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6营销古树名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的生物基因,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根据相关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称为名木。古树还分为3个级别:树龄500年以上的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年—499年的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年—299年的为三级古树,名木则不分级别。保护古树名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进一步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宁夏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实施了两批古树名木保护项目,宁苗生态建设集团作为项目施工单位,通过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对我区灵武市、海原县、中卫市沙坡头区、固原市原州区、泾源县、彭阳县、隆德县等地的22株古树进行了抢救保护。
秋分时节,山雨欲来,在固原市泾河源镇东峡村村口,一杨一柳两株古树相向而立,苍劲的枝干如同岁月的笔触,刻满了历史的印记。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在相互诉说着早已被人遗忘的故事。
“这棵古山杨树已经空心化了,树干侧面生出的树冠形状像龙头!”东峡村村主任兰四保站在树下细细观摩,古杨树树洞中,一根巨大的藤蔓盘旋而上,像一条正在向上升腾的苍龙。
在古杨树三十米开外,有一棵古旱柳,几年前的一场雷雨劈断了树干,一侧倾斜的枝干像仰首伸眉的“马首”,另一侧枝干向下扎根,与“马首”组合起来,活像一匹骏马。
“听我爷爷说,村头的这两株树在1862年以前就有”。兰四保回忆,1987年前后,雨夜里闪电击中古杨树顶端,火焰在树干上蔓延,村民急忙救火仍无济于事。古杨树旁的住户担心树干倒塌砸毁了自家院落,谁知火灭后,烧断的枝干竟然径直躺在了房屋的另一侧。“似乎是有思想的,不会伤害爱护它的村民。”兰四保说。
如今,东峡村的住户已经不多了,2015年开始,村民陆续移民搬迁,古树周边的房屋也早已被夷为平地。兰四保说,想来也是奇怪,村庄开始搬迁那年,古杨树和古柳树的枝叶就开始变得枯黄,也许在人与树多年的守望中,二者之间早已有了不可言喻的联系,古树如同耄耋之年的老者,少了乡民“承欢膝下”,少了“人脉”的滋养,古树也开始变得无精打采。
“2023年3月开始,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对古树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泾源县林草局从事古树保护工作的者金福告诉记者,截至今年7月,通过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支撑加固、清腐防腐等措施,这两棵树龄超360年的古树,在尽可能保有原貌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加稳定的生存环境。
“很多老屋早就没有了痕迹,但回来看到这两棵树,就知道到家了。”兰四保说。
中卫市海原县红羊乡张元村元龙山石窟景区内,有一株千年古旱榆。沿着石窟边缘的羊肠小道望去,古榆静立石窟旁,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它的枝干遒劲,树皮斑驳,枝头挂满了游客寄托心愿的红绸带。绸带随风轻舞,如同跳动的火焰,又似天边飘落的霞光,给这棵古树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又温暖的色彩。
“你可以摘几片叶子回去尝尝,附近的村民都喜欢用榆树叶泡水喝。”海原县林草局种苗股股长杨占虎告诉记者。说起这个习惯的由来,杨股长讲了两个故事。
据说,唐朝有位僧人见途经此地的商贩长途跋涉,饱受饥渴之苦,便动了恻隐之心,访遍云浙之地,引进各种茶树种植于此地,但均未成功。在僧人沮丧之际,山坡上自然长出了一棵貌似茶的树,摘叶冲泡,味道也似茶叶,这株树便是现在的古榆。久而久之,树苗茁壮成长,要三人才能合抱,被当地人奉为神树,爱护备至。
又一说,清朝康熙皇帝西巡时游历元龙山,随从奉水,味咸,康熙皇帝问为何无茶,随从答茶已用尽。无奈,康熙皇帝随手将身边榆树上的叶子摘下入水,结果竟意外地好喝。后来,周边的乡民每到农历六月初六,便会上山摘上一些榆树新叶,经熬煮晾晒,藏于干燥处,水烧开后放几片,凉后水鲜红色,清凉解渴。久而久之,这个习惯就在周边村落流传了下来。
“我们村民管这些榆树叫‘茶树’,我喜欢把龙井茶放在一起泡,味道非常好。”55岁的张元村村支部委员罗宝铜说,喝榆叶茶的习惯从爷爷辈而来,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
罗宝铜说,小时候常和玩伴一起在古榆树洞里捉迷藏,这棵古树也成了童年时期的“朋友”。但随着近年来古树保护工作的落实,古旱榆四周立起来四米见方的围栏,孩子们不能在古树身上“撒野”了。2023年10月,古树旁安装了避雷针和太阳能摄像头,根系也有了专业的输养设备,它像一位需要休养的老者,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
如今,古榆的树叶已不可随意采摘,但经年累月,古榆树种早已随风随鸟撒满元龙山石窟的山坡,58株榆树高矮不一,在古榆周围生长起来,郁郁葱葱,它们分枝散叶,形成了一片榆树林。小榆树彼此之间相互依偎,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社群,将古榆簇拥起来,共同抵御着风霜雨雪,分享着阳光和水分。
八月底来到中卫市海原县西安镇西华山北麓的哨遗址处,浓浓的山雾缓缓在山峦间蔓延。五株古旱柳在哨干涸的河床分布,不远处,“在山走动的地方”几个大字印刻在山坡上,像是在向游客讲述那段灾难的历史。
1920年海原“环球大地震”,震级达到8.5,裂度12,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夺去了27万人的生命,震波甚至绕地球赤道三圈,余震持续了3年。在如此惨烈的自然灾害中,古柳因地表左旋错动而被活生生地撕成两半,左旋位移达0.4米,当地百姓后称其为“震柳”。五株震柳遭受地震侵袭,枝干大多开裂弯折,树皮粗糙、多皱,起伏不平,树根从泥土中裸露出来,扭曲着,盘绕着,布满了深深的裂纹,显露出一种历经沧桑的坚韧。
