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家丁59时令“小雪”,走进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广袤的大地上依旧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座座铝合金钢架大棚鳞次栉比伫立,在阳光下闪烁着银白色光芒;蔬菜运输车辆正在有序装载和进行全面消杀;勤劳的菜农忙着采摘,忙并快乐着。
旱地湾村蔬菜大棚内,热气夹杂泥土清香扑面而来,个大饱满、红绿相间的辣椒惹人喜爱,菜农们忙着采摘辣椒。有的菜农娴熟的拿着铲刀采收成熟的蔬菜,之后打捆、装框,整齐地排成排,等待着运输车辆的到来,人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大棚的好处就是一年可以种植好几茬,春季通过育苗、卖苗增收,每座大棚收入可达2万元。现在我又通过种植韭菜、香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来提高收入,除去成本,一年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的。”90后种植户蒲庆平高兴地说。
在田间地头,区、镇两级的宣讲员利用菜农们休息的间隙,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宣讲,他们用乡音传递“党音”,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鼓足干劲、凝聚共识,早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智慧和力量。
在旱地湾村的村道上,一辆辆运输车辆穿行大棚外,并在指定位置装车。看到村民们的蔬菜卖了出去,旱地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孝业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我们村上共有960座大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大棚,收入也主要靠大棚。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蔬菜滞销情况,经过高庙镇党委政府沟通协调,积极搭建销售平台,多方帮菜农解决销路,目前,我们村上的韭菜基本销售完了。”李孝业说道。
从宁静祥和的村庄,到生机勃勃的蔬菜大棚……初冬暖阳里,最澎湃的激情在基层奔涌。
“这几年我们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由表及里、由量到质的转变,农村道路越来越宽,环境面貌越来越整洁,随着村庄颜值的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旱地湾村一位老党员说:“党的二十大开幕会那天,村上还组织集中观看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党的领航掌舵,我坚信我们国家会更加强大,人民会更加幸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二字,意味着国家今后将出台更多惠农政策,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咱们今后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旱地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孝业高兴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高庙镇因地制宜,坚持将果蔬产业摆在农业产业主导地位,结合乡村旅游建设,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特色林果采摘产业,让设施蔬菜和林果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宝棚”。
今年以来,高庙镇锚定“大棚产业”目标,积极争取项目,在段堡子村、新盛村新建深冬温室大棚41座,目前大棚施工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各项施工进展迅速,成片蔬菜大棚整齐划一,预计2023年1月将实现首轮蔬菜种植。项目建成后将带动项目村近80人就近务工就业,每座蔬菜大棚年收益达8万元,纯收入5万元。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农村幸福美好生活绘就了幸福蓝图,在今后的发展中,高庙镇将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不断壮大‘大棚经济’,把温棚果蔬产业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让群众的腰包更充实,日子更红火,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乐都区高庙镇镇长王泰青说。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未来,高庙镇的党员干部群众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坚定信心跟党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行,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把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让宏伟蓝图变成“实景”。(记者 陈俊 通讯员 李迎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