月地挖坑、栽种、浇水、巡护。一家人把收获的希望浇铸在每一棵树苗的生长上,把欣慰寄托在满坡葱郁的人造森林上。
几十年来,执着的邓家人,没有资金扶持,靠家里养猪卖钱,买来树种,每年下三亩地苗圃,然后栽植到山上。春季栽不完秋季栽,为了保栽保活,他们丢下锄头就是水桶,在相应的低洼处,挖了数百个天然蓄水小池,以便积存雨水,就近挑水浇灌树苗。在没有任何现代先进技术设施的条件下,邓家人硬是用一双肩膀、一双手、一把锄头、一担水桶,让几百万株松杉树苗在贫瘠的土地上扎下了根,长成了茁壮挺拔的大树,连成了片,让丰茂的绿色覆盖了塘溪沟几百年的秃山旧貌。
今天的塘溪沟人目睹那满山的嫩绿,抚摸着株间均匀的棵棵笔挺苍傲的良木美材,没有人会不想到邓承基、邓文举父子两代人在荒坡上劳作的身影。
按合同规定,乙方对山林的经营和管理,后辈有继承权。2014年正月,邓承基溘然长逝,临终前,他再三叮嘱儿子邓文举,要不畏艰苦,继续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
如今,邓文举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面对坡连坡岭接岭的人造森林,他有七分的欣喜,也有三分的悲凉:这是一家人两辈人三十年的全面投入,多年来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难以估量,而他们几乎没有收到任何报酬和其他资金支持。
目前,合同已经超期好几年了,但是邓文举还在忠诚地履行合同的义务。不私自出售一棵树,身体力行地杜绝乱砍滥伐。他不知道谁会给他和父亲的辛劳和努力以相应的报酬,但他知道这是政府留给塘溪沟子孙后代的财富,他要以人造森林忠诚卫士的身份,细心地保卫着每一棵蓬勃生长的常绿良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