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战千年疫情渐散,春暖花开。适逢周末,记者漫步观澜河人工湿地公园内,看到园内各类植物郁郁葱葱,举家出来踏青的市民闲庭漫步,老年合唱团在树荫下练习,小朋友们在亲水体验区玩得不亦乐乎,还有新人在芦苇荡中拍婚纱照……鱼翔浅底,花开岸边,一幅美妙的生态图画在观澜河中游展开。
观澜河是龙华人的“母亲河”,这里曾经是航运繁忙的黄金水道,是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观澜古墟曾经还有个别称叫“小香港”。上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观澜河流域的工业企业和人口剧增,特别是禽畜养殖业无序发展,使观澜河遭受污染,水质恶化。观澜河不少河段河水呈深黑色,散发出刺鼻臭味,昔日清澈见底的母亲河变成了人们眼中的“黑水河”。
10多年来,龙华区一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将贯穿龙华新城中轴走廊的观澜河打造成中国版的“清溪川”,让观澜河重现水清岸绿。
在多方推动下,深圳市有关部门在观澜河中游建设观澜河人工湿地,开始整治观澜河。观澜河人工湿地工程位于观澜河中游西侧,观澜大道(竹村段)东侧,总建设占地面积9.77万平方米,每天可深度处理龙华污水处理厂一级A尾水4.5万立方米。2007年,市水务局启动观澜河清湖段生态治理工程,总投资1.86亿元,并于2009年投入使用;2016年,龙华区再次加大了观澜河清湖人工湿地治理力度,扩建人工湿地,于2018年投入使用。扩建后,湿地系统与河道两岸的公共绿地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形成集观赏、亲水等公共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在提高河道自净能力的同时为居民提供滨河休闲空间,成为网红打卡地。
周末带孩子来观澜河畔游玩的刘阿姨告诉记者,观澜河治理前她就住在竹村东,这些年,观澜河发生的巨变让她非常欣喜。“以前家里连窗户都不敢开,河水太臭了,路人经过河岸都捂住鼻子一路小跑,现在河水变清了,河岸变绿了,空气也变好了”刘阿姨说。
市民王先生刚搬到附近,知道附近有个湿地公园,就过来游览一番。除了家住附近的游客,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网络了解或朋友介绍来到观澜河人工湿地公园,体验湿地之美。
目前,观澜河人工湿地通过“生态氧化池+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的生态治污技术,使污水资源化符合“节能”“环保”“生态”的建设理念,将龙华污水处理厂一级A尾水深度处理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后排入观澜河,每天约回补2万吨水,提升观澜河水质。湿地综合楼设立实验室,每日对湿地进出水水质进行检测。
观澜河人工湿地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为让更多市民享受生态环境优美带来的红利,湿地公园专门设立亲水体验区,由亲水广场和戏水池组成,消毒处理后的水通过喷泉和跌水进入场地内,体现出湿地水体的景观娱乐性,解决人们只能望水、赏水,却不能亲水、戏水的问题。
此外,观澜河人工湿地公园还建立科普教育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自然课,寓教于乐,让更多学生了解湿地运转系统。保护湿地资源、讲述湿地故事、传承湿地文化,湿地公园以更亲民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以湿地植物和候鸟为主题的自然教育课程每周都吸引众多青少年参与,让这里成为城市与自然对话的平台。
观澜河人工湿地是龙华区水环境治理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华区逐步建立了以水质目标达标为导向,以细化河长制为抓手,充分建设利用智慧化平台,推动水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实现政府有效监管、市场化高效服务、第三方公正监督、社会广泛参与有机结合的管理系统,实现观澜河在龙华区内水清、岸绿、景美。
截至目前,龙华区累计投入治水资金151.08亿元,整治河道长度约92.86公里,新建污水管网约913公里,完成2032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实现污水管网建设全覆盖,辖区23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观澜河企坪断面年均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水质,为建区以来最好水平。
通过近几年的系统水环境治理,观澜河流域河流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景观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流域生物多样性改善明显,在水质提升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上,流域内生物多样性逐步提升,鱼类、鸟类、水生植物等生物密度及种类都得到极大改善。
每逢端午,观澜河国际龙舟赛上龙舟竞逐,2018年观澜河国际龙舟赛惊艳亮相央视。如今的观澜河,河道水清岸绿,鱼儿归游,白鹭纷飞,每逢周末吸引上千游客,已成为龙华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记者 宋彪 见习记者 黄嘉鑫/文 记者 陈建华 通讯员 赖志豪 连志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