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陪娇妻购物(据《人民日报》2006年1月26日第十四版报道:动植物的遗传改良和育种是人类生存的关键,这个观念是世界科学家的共识。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是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其最初的学科支撑为作物育种学。1992年在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的基础上结合园艺林学学院的果树学,批准组建成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边建设、边运行、边开放”。经过13年来的建设和运行,目前已发展到涵盖作物学、生物学、园艺学3个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对象包括水稻、油菜、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和部分园艺作物柑橘、番茄等。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围绕农作物遗传改良这一总体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前沿,将常规研究方法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分别从作物的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农作物的遗传行为,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品种。
13年来,实验室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际奖1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23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3篇。获批专利15个,转让成果7项,培育新品种45个。
这些奖励、专利和新品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13年来共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100亿元人民币,不仅发展了农村经济,而且推动了农业科技发展。仅油菜这一个作物而言,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0万余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5亿多元人民币。同时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的成果也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柑橘、脐橙等原始种苗在我国赣南地区和鄂西北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其90%以上都来自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为广大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等作出重大贡献。
由于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育种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而享誉国内外,总部设在意大利的第三世界科学院将2003年农业科学奖授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以表彰傅教授对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和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研究,杂交种选育,及其对发展国际杂交油菜作出的杰出贡献”。
傅廷栋教授自上个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后,很快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油菜育种实践。从1985年至1994年,中、加、澳、印、丹等国共注册(审定)22个油菜三系杂种,在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中就有13个是利用傅廷栋教授发现的波里马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目前,不育系不但在油菜上应用,而且还被转移到一些十字花科蔬菜上去,育成的蔬菜杂种已在生产上推广。调查表明,美国农作物品种市场上有61%的杂交油菜品种的不育系来源于波里马不育系。
实验室从一开始建设,就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13年来,实验室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4项,实验室科研水平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所取得的成就等都离不开基金委的帮助和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不仅在科研课题上予以支持,使得实验室研究人员在不断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了科研水平,并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了青年人才的成长;在资助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基金委也给予了大量帮助,使实验室科学家们开拓了视野,引进了先进的科研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创新思想的产生。2004年,以张启发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群体获得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
在实验室的几个主要研究内容上,目前已搭建好完善的研究平台,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实验室将继续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在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抗性研究、分子技术育种等研究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