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直发的她音译海南日报大田9月4日电(记者 曾毓慧)8月30日下午,暑气渐褪,一抹残阳斜挂于天际,潺潺流水蜿蜒着从草地穿过,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鹅炸河管护站远处汇成了一个小水湖,不时可见三五成群的海南坡鹿从水湖旁的灌木丛里踱步而出,在草地上追逐嬉戏,或是在湖边饮水。
当天,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走进国家公园,探访热带雨林”全媒体采访团成员来到位于东方市的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鹅炸河管护站,试图走近这群“雨林精灵”。
“别看它们啃食草料的样子很温顺,其实它们很警觉,每吃两三口就会抬起头来观察四周,一有动静就马上飞奔远去。”今年已45岁的汤表义是鹅炸河管护站站长,在这里工作已24年。正当他向采访团成员介绍海南坡鹿的习性时,也不知灌木丛里有什么动静,原本正在“优雅”啃草的几只坡鹿突然一下子疾走狂奔,即便是遇到数米宽的沟壑或是灌木丛亦能一跃而过,最后分散躲进了不远处茂密的丛林里。
顺着海南坡鹿的蹄印,汤表义带着采访团成员向鹅炸河走去。汤表义介绍,在海南,东方市的气候较为干燥,雨水相对较少,此前,鹅炸河旱季缺水甚至断流的难题,曾长期困扰着海南坡鹿、豹猫、野猪以及不少珍稀鸟类的生存与繁衍;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部门群策群力,从不远处的海南第二大水库大广坝水库引流至鹅炸河,鹅炸河才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自此,坡鹿、豹猫、蟒蛇等珍稀野生动物也将河床周边当成了各自的栖居乐园。
海南坡鹿与大熊猫等同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外形来看,坡鹿与梅花鹿较为相似,但体型比梅花鹿略小,公鹿都长犄角,但不同于梅花鹿犄角向后弯曲,坡鹿犄角在朝向前弯曲构成眉杈状之时,还与犄角主枝连成一个大角度的弧形。
数十年前,东方大田周边的海南坡鹿遭到大量猎杀,再加上人为干涉生境,海南坡鹿一度濒临灭绝,最低谷时,生存数量仅不足百只。
在大保护区当管护员将近20年的苏兴雄说,幸运的是,20世纪80年代,大田坡鹿保护区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310公顷,有关部门也在该保护区周边筑起了数十公里的防护栏杆,并陆续安装了监控等设备,“大田坡鹿也有了较好的生存安全保障。”
在围栏保护之下,海南坡鹿依旧要面临不少的“天敌”。“蟒蛇、野狗、豹猫等也会袭击海南坡鹿。”汤表义介绍,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至少有近百只坡鹿遭到蟒蛇绞杀。“客观来说,海南坡鹿现今生存的这片保护区,在层层防护网及监控设施的保护下,就是一片‘生态孤岛’。”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余法升看来,保护海南坡鹿的意义,并不是让它们安逸地繁衍到多少数量,而是要让它们学会适应仿野生的栖居环境,以便再寻找合适的时间与空间,将它们完全放归自然。
“我们需要人工干预为它们增加食源,让它们在仿野生环境下学会觅食与生存的技能,但我们从不主动投食。”汤表义说,每逢雨季,位于保护区里的一些大型灌木丛就会疯狂生长,容易吞噬海南坡鹿颇爱食用的象草与柱花草等,为此,管护员及时砍除与清理灌木丛,以便腾出更多的草被,并补种了上千亩的象草和柱花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海南坡鹿的“粮食”问题。
在精心的保护下,这一濒临灭绝的海岛精灵也从最初的不足百只,至2004年至2005年时已增加到千余头。这一数字已超过大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量。为此,大田自然保护区除了部分坡鹿分流至白沙邦溪等自然保护区外,也将不少亚成年的坡鹿被野放至猴猕岭、保梅岭等毗邻热带雨林的区域。
如今,在东方猴猕岭、大广坝周边,不时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海南坡鹿结伴觅食、饮水,不难判断,已有较为乐观数量的海南坡鹿在野外生存下来,且已产下幼崽,健康成长。“回归野外,回归自然,那里才是它们最好的家园。” 余法升说着。
得益于有力的保护工作,截至目前,除海南坡鹿外,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野生动物资源已增至266种,其中,兽类36种,鸟类81种,爬行类动物17种,昆虫类为108种等。这片“生态孤岛”的生境也越来越“野生”,海南坡鹿在这片“生态孤岛”里并不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