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持续缩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持。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1.4亩)占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6位以后。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才能满足粮食安全这一重要问题。
中国14亿人,占世界人口(76亿)的18.4%,居世界第一。提高作物单产,是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粮食刚性需求的主要途径。
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16%,化肥用量占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4倍。而我国每年农药用量占世界用量(340万吨)50%以上,有效利用率不足30%。农药和化肥滥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成本提高。
除了保护与合理利用 耕地资源,更重要的是加强农业科学的基础研究,创新农业科技,将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建立在国家的软实力上。
人口增加,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作物产量不足以满足人类需求,更随着新型病虫害的爆发和干旱及高温等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可持续、稳定的粮食生产已迫在眉睫。
目前市场上谈到的大部分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主要在农业种植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能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监控、卫星遥感/气象/无人机遥感航测、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化驾驶以及植物化工厂等。
“园艺”一词包括“园”和“艺”二字,《辞源》中称“植蔬果花木之地,而有藩者”为“园”,《论语》中称“学问技术皆谓之艺”,因此栽植蔬果花木之技艺,谓之园艺。现在网上有很多关于园艺的论坛,如花谈、花藏、园忆、踏花行、园艺集市等。
园艺业是农业种植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园艺主要是教会人们如何对果树、蔬菜、花卉及观赏树木进行栽培与繁育的一门技术。“园艺和农学的区别在于,农学做的是大田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理论、新品种、栽培、耕作制度的研究,园艺研究的是果树、蔬菜、花卉的理论、新品种培育与栽培、耕作制度等。”
园艺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园艺作物的生产、栽培、育种、经营、管理及庭园绿化设计与施工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发展园艺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多种多样,适合发展各类园艺作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裕,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园艺业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有从事园艺生产的经验与技能,并形成了一批园艺业重点发展地区,如南丰、温州蜜桔、曹州(菏泽)牡丹、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等。根据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今后应大力发展各类商品性园艺生产基地,以满足出口创汇和国内需要。
园艺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其招牌专业——园艺专业自然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其独特特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在西北主要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选育、旱区园艺植物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园艺科技推广新模式,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已成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园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学习园艺专业的同学要喜欢动手实践。只有热爱自然、喜欢动手时间或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很好地掌握独特的园艺技术。同时现代园艺学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生物学背景,能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开发新的园艺技术。园艺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园艺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具备从产业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的潜质,从而不断促进园艺学的进步和园艺产业的发展。我国对园艺文化的崇尚、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逐年增长的城市公共绿化面积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都有效促进了我国园艺用品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园艺专业人才。
植物保护专业是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信息科学为基础,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综合治理技术的学科,它是植物界的医学。植物保护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专业,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仿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生产、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等培养科技人才和提供技术保障。
我校植物保护专业可追溯到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6年设立的植物病虫害教研组,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科研实力雄厚、师资队伍合理、具备本硕博贯通培养的传统优势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在国内首先揭示了吸浆虫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确定了为害小麦的吸浆虫种类,制定了防治策略和办法,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的危害,解决了欧美等国百余年未解决的问题。
■揭示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机理,首次发现有性生殖是小麦条锈病毒性变异的主要途径,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小麦条锈菌全基因组测序,建立了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杀虫活性成分苦皮藤素V作用于以中肠细胞特异性受体为靶标的作用机理,提出“昆虫消化毒剂”的新概念,为新农药的创制奠定了基础。
■《中国蝶类志》科学地形成了我国蝶类分类系统,是中国目前记载种类最全的一部蝴蝶重要著作,填补了中国蝴蝶分类研究的空白。
现有教职工15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6人;研究生导师(博导、硕导)8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1人,硕士生导师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特聘专家5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长江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5人。
拥有近200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实验室,依托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保资源利用与病虫害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等12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仪器,建成集科学研究、标本收藏、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昆虫博物馆,收藏昆虫标本120多万号,植物线个校外实践基地,为本科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植物保护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植物保护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农产品有机安全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农用化学品研发及营销、进出口植物的安全生产监控及植物产品的检疫或报检、植物有害生物疫情监测与控制、现代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
要求毕业生具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了解农业科学的发展前沿和趋势;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掌握农业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识别、诊断、流行规律、调查测报与综合防治技术。
本专业培养植物保护专业领域的高级人才,一是进一步在在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造,攻读硕、博士学位;二是海关的检疫人员;三是在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里,指导当地对病虫害的防治,从事技术推广、产品开发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防病治虫看起来非常简单,实际上它涉及到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以及基因组学。那么我们植物病理是植物保护学的一个分支,它实际上的发展主要跟生命科学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涉及到生物界里面很多种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等,而且这些生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植物保护应该是最活跃的一个学科,对于我们年轻的一代来讲,选择的范畴是非常广泛的,所以欢迎大家投身到这样一个研究领域,你会找到你所期待、期望的这样一个位置,去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建设做出重大的贡献。
植物保护这个专业对于很多不了解的人可能并没有其他有些专业那样听起来高端大气,之于2009年刚刚进入大学的我也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如何与这个听起来并不高端的专业有什么交集。可当对未来充满憧憬与迷茫的我逐渐融入到植物保护学院这个大家庭,我愈发对这个专业,对这个学院产生了好感,直至热爱。
学院的课程安排以及专业实践活动会让大家在合适的时间找到未来的方向。我是在大三以后意识到了自己对植物病理的兴趣与热情,也渐渐的对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复杂而又奇妙的关系产生了好奇。为了寻找更多的专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我忐忑的找过学院的很多知名教授老师寻求指导,而每一位跟我交谈的老师的朴实与亲切都会让我放下惴惴不安的心情,并且我得到了很多悉心的教导与切合实际的鼓励和建议。大学的最后一年,在黄丽丽教授恳切而又不失严厉的教导下完成了我想做的探索与实践,最终成就了一篇优秀毕业论文。就是在这样一个甘愿为每一个渴望探索,求知进取的学生提供最好的环境与平台的学院里,我逐渐领会了科学研究的精神,不断的成长,如今的我,仍然充满好奇的在这个专业领域里津津有味的探索着,享受着。
这个专业让我明白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是多么来之不易,让我明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作为捍卫粮食生产安全的斗士,作为探究植物健康机理的先锋,我们的工作影响着整个国家乃至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如今我不会觉得植物保护这专业缺乏高端华丽的气质,我倒更觉得植物保护这四个字朴实无华却又掷地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