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苑1810年,澳门当局奉命招募一批中国湖北失业茶农,交给英国商人于当年运往巴西,抵巴后被投入里约热内卢植物园种茶。据李恩涵编写的《东南亚华人史》,“1810年,葡萄牙更强掳中国茶工100人载往南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作奴工”。据葡萄牙里斯本海外历史档案馆资料,梁亚月等一批中国人于1813年12月31日从澳门乘“玛丽娅一世”号轮船去里约热内卢,应于1814年第一季度抵达。该档案馆保存了一些中国契约劳工领款收据,工期2年,每人每月6个澳门元。根据里约热内卢植物园编年史,这批中国茶农近300人。
1814年9月10日,周梁(LIANG CHOU)、黄明(MING HUANG)、周建(CHIAN CHOU)和黄财(TSAI HUANG)4人从巴伊亚省南部的Caravelas抵里约热内卢,住在巴尔卡伯爵的家里。他们受过教育,很可能是受聘到巴西来指导种茶的技术小组,小组组长是江苏南京人。
关于第一批到巴西种茶的中国人数,中国史料说是数百人,巴西历史学家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200人,有的估计300人,最多的说有500人,有的干脆说从澳门来的大批人。但一般认为,第一批到巴西种茶的中国茶农人数约为300~400人。
巴西日裔茶叶专家Cláudio Hagi 2008年10月30日在“巴拉那之友”刊物上发表《真正的日本史诗》一文中,认为有两批中国茶农到巴西种茶,第二批为1819年,近400名中国契约劳工抵里约热内卢植物园与圣克鲁斯庄园种茶,但这两批中国茶农均告“失败”。由于这两次失败,巴西当局认为东方人不适宜巴西利益,他们不接受天主教,不接受葡语,仍保持他们的习俗与饮食习惯。
巴西种茶史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1808~1822年,由在巴西的葡萄牙王室负责,招募中国茶农在里约热内卢种茶,中国茶农是巴西种茶的主力军。第二阶段为1824~1889年巴西建立共和制,由圣保罗省与米纳斯吉拉斯省的一些庄园主种茶,中国茶农仅在一些地方起技术指导作用。第三阶段从1889年巴西合众国成立至今,主要由巴西庄园主和日侨与日裔负责种茶,似乎无中国人直接参与种茶。
圣克鲁斯庄园是耶稣会传教士建立的庄园,是里约热内卢领地(Capitania)内最大的庄园,曾拥有数千奴隶。在耶稣会传教士1758年被驱逐出巴西后,此庄园一直由巴西总督府管辖。1808年葡王室迁至巴西后,这里成了葡摄政王若昂六世的夏宫,现今已成为里约热内卢市西区的一个居民区。
一些中国茶农还曾于1813年被派往里约热内卢省的Carolina do Sul试种茶,据说未成功。
1819年,Varnhagen工程师将一些中国茶农与茶籽从里约热内卢带往圣保罗市,使圣市的种茶业繁荣兴旺起来。
在圣市种茶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当日本移民抵达圣市时,在Vila Carr o、Vila Manchester等区均有荒芜的茶树园,日本人还去采摘茶叶自用,甚至砍掉茶树盖房子。
葡萄牙种茶的地方是亚速尔群岛的圣米格尔岛北部的Formoso港附近,始于Mota家族,茶种是Jacinto Leite 1820年左右由巴西带去。1878年9月7日,延聘2个中国茶农赴岛指导种茶与焙茶,并带去更多的茶种。Correama茶厂于1874年开始种茶,20世纪初产茶700吨,目前仍有茶园32公顷,年产茶33吨。圣米格尔岛的茶树主要是小叶的中国种和大叶的印度阿萨姆种,以产红茶为主,在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达到鼎盛期。
1838年,法国《Annales des Sciences Naturelles》(自然科学编年史)编辑D.M.Guillemin专门到巴西里约热内卢植物园考察种茶技艺与攫取中国茶树苖。1839年,他还去圣保罗市参观庄园主Anastásio在Tietê河两岸种植的茶园,并向他索要中国茶树苖。当时,法国政府鼓励在法南部地区种茶,是他把中国茶树苖从巴西引进了法国。
他们认为,中国人生产的茶带有“清漆味”,把里约热内卢茶园衰败的原因归咎于中国茶农。
1822年任里约热内卢植物园园长的Leandro do Sacramento指责中国茶农是怀旧爱国主义者,假装不懂制茶秘诀。他在一个报告中写道,若昂六世国王在1821年返葡萄牙后,里约热内卢茶园衰败,到1824年初,原广阔的三处茶园,仅一小部分在苟延残喘,其余两处全部荒芜,中国人为此目的而来的种茶进程已届最后时刻。1825年,许多中国茶农进城做小商贩、厨师,经营小商业和制造烟花,他们主要居住在原“Morro do Castelo”(今市中心)地区的Ferreiros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