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你我的手歌词“农村冬闲真悠闲,早晨晒太阳,中午吃大餐,下午麻将斗地主,晚上聚餐喝小酒。”这是过去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如今在林西镇设施农业产业园看不到一丝“冬闲”的气息,而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冬忙”景象,农户们正利用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大搞“冬闲经济”,靠自己的一双巧手,创造美好生活。
走进林西镇常胜村花卉种植园的温室大棚暖意融融,花香扑鼻,各色花卉竞相绽放。工人们正穿梭于鲜花间,忙着施肥、剪枝、浇水,对鲜花进行日常管护,棚内一派繁忙景象。
工人们在火热的鲜花管护中交流着市场行情和生活点滴,阵阵笑声中透出生活的美好。
“我在这儿大棚干了两年多了,就是浇浇水、理理花,活不累,还能照顾孩子,照顾家,一天下来少则120元,多则200多元,一年坚持下来,人均增收四到五万元不成问题,在家门口能有这样的收入,我很知足。”花卉种植园里,林西镇常胜村村民孙冬艳一边忙碌地浇着花,一边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收入情况。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长远之举。林西县林西镇依托城关区位和资源优势,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深挖土地资源,通过项目带动、技术服务鼓励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花卉、蔬菜、火龙果、葡萄等棚室种植,建设优质园艺作物蔬菜、水果等设施农业基地,努力在规模和效益上实现双突破。如今林西镇建有暖棚150座、冷棚1000余座,种植火龙果、草莓、葡萄等特色水果面积100余亩,年产优质蔬菜8000余吨、园艺作物30万株,年经济效益达1000余万元,特色设施农业已成为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与火热鲜花管护工作不同,暖棚空地是另一番协作的劳动美,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订单,有条不紊地完成选花、打包、装箱、贴签等一系列工作,转眼间,一箱箱包装完毕的鲜花就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暖棚入口处,等待装车运往河北、唐山、北京等地。
“这次订单60箱,一箱15盆,共计900盆,每盆15元,共计13500元,这都是小订单,每逢春节等节假日,花卉将迎来销售旺季,从现在开始订单会越来越多,我们会越来越忙,有时一天销售额可达5万元左右,效益十分可观。”常胜村花卉种植产业园的负责人高凤波看着满棚的鲜花,高兴地说。
常胜村花卉种植产业园始建于2015年,现有10个暖棚和3个冷棚,该园是以仙鹤来、蝴蝶兰等大众花卉自主生产、高档景观花卉培育为基础,集标准化生产、种苗脱毒培养、工厂化育苗于一体的花卉产业基地。年产盆花、花苗100万盆(株),产品除了销往赤峰市12个旗县区以外,还依托电商平台远销河北、唐山、北京等全国各地,年产值400万元,收益200万元,入社社员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不仅如此,产业园还长期雇工7人,忙时临时雇员达2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常胜村花卉种植园经常会有花卉爱好者前来赏花买花,“这儿的鲜花品种齐全,甚至有好多花卉品种平时都很少见,我经常领孩子来这里赏花游玩长知识,而且价格实惠,顺便再买几盆回家,装饰居室,美丽生活缺少不了鲜花来装扮。”刚挑选了一盆粉色仙鹤来的游客朱宇轩笑呵呵地说。
目前,花卉种植已成为林西镇经济增长的亮点和极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更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为了进一步扩大花卉产业带动效应,林西镇积极探索推进特色设施农业发展与乡村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深耕农耕文化,创新推出“人人农场”项目,拓展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城市菜园”,力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动力强劲的产业集聚经济。
抢抓时机增收致富,因地制宜孕育收获。林西镇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让“花盆子”“菜篮子”“果园子”真正成为百姓致富增收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动力。(李晓军、张金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