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罢录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实施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推进行动,引导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参与中药材生产,推进精准扶贫。”
河北省灵寿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区面积占87.23%。广阔的山区、丘陵、岗坡次地和83公里慈河两岸的沙滩地,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恰恰有利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特性的中药材栽培生长,丹参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解灵寿县中药材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情况,通过参观丹参种植基地、走访农村合作社、咨询知名专家等方式,笔者对灵寿丹参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据灵寿县农牧局统计,全县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5.28万亩。其中,丹参人工驯化栽培0.5万亩,仿野生补充2万亩,累计面积达2.5万亩。目前,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灵寿县丘陵、山区、平原区的慈河两岸及滹沱河北岸沙滩地,包括塔上镇、慈峪镇、谭庄乡、岔头镇、陈庄镇等乡镇。近期,灵寿县政府发布了中药材丹参种植方案,鼓励村民在人民路西延和慈河道路两侧种植丹参,希望以2019年6月在灵寿县召开的石家庄市第四届旅发大会为契机,大力推进丹参种植工作。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所检测,灵寿县丹参药用成分丹参酮ⅡA含量为0.22%~0.77%、丹参酚酸B含量为3.8%~9.13%,是《药典》标准的1.1倍以上。2012年,“慈河”灵寿中药材商标被河北省工商局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015年,“灵寿丹参”商标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并于一年后被河北省工商局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同时,灵寿丹参荣获了第十四届中国(廊坊)农交会“金奖”、河北省第八届引智精品推介会“金奖”、河北省第九届特色农业精品展销会“金奖”,并在2017年京津冀首届中药材发展大会中被评选为“优秀奖”。
丹参是灵寿县传统的种植品种。过去,灵寿丹参以野生种植为主;改革开放后,农民开始自主种植丹参,并成立了农村合作社。据灵寿县中药材协会会长武会来介绍,目前,灵寿县已注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7个,培育中药材经纪人300人。同时,灵寿县成立了灵寿县中药材合作社联合社,吸纳成员社13个,建设了以技术培训、产品收购、初加工、仓储、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站,并在不同的区域组建了4个中药材收购服务站,确保了药农产品就近销售。2015年灵寿县成立了现代农业产业办公室,专门负责中药材产业工作,协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促进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丘陵地带,土地干旱制约丹参发展。尽管丹参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其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灵寿县丹参种植地以山区、丘陵地带为主,但产量受到限制。以谭庄乡程家庄村为例,该村处于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区域,由于水利设施落后,浇水十分不便。
起步较晚,灵寿丹参尚待打响自身品牌。据县文史资料记载,灵寿侯邳彤是全国唯一受过皇封的药王,灵寿县是全国唯一受过皇封的中药材“明灵之地”。但提起药王,人们大都只知道保定安国,不知道石家庄灵寿。因此,尽管灵寿所产丹参的药用成分高,但缺乏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导致丹参收购价格比其他低。
力量弱小,压价现象影响药农积极性。由于缺少大型药企,许多药农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在价格方面没有主动权,压价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灵寿丹参药农一般有两种销售途径,一种是作为灵寿县邳彤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社员,将灵寿丹参直接销售给合作社,如寨头乡去年供给县合作社的价格为湿丹参每斤1.6元;一种是以村合作社为单位,自主寻找药商或药企,如谭庄乡程家庄村去年联系了保定安国药商,将湿丹参晒干后(大约每4、5斤湿丹参可以晒出1斤干丹参)以每斤11元的价格出售。从收益上看,自主寻找药商、药企进行销售的收益略高于直接供给县合作社,但药农收益没有保障。
模式粗放,丹参产业缺乏精深加工。目前,全县大多数丹参种植户都采取粗放型的产业模式,因动力不足、条件限制等原因,只能够在丹参收获后直接销售,缺乏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同时,由于各村种植的丹参不成规模,少的只有几十亩,多的不过几百亩,不仅抗风险能力低,质量也参差不齐。尽管灵寿县邳彤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有一定的收购能力,但收购、仓储、分拣、分等分级设施还不够完善;其所开发的灵寿丹参茶、灵寿丹参饮片等产品,尽管已经开始实体销售,并在淘宝、京东等平台线上销售,但尚未打开销路。
打造灵寿品牌,做好宣传工作。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灵寿丹参作为本地特色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大力推广。一方面,要牢牢抓住石家庄市第四届旅发大会在灵寿县召开的契机,沿慈河两岸大力推进丹参种植工作,将6月鲜艳的紫色丹参花打造成灵寿的一张名片;另一方面,要依托灵寿丹参,讲好灵寿故事。“灵寿丹参”已经是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和河北省著名商标,在进行推广时,应当积极赋予其地域、人文、质量和科技的内涵,如强调灵寿丹参远高于于其他地区的药用成分、宣传灵寿民间流传的“药神”故事,增加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把握市场需求,创新产业模式。一是积极联系药企,通过开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园与中药企业对接大会等形式,促进农企对接、园企对接,建立完善“农户+基地+药企”的合作模式,形成从种苗供给到技术服务,从农户培养到产品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发展丹参加工业,在有条件的村庄建立丹参收购、仓储、分拣、分等分级等设施,进行丹参初步加工;在条件成熟的企业和合作社中引导其创新研究推广丹参茶、丹参丸、丹参汤等保健品;三是结合市场需要,延长丹参产业链条,利用“互联网+中药材”现代化手段,促进以灵寿丹参为代表的中药材与餐饮、种养殖、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生态养生旅游基地。
开展规模种植,引导规范种植。一是要做好丹参种植规划,继续完善并执行与中国药材集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签约的“万亩脱毒丹参种植基地合作共建协议”。通过规模化种植,树立形象,创造影响力,吸引企业;二是要统一产品标准,做到质量过关。通过组织专业技术培训、设置乡村技术员等方式,引导药农规范化种植。统一全县丹参的采收时间、加工方法和外部包装,尽可能做到丹参出售时能注明产地、规格,检测报告单等。三是完善丹参种植基地。积极开展面向科研院所和药企的种植示范片及示范社,实现丹参种植、研究、销售一体化,不断研发并应用丹参种植新技术。
探索多种途径,解决缺水问题。一是邀请水利专家对缺水村落的自然环境进行检测,制定科学的打水或引水计划,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扶贫单位帮扶、社会资本引入等方式,帮助村庄搭建取水设施和农田灌溉配套设施;二是邀请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植物专家,传授耐旱性丹参品种的种植方法,在缺水的情况下通过科技手段增加丹参产量;三是因地制宜规划丹参、知母等药材种植面积,在极度缺水地区,倡导种植更为耐旱的知母药材,在水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倡导种植更多的丹参药材,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荒地荒坡,变废为宝,发展中药材产业。
整合多方力量,确保药农利益。一是相关部门在制定丹参及其他中药材种植规划时,要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实时跟进市场行情和发展动态,及时引导药农种植适宜的药材品种;二是对于灵寿县邳彤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这样成规模、有产品、甚至带有垄断性质的大型合作社和企业,在“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框架下,签订更加公平、更有吸引力的合作协议;三是设计推广出符合灵寿丹参种植需求的农业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产品,实现药农“春来苗肥能贷款,秋后算账不亏钱”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