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修真总动员过去一年,中国便利店行业经受了严峻考验,市场下沉趋势明显,三四线城市发展势头强劲,不过也有部分企业发展遇阻,出现了关闭门店的情况。
2022年的便利店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联商网》梳理出过去一年便利店行业十大事件,见证行业变迁,共同数往知来。
告知书称,因战略需要,公司已将所持天虹微喔便利店(深圳)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转让至罗森(广东)便利有限公司。自2022年1月15日起,公司将结束对微喔公司及旗下门店的运营管理。
此前,2021年12月天虹股份就曾发布公告,披露挂牌转让天虹微喔便利店(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进展。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出具的《受让资格确认意见函》,最终确定罗森(广东)便利有限公司为天虹微喔100%股权的受让方,成交价格为3.1亿元。2021年12月29日,天虹与广东罗森签订了《产权交易合同》。
有分析认为,罗森接盘天虹微喔,有利于迅速打开华南市场。此外,为了进一步打开华南市场,罗森已启动在广州投资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总部项目,区域总部设于广州黄埔。预计至2028年,罗森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将开设1500家门店。
据全家便利店观察,疫情期间其生鲜蔬菜的业绩翻倍、冷冻调理食品的年销售增长30%。
基于对品牌和细分客群的精准定位,全家瞄准了“预制菜”的商机,于去年2月在台北推出了旗下新品牌FamiSuper选品超市店(中文名:全家新鲜市)。
据悉,FamiSuper是全家品牌升级后所推出的轻奢创新品牌,不再是全家的蓝+绿形象,新店从选品、到空间设计,再到包装细节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店面布局上,该店维持原有的便利店小坪数的设定,拥有3500个SKU,冷冻食品比例提至80%,主要供应新鲜蔬果、冷藏生鲜、冷冻食材、进口选物、进口调味料、熟食、日常干货、有机农作物、酒品等12大品类。
日本全家表示,未来展店方向将瞄准涵盖住宅区与商办混合的复合型商圈,让更多人流接触到FamiSuper新品牌。
2022年3月,新型会员制餐饮便利店连锁品牌「每日咕嘟」完成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资方未作披露,由白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据悉,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数字化系统开发和门店扩张,其目前在北京已有10家门店,未来将以联营的方式拓展。
不过,从目前便利店的融资情况看,便利店行业的融资轮次仍然处于早期阶段,C轮后的融资寥寥无几。近年来行业内投融资事件数量大幅减少,大部分项目未能撑过孵化阶段。
2022年11月30日,美宜佳便利店宣布全国有效门店突破30000家。这意味着,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宜佳每年开设了近5000家门店,平均每天都有超12家门店挂牌营业。
美宜佳用了10年时间将门店开到1000家,又用了10年时间开到10000家,而其从10000家门店到30000家的跨度仅用了5年时间,拓店速度翻了4倍不止。
目前,美宜佳已形成了华南、华中、华东等多个地区260个城市的全国布局,素有“中国便利店之王”的称号。
2022年3月,原株式会社LAWSON执行董事、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张晟职位发生变动,日本执行董事到期不再继续担任。
随后,在2022年5月,7-ELEVEn中国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原7-ELEVEn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已返回日本,不再担任董事长一职,新任董事长由原7-ELEVEn中国CFO、总经理严茜接替。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罗森和7-ELEVEn中国,此前全家也曾发生高管变动,原全家便利大陆执行长林建宏离职,仅次于林建宏的大陆全家“二号人物”、总经理朱宏涛也离开了全家。
根据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这一刻》微博消息,记者卧底7-ELEVEn便利店北京亮马桥店发现,消费者最喜欢的便利店关东煮,装海带的篮子可能是刚刚从垃圾桶上拿下来的;一次性杯盖的旁边竟然是“蟑螂贴”……
随后,北京7-ELEVEn便利店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函称,媒体报道的店铺存在的违规问题点属实,针对涉事店铺,已决定对店铺停业,后续整改等问题,会严格按照相关政府部门要求和指导落实。
去年4月,全家便利店关联企业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蓝村路二店因销售过期饮品,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万元;在12月,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通河路店又因销售的“光明致优娟珊鲜牛奶”超过保质期,被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罚款2万元。
此前,已有多家全家便利店销售过期食品被处罚,涉案产品包括鹌鹑蛋、烤肠等。
有分析指出,加盟店存食安问题,折射出企业内部对加盟店监管存在漏洞。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店,品牌方都要更多地去考虑如何采取更好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避免出现此类问题。
2022年3月15日,美宜佳便利店广东地区售药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消费者在试点便利店可享受24小时购药(乙类非处方药)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美宜佳在线下门店运营上花费了不少功夫,“便利店+药店”只是美宜佳“便利店+”战略中的一步。
