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尔枪战“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半句话后面经常会跟各种词汇:看花眼、长见识、出洋相、闹笑话…等等,每一个都是尽人皆知的歇后语。
无论后面跟着的是什么,基本都是个贬义词,形容从来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在第一次进入大观园之后的样子。
其中她曾跟着众人,在栊翠庵喝过一盏贾母口里剩下的茶,随手递给她,她丝毫没见嫌弃,而是端起一饮而尽,还说了几句乡野话来打趣,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在原著中出现在第三十九到第四十一回中,曹雪芹用了详细的笔墨,讲述了刘姥姥在这所“世外桃源”里的所见所闻。
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来,但这次却显得格外郑重,还被贾母奉为座上宾,两人一同用饭说话儿,俨然是亲密的老亲戚。
刘姥姥女婿的祖父和贾母儿媳的侄女的父亲曾经是旧交——这听上去实在太过疏远,别说血缘关系,连认识都需要引荐。
当年这两位旧交都姓王,便连了宗认了亲,刘姥姥女婿的祖父身份于是上升不少,成了王家本家的侄子,只是由于后期种种,两家又断了联系。
刘姥姥之所以来大观园,就是想认回这门旧“亲戚”,为掀不开锅的家庭要点钱。
毕竟不是真亲戚,也没有交集来往,凤姐了解了其中的原委之后,自然也就不再把刘姥姥放在心上。
只是王夫人也交代过了,两家人多少有些渊源,且贾府这类大户人家也要来往名声,凤姐不能慢待了他们。
王熙凤说了几句场面话,请祖孙俩用了一顿饭,给了20两银子零一吊钱,就把刘姥姥送走了,并没让她去见王夫人、贾母这样的“上等人”。
显然这个态度是居高临下、不容无心挽留的意思,随便就打发了刘姥姥这家穷亲戚。
站在凤姐视角来看,这确实就是个上门要钱的穷老太太,她没交情又不认得,做的一切也只是出于大户人家的礼貌。
她不仅和之前认识的平儿说上了话,还被“推荐”到贾母跟前说话凑趣,得以认识贾府真正的“领导”人物。
刘姥姥是一个有智慧的的人,她拿了贾府的接济,回家并没有挥霍一空,而是置办了田地又种了庄稼。
而在家里的农产品收成之后,她首先想到的,也是将最好的瓜果菜蔬挑出来,孝敬荣国府,回报他们的“一饭之恩”。
并且她放低姿态,称自己的东西是“野味儿”“穷心”,都是老太太、太太、奶奶、姑娘们山珍海味吃腻了,才拿来尝尝的。
王熙凤看到她的知恩图报心,对她的态度发生了逆转,主动留她住宿,还把她的事说给贾母听。
凤姐的角度只是一个年轻管家,她看到之前资助过的穷亲戚来报恩,心里觉得受用,认为这老太太是个能受得起尊敬的人,这才对她改了态度。
而贾母的除了是“领导层”,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个老人,是个孤独无伴的老人。
在这种高门大户从重孙媳做起,一直到自己有了重孙媳,她必然经过见过许多人情世故,也攒下来不少故事心得,只是环顾四周,都没什么人可说。
荣国、宁国两府,与贾母同辈的人都已作古了,平日里都是儿孙辈的陪着她,再不就是成群的丫鬟仆役,很少能见到年龄相仿的人,更没有身份地位相等的人。
她知道贾母地位高,但她不了解这大家族背后的复杂关系,也和贾府的利益纠葛不沾边,还和贾母有一样的年纪。
一肚子的乡野故事,自嘲幽默的口齿,精明狡黠的眼色和世故,但没有被规矩体面约束住——
刘姥姥这个看似粗陋的乡野老妪,一时成了这个尊贵老太太身边最说得上话的人。
两个人有说有笑的聊了不少的家常。似乎刘姥姥的每一句话都能回到贾母的心坎里。
贾母十分受用刘姥姥的话,也就有意让刘姥姥在荣国府多住几天,凤姐是个多么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她见刘姥姥和贾母聊得来,对刘姥姥自然格外上心起来。
不过虽说有了贾府当家人的重视,但贾府更多的小姐丫鬟,还是拿刘姥姥当个笑话,觉得她只是个逗贾母开心的小丑。
贾母碰上刘姥姥,心里很是高兴,带着众人一起去到大观园内游玩,连平时清净惯了的栊翠痷都热闹起来。
妙玉亲自捧了老君眉过来——即便她平时再心高气傲,但在贾府身份最尊贵的老太太面前,也是需要主动奉承讨好的。
而贾母也只是随手接过来,自己喝了一口,就把剩下的半杯递给了旁的刘姥姥——
把自己吃剩喝剩下的东西递给别人,似乎就是在“施舍冷饭”,尤其是刘姥姥的身份和贾母又不对等,这样乍一看,贾母的行为和她前面和刘姥姥亲近说话的表现很冲突。
她一点犹豫也没有,接过来就一饮而尽,还作出评价,觉得茶是好茶,就是太淡了些,多煮一会就更好了。
这话引起在场众人哄堂大笑,但却没有人觉得奇怪,甚至在这后来众人还对刘姥姥格外“亲昵”起来,给她送东送西的,让她满载而归。
当初她咬过的一块饼干便递给身后的丫鬟,也曾让人把喝了一半的粥端给王熙凤,还把自己动了几筷子的菜送去给宝玉和黛玉。
这些人要不就是她贴身常见的大丫鬟,要不就是她最心疼的晚辈,她还把自己吃过的东西送给他们,可见这种行为并不是“看不起”或者是“施舍”。
在尊卑分明的古代,尊者赐下吃过的一口东西,可以说是一种美谈,更是年轻一辈求都求不来的礼遇。
刘姥姥喝下的这杯茶,也足以见得贾母已经非常看重刘姥姥,甚至把她当做自家人。
正是如此,整个贾府才会对刘姥姥礼遇有加,后面凤姐更是找刘姥姥,让她帮忙给自己女儿取个名字。
她凭借的是自己在底层磨炼出的为人处世的智慧,并不是毫无底线的奉承讨好,也没有把自己低到尘埃里。
刘姥姥表现出来的滑稽和粗笨,只是她的外衣,情深义重、感恩惜缘才是她的内核。
在成为贾母的“取笑儿”之前,她透出的是灵活变通和人情练达,她是那个时代普通百姓都具备的善良朴实的本性,是封建农耕社会下,万千普通百姓的缩影。
透过刘姥姥,我们能看见古代底层劳动人民为了生存,用尽全力舍去尊严的辛酸和苦楚,也能看见人性闪亮珍贵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