“其实这里原本有七株旱柳,是明朝弘治年间种植的,树龄有500多年。”海原县林草局种苗股股长杨占虎介绍,哨原是明朝末代名将杨六郎驻军的地方,当时共栽植了七株柳树,古柳呈 “北斗七星”状分布,用作驻军拴马、乘凉休憩,现存的五株古柳是在大地震后留下来的。
随着海原县林草局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推进,五株震柳被认定为一级保护等级,古柳断枝由撑杆托起,腐坏的树干被防腐涂料包裹,根系养分由输养管道供给,古柳得到了更加科学的养护。如今,古柳高度均在10米以上,尽管树干底部已经中空并呈现出枯朽之态,但上部的枝叶依然茂盛,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从远处看去就像山谷中冒出的几朵浓密的绿云。
“现在每年6月至8月是哨震柳遗址的旅游旺季,全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海原县西安镇范台村驻村工作人员马学清说。震柳的存在,不仅让人们对自然界的生命力充满敬畏,也启示着人们面对灾难时的坚韧与不屈。五棵震柳从灾难中挺过来继续生长,成为活着的历史博物馆。同时,它们如今的样态现实地反映了地震中左旋走滑位移的一般规律,对地震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堪称研究地震的“活标本”,因而每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学者前来打卡观摩,给周边村镇也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自2019年起,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积极开展为期四年的全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这项调查如同一场寻根之旅,初步掌握我区古树名木种质资源隶属于18科26属51种,含单株古树381株,名木14株,古树群101处。单株古树中,一级古树11株,二级古树30株,三级古树340株。古树名木和古树群分散于全区各市、县(区),主要以旱柳、旱榆、白榆、桑树、国槐、刺槐、杏、枣等树种为主,其中单株古树旱柳最多。
“在我们出版的《宁夏古树名木图鉴》一书中,每棵古树都悉数在列。”宁夏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站长李英武介绍,坚持“一树一档”,确保了对每一棵古树的详细记录和管理。
有了前期的数据支持,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工作得以科学开展。2021年至2024年,自治区成功申请到中央财政资金75万元。宁夏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等相关部门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现场查看,确定需要先期保护的22株古树名木,实施了《2021年宁夏古树名木保护抢救复壮试点项目》和《2023年古树名木保护项目》,制定“一树一策”方案。
围栏避雷、枝干加固、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清腐防腐、叶绿素监测……宁苗生态建设集团借鉴北京、四川等地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宁夏地区古树实际,采用科学施工方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延长了古树名木的生命周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原县元龙山古旱榆的保护工作,当时作业难度很大。”宁夏宁苗生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段林说,古旱榆长在峭壁上,枝干有垮塌的风险,斜坡无法蓄水。施工人员克服作业环境的困难,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为古旱榆制定了专属保护方案,加装贴合树干长势的撑杆,树池围堰护根保水,高处的安装避雷针,加装监控设施,古旱榆作为宁夏全区最年长的古树,得到了全方位的呵护。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不仅需要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护技术、智慧化管护,还需提升公众对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自治区林业与草原局积极争取古树名木保护项目,举办全区古树保护技术培训班,参加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组织市县参加全国双百古树推选活动,灵武长枣古树群于去年9月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我们正在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支持,总结保护技术,加大全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范围和力度。”李英武表示,随着保护措施的实施和公众意识的提升,古树名木将得到更全面的保护。我们有必要相信,在“一树一策”的精心呵护下,宁夏的古树名木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承载着岁月的故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生命力。
人民网银川10月14日电(李甜甜)10月13日,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杯”足球赛在宁夏银川市启动。来自银川市各部门、各行业、各条战线多名运动员参赛,比赛于每周末举行,将持续至11月上旬。…
包银高铁惠银段一列动车组列车穿梭于田野间。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 摄 人民网银川10月13日电 (记者梁宏鑫)近日,在包银高铁惠银段沿线,稻麦金黄,处处可见丰收的图景。…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