而除了“便利店+药店”模式,不少便利店品牌也进行了更多“便利店+”尝试。
2022年6月30日,中百罗森首批两家“便利店+奶茶烘焙”店开业,引入现制现售奶茶和即食烘焙产品,通过“跨界延伸”的新餐饮零售模式,多元化回应消费者对商品的诉求。
此外,在去年12月,中百罗森武汉首家社区便利店开业,引进生鲜水果等差异化商品,打造“社区便利店”等创新店型。
据介绍,本次改造升级从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除了增设家庭装糕点、水果、散装零食、冷冻冷藏等高频、刚需类别商品,还增加了奶茶、现烤烘焙、卤味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7-ELEVEn、全家等便利店品牌,也曾试水生鲜,但主要是在门店内设置生鲜品类货架,提供的果蔬产品较为简单。
去年6月,美团外卖启动了“24小时便利店项目”。通过与便利店合作的方式,线下安装“小黄灯”,线上上线外卖服务。
据悉,长沙的美宜佳、新佳宜,青岛的有客便利,武汉的美宜佳,成都的见福便利都与美团达成了合作,安装美团24小时小黄灯的便利店,均提供24小时外卖服务。
近两年,随着消费者即时性需求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便利店上线了即时零售平台,“实体店铺商品+外卖小哥即时配送”构成了线-ELEVEn中国新任董事长严茜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将在外卖等即时零售战略上重点发力。
罗森中国相关负责人也对外表示,外卖给实体门店带来了很大增量,这一部分的销售额占整体比重的10%左右。在川渝等地区,因美团和便利店周末的促销力度较大,线%左右。
资料显示,为了与消费者建立起更为密切的链接,发展新的业务增长点,超8成便利店已推出线成企业线上业务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开展,线上业务销售额贡献占比约7%。
有分析认为,加码线上即时零售,正在成为便利店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但竞争也在加剧,要在激烈的即时零售竞争格局下突出重围,如何经营好门店、建立成熟的运营体系或是关键。
2022年,不少便利店品牌持续加码咖啡赛道,不难看出它们在咖啡市场的野心。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全家、罗森、7-ELEVEn、便利蜂、美宜佳、喜士多等11家主要便利店推出了至少12个咖啡品牌。
去年5月,唐久便利宣布“样咖啡”作为独立子品牌正式进军咖啡市场,目前已在200多家西安门店上线月全面铺开。
据悉,样咖啡于2021年登陆唐久便利门店,在经历9个月的试水后,如今作为唐久独立子品牌进军咖啡市场。根据介绍,样咖啡致力于让走进唐久便利的每一位顾客都能喝到高品质、高性价比、专属定制的现磨咖啡。
2022年7月28日,Tim Hortons中国与易捷咖啡合作,共同推出的3家联名店。而早在2020年,易捷就与连咖啡成立了合资公司,同年12月易捷咖啡北京首店落地。
2022年12月,全家便利店旗下首个独立的咖啡体验门店亮相台北,此前其咖啡品牌Let’s Café耕耘咖啡领域已有长达16年之久,独立咖啡门店的开业,意味着全家在咖啡领域更进一步。
在便利店行业资深人士看来,咖啡厅的咖啡讲究品味,讲究咖啡周边环境等带来的附加价值,主要在精品咖啡上下功夫。而便利店咖啡是快餐型咖啡,讲究效率,价格比较实惠。便利店咖啡今后是有市场的,但是市场的培育期会非常慢,这主要和消费者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去年10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便利店报告显示,自2020年疫情开始至2022年3月份,全国便利店门店总数从原先的116.44万家,上涨至221.76万家,上涨近一倍。
数据显示,大多数城市便利店数量经历了下降后回升的过程,整体上已回归疫情前水平。珠三角地区的便利店发展仍领跑全国,从便利店指数TOP20城市来看,东莞也继续保持着便利店排行榜首位的位置,深圳、广州分列二三位。此外,佛山、中山、惠州、江门、汕头等城市也都进入便利店指数前20名。
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便利店的增速放缓,更多的便利店企业瞄准低线市场,加速渠道下沉。美宜佳董事长张国衡在《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中也表示,一二线城市的便利店市场已趋近饱和,而低线市场存在较大增长空间。2022年,三四线城市发力更为强劲,相较2019年,三四线城市整体便利店数量几乎翻倍。
此外,张国衡也曾提到,2022年美宜佳的发展战略之一,便是从一线到五线,全市场发展。
2022年9月,罗森首次进驻河北衡水市,首次开业三家门店,这被认为是罗森下沉市场的进一步动作。罗森正主动走出华东区大本营的“舒适圈”,着力开拓北方的三、四线城市,目前已在河北衡水、唐山等地开店,积极布局京津冀市场。
7-ELEVEn也已将门店拓展至江苏、陕西、湖北、河南、湖南、福建等区域。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便利店业态发展情况概览显示,过去一年,有64.1%的便利店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实现增长,35.9%的便利店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出现下降,便利店行业的整体发展表现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有67.2%的便利店企业的来客数同比2021年出现下降,仅有21.9%的企业的来客数同比实现增长,来客数的下降也是导致门店销售下滑和企业净利下滑的主要因素。
对此,联商特约专栏作者司马正树认为,来店客数的减少,应当引起注意,说明消费者开始对便利店业态表现出某种“失望”。疫情后的便利店业态,不该仅停留在满足疫情前的所谓“便利”层面上,解封带来了“新日常”需求。
在他看来,便利店急需在业态上突破,实现新的“自我革命”,满足社区消费者“便利性”+“目的性”的购买新期待及新日常下的高频与刚需,便利店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制高点以及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存发展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