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培育绿色动能强化生态治理 山东滨州三河湖镇走好“五条道路”力促乡村振兴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9 19:01:57 | 【字体:小 大】 |
抽风女皇传奇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三河湖镇重点走好“五条道路”,解决“三农”问题,力促乡村振兴。
培育绿色动能,走产业兴旺之路。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蜜薯、软枣猕猴桃、葡萄、滨白菊、韭菜加工种植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镇特色农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全省首创了“433大田托管”模式,6.8万亩优质麦直供中裕餐桌。去年以来连续实施了2个高标准农田和3个小农水建设项目,累计面积达2.8万亩;王立平蔬菜合作社被评为中国十佳合作社质量信用领军单位,大营刘村200亩有机韭菜生产基地通过绿色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占地300亩的高效葡萄基地今年进入丰产期,收获葡萄80吨,总收入180余万元,实现了集体、群众经济双增收。整合500万中央扶持资金和676万扶贫资金,在李潮岗村建设占地180亩的无土栽培韭菜种植项目,打造“优质有机韭菜”产业园区,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预计12月份完成主体建设,年底前产出第一茬优质有机韭菜。
强化生态治理,走生态宜居之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上级环保要求,落实好清洁能源进村(社区)行动,推进镇驻地、石家社区等片区的燃气覆盖,加大治污降尘工作力度;投资560万元,建设滨城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心,经济化解决秸秆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提高农业附加收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心年处理秸秆10万吨,带动周边群众100人就业,农业废弃物亩均增值达300元,年可实现助农增收1000万元。河长制工作有序开展,湿地修复保护工程占地18.14公顷,总投资385.4万元,通过生态护岸工程将湿地公园打造成具有鲁北水乡地域特色的生态观光点,成为市民近郊旅游的好去处。
传承发展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目前全镇67个行政村都组建了自己的文体队伍。2022年全镇举办各类文艺汇演80多场,举办村级文体活动比赛24场,融合72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以郭口、高湾为中心的“2+3+5”美丽乡村片区,打造“归园田居”式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示范、带动、引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以小王村全省旅游景区化村庄为模板,将王素先村、王立平村、李潮岗村打造为景区化村庄片区,打造新型近郊旅游示范区。
创新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探索“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民主协商。把在外能人请回来、把致富带头人发动起来,召开“村发展议政会议”。引导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会事务,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充分挖掘各村的孝德文化、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文化。投资20余万元在王素先村、曹桥村建设孝善食堂、幸福院,与滨州心悦社工、好大姐、喜大嫂等社工组织和家政公司合作,采取支部示范引领、党员主动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号召志愿团队、乡贤捐款捐物等多途径,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料服务,让老年人享受愉快的晚年生活。以王素先村、曹桥村为先行示范,逐步在全镇67个行政村建设幸福院、康养小院、孝善食堂等惠民设施,让辖区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着力创造就业,走保障民生之路。抓好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创造就业。抓好重点民生项目。小昆虫大循环,推进“虫谷”凤凰虫餐厨垃圾全域生态处理项目,探索开展“企业+农户”黄粉虫养殖增收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在昆虫养殖中户年均获益15000元。小鱼钩大民生,扩大“乐钓人渔具生产基地”建设,布局完善全镇辐射网点,解决土地全托管下的劳动力二次就业增收,月人均增收2000元。小秸秆大利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心年处理秸秆10万吨,带动周边群众100人就业,农业废弃物亩均增值达300元,年可实现助农增收1000万元。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