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下载txt电子书完结版粮油产业质量高,端牢饭碗底气足。油茶是我省传统优势经济树种,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大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建好“树上油库”,不仅是保障粮油安全的重要举措,也能为乡村发展“增金添绿”。
今年是实施《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开局之年,永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握油茶发展机遇,统筹力量和资源,强化技术支撑,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在持续扩大油茶种植规模,提高油茶产量,完成粮油保供任务的同时,助力林农致富、村集体增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油茶保供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发展油茶产业拥有不占耕地的优势,此外,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高低产林质量、提升茶油产能、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保障粮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三年内,我省油茶面积将新增54.5万亩,改造低产林44万亩,确保到2025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282.3万亩、产茶油达6.3万吨。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从油茶林建设、种苗供给到低产林改造、加工生产布局优化,再到推广转化的一系列措施,鼓励社会各方力量投身油茶产业发展中。
为落实粮油保供任务,我市成立油茶保供生产工作专班,将油茶产业发展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出台油茶产业扶持政策,以扩面提质增效为主线,强化政策驱动、种苗质量管理、高标准油茶生产基地示范,将油茶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市和乡村振兴的强力抓手,并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将年度任务分解到各镇(街道),实行党政同责考核。
在三年行动中,我市计划新增5140亩油茶种植面积,完成940亩低产林改造。目前,我市已完成油茶种植面积1744.1亩,在全省率先完成年度任务,完成率达100.54%。
一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生态惠民、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全力发展绿色油茶产业,在提高油茶产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小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油茶生产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山林流转、入股分红等形式,发展油茶大户、专业合作社、服务组织等规模经营主体,有效实行油茶林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为确保茶油质量,为产业快速发展按下“快进键”,油茶种植任务由各镇(街道)作为实施主体的同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市财政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对我市油茶造林实行“五统一”(统一立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验收)管理模式,切实解决油茶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
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将发挥工业经济发达的优势,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以油茶生产、加工为主业,研发能力强、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围绕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深入挖掘油茶花、油茶树、油茶果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油茶产业链,实现油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走进位于龙山镇雅贵村樟塔塘自然村的永康耀樟家庭农场,放眼望去,山坡上油茶林郁郁葱葱,一簇簇硕大的油茶果挂满枝头,颗颗圆润饱满。
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永康耀樟家庭农场负责人王际学从村里流转土地种植油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各方效益也逐渐凸显。此前油茶基地都属于荒地,13年前,王际学开始种植油茶,流转土地、平整土地、种植树苗、精心管护,黄土坡变成了绿油地。值得一提的是,每亩300元的租金,油茶产业也为该村壮大集体经济作出了贡献。
“油茶是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的产业,每亩油茶果能榨30公斤茶油。现在,我种植了60亩油茶,能产出1750公斤左右的茶油。而且作为绿色健康食品,茶油一直备受市场欢迎,销售价格一直保持在每公斤140元-160元。”王际学告诉记者,为不断提高茶油品质,他正着手创建耀樟茶油这一品牌,通过品牌赋能,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从除草、施肥、修枝等管护,再到采摘、晾晒、剥壳、榨油、包装运销等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油茶产业的发展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
永康耀樟家庭农场的发展是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缩影。该家庭农场通过流转集体土地进行改造种植,以“村集体+基地+农户”方式进行经营管理,通过油茶种植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发展产业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我市鼓励各村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通过流转村集体土地,让曾经闲置的土地和荒山“活”了起来,荒地换了“新衣”,同时通过开垦土地、油茶种植和日常管理,进一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随着油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业链的日渐完善,油茶产业不仅能让种植户获得丰厚利润,还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增收机会,助力乡村振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后续,我市还将探索“油茶+文旅”的经营模式,让村民们跟着油茶产业走,吃上“旅游饭”,探索出一条“生态为本,产业为根”的共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