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尾之六道十尾央广网西安2月23日消息(记者王祎萍)“对面的红色房顶区是我们村新建的112套美丽新农居,水电气网全通,住宅区后面是养老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餐饮;下阶梯的区域是时令水果采摘区,我们今年正打算升级打造为现代农业研学基地;水果大棚后面的蓝色是集中养殖区,沿着河谷的是乡村旅游度假区,此外,还有分散在各个山头的农业种植示范区以及刚刚沿途经过的杏树文化观光区……”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赵帅帅一边指向远方,一边向大家介绍眼前这幅立体式呈现的乡村振兴喜人画卷。
近日,记者跟随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的“弘扬延安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主题采访团,来到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探寻“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赵家峁村的发展致富经。
很难想象,10年前,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还以传统小农经营为主,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村庄“空壳”、集体“空心”、居民“空巢”的“三空”现象十分严重,是当时陕西省级建档立卡的贫困村。
而如今,这个距离榆林城区38公里的陕北山村,人气日益旺了起来,村民的钱袋子也日益鼓了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年那集中连片的旧窑洞,如今摇身一变升级为人气民宿。民宿经营者是当年外出打工的村民赵浩浩。他告诉记者,近年的生意做得可谓是红红火火,“仅2022年十一假期期间,我这21间民宿就实现了日均接待两三百人,收入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村里还修建了9D玻璃桥,最高峰的时候每天通过 1 万人,每人 60 元,每天收入达 60 万元。三鱼路出现了绵延几公里、史无前例的堵车。”谈及村里2018年修建的9D玻璃桥,赵家峁村驻村王奋堂难掩喜悦。
其实,赵家峁村和周围其他村一样,并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独特的资源禀赋。将乡村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是赵家峁村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而这一切,要从一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说起。
在赵家峁村改革展览馆,讲解员正在介绍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央广网记者 王祎萍 摄)
2013年,外出创业的“能人”张春平回到家乡,矢志做“头雁”引“归雁”,组成新一届村党支部,着力谋划村子发展蓝图。
“两委”班子成员结合当时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实际,综合远赴河南、延安等多地考察的经验和多方意见建议,在榆阳区率先探索“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关系,组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让群众搭上一列发展快车奔小康。
多年来,利用村集体流转的土地和村民筹集的资金,赵家峁村建起了33座设施果蔬大棚、35亩集中养殖小区;新栽植山地葡萄150亩、山地苹果150亩、酥梨30亩;建成了112套美丽农居……
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柱产业——旅游业上,赵家峁村表现尤为突出。村里打造了以“杏花溪谷、峁上人家”“难忘乡愁、老家记忆”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村,开发出了以玻璃栈道、水上游乐、森林穿越、民俗客栈等新兴业态为代表,集“观光、采摘、休闲、旅游、户外运动、学习”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仅2021年,全村旅游年收入就突破了1300万元。
“2017年赵家峁村已实现整村脱贫。从2015年到现在,村集体累计收入1753万元,现在村集体资产达8500万元;2018年到现在,实现了5次分红,累计分红640万元,户均2.96万元,人均近1.01万元;2022年分红167万元,户均7731元,人均2650元;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90元。”赵帅帅介绍。
2020年,赵家峁村在原本17.8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吸纳周边3个贫困村和10个自然村,全面建设总规划面积44.9万平方公里的“泛赵家峁村”生态田园综合体。千亩经济林果与景观花海,传统村落保护和窑洞民宿,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康养小镇等新业态融为一体,一个空间格局更大、产业融合更优、惠及群众更多、更具乡村魅力的绿色经济板块正在蓬勃发展。
近日,记者跟随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的“弘扬延安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主题采访团,来到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探寻“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赵家峁村的发展致富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