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云购物商城中国江苏网11月17日苏州讯(记者华诚)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百搭的圆领衫,沾满泥灰的运动鞋,第一眼看上去的吴惠楠就是苏州相城乡下一名地道的农民。立冬之后,他在太湖边上种的1800多亩南粳46水稻迎来了收获季,每亩1100斤的丰产成绩单让他笑得合不拢嘴,眼睛眯成一条线,他数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再一次证明这种“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循环生态种植法可行,坚定他带着农民兄弟沿着这条绿色之道一直走下去,走出去。
八年前他还是苏州一家小有规模的工程建设公司和一家小有名气的户外广告公司的老板。后来回归农村,专侍农业,和农民兄弟混在一起,叫他“老吴”的比“吴总”多得多。
八年前还在“吴总”时,农民出身的吴惠楠在太湖边上租了20亩地,打造一处休闲性质的“农家乐”,有亭有廊,田边就是渔塘,约三五好友,过来打牌或垂钓,十分惬意。“吴总”亲手种的有机蔬菜,个壮叶肥,尤其是番茄,果形圆润、富有弹性、口感鲜嫩多汁,大家点赞“吴家饭菜”有童年的口味。
他们不知道,“吴总”有一门绝活,他在植物上用了自制的酵素菌肥,具体把红糖、有机废弃物、水及菌种按照一定比例,在密闭容器中厌氧发酵3个月,这种肥料具有改善土质、解磷解钾、促进植物生长以及杀虫、抗菌等多种功效。例如他用艾草、大蒜和洋葱制作驱虫酵素菌肥,就有驱虫功效,“吴总”通过频繁实验,逐渐掌握了制作酵素菌肥的精髓要领,并扩大品种使用面,其效果也是屡试不爽。虽然比起使用农药和化肥,酵素费时费钱,但自给自足乐在其中。
猛的有一天,“吴总”脑洞大开,突发奇想,要是把这种有机菌肥试用在水稻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大米该有多好吃?!此一想法一发而不可收拾,就这样“吴总”成了“老吴”。八年来,他返璞归真,和爱人一起,住在太湖边,每天看潮涨潮落,种植水稻和瓜果蔬菜,养土鸡土鸭土猪,这样的生活听上去浪漫至极,满足了人们对神仙眷侣田园生活的所有想象。其实他一天也没有闲住,改良和修复土壤,醉心于有机菌肥的试验,创造了“吴老农”品牌,并且不断扩大试验面积,规模从最初的20亩增至1800亩,产量也从300斤增至1200多斤。
说起酵素菌肥,“老吴”如数家珍。鲜果蔬残余或者其他植物残余,按照1:3:10的比例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厌氧发酵,“老吴”最早选用辣椒,推想虫子也怕辣,实际发酵后一点辣味都没有,后来又拿洋葱、艾草和大蒜做实验,效果就好了许多,并先后获得了8项酵素的实用型发明专利。
“老吴”种水稻时要用“小飞机”洒六次酵素,前两次是育苗期,主是是预防卷叶虫,后四次用在田间管理时,尤其是防稻飞虱,这种水稻常见病杀伤力和破坏力极强,甚至颗粒无收,“老吴”以防为守的思路清奇,通过多年的观察他发现,草籽“藏”在土壤里哪怕十年,只要气候合适,依然能发芽、开花、结果。“老吴”反其道而行之,先促其草籽发芽,乘其弱小时打一遍酵素,再放水“溺死”,草籽逐年越少,田越来越好种。另外为预防稻飞虱病,“老吴”未雨绸缪,秧苗插得稀,容积率低,水稻“住”得阔,利于通风,发病的概率大大降低。
最重要的是“老吴”请来了一群不要工钱还乐此不疲的除草员——鸭子。插秧时就放鸭苗,每亩定编10只。四个月后,水稻成熟了,鸭子也长大了。“鸭稻共生”养殖模式的好处很明显。首先鸭子可以为稻田除虫除草,排泄物返田成为水稻提供绿肥营养。
“老吴”发现鸭子有灵性,它们自然分成群落,由带头鸭的带领到不同地块里觅食,到点就往回走。不吃饲料的鸭子,长成后肉质鲜美,市场供不应求,一只鸭子卖到150元以上,成本不过30元,每亩地多赚1200元,上千亩的稻田,收入也相当可观。
只是田亩太多,对自制酵素菌肥的需求量太大。每天天不亮,“老吴”奔波在苏州市的各个瓜果市场、蔬菜基地、定点垃圾站等,收集蔬果残渣、农业废弃物、小区景观柚子等有机物,每日回收近 2 吨。他的眼中,这些都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运回基地后通过分拣,摊开晾晒、切块、粉碎、搅拌……这些回收后的垃圾在“老吴”的天纯农业基地获得了“重生”。
2020年6月1日起,苏州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仿佛是为“老吴”量身定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面积“变废为宝”的理念有了现实土壤和推广的可能。
据不完全统计,“老吴”每年回收各类有机废弃物多达700吨,可发酵制作成1千吨有机酵素菌肥,全部用于天纯农业旗下的1800亩农作物基地,解决土壤贫瘠、虫害防治、连种障碍等各种问题,达到驱虫、杀菌、供肥等多种用途,实现种植无化肥、无农药的效果。
酵素菌肥滋养之下,农植物质、量齐升,“老吴”的水稻田面积也在不断扩张,现在张家港常阴沙农场,西山岛上的水稻田近千亩。
“老吴”胆大心细,他“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背后有一整套严密的辩证逻辑,是建立在他数年如一日的观察和研究,他的日志记了一本又一本,依靠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和科学推算,什么时候洒酵素,什么时间“晒田”。除了吃饭、睡觉,他绝大多数时间要么呆在实验大棚里“捣鼓”酵素,要么就“泡”在田地观察植物生长。
“老吴”的酵素菌肥成效显著,生态循环种植的理念渐渐为更多人的理解、接受,不仅周边的农户主动将有机垃圾送至他的基地处理,一些农业种植大户也慕名前来请教。“老吴”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而且免费供应酵素菌肥。“老吴”还与一批同样用酵素菌肥来种植的农户签订了代销合作协议,为他们的效果兜底。通过产销供求,坚定他们沿着生态种植的决心,“老吴”眼里,技术共享才能让循环有机生态农业能走的更远。如今,他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努力。他的带动下,酵素菌肥种植渐有燎原之势,用在瓜果时蔬,用在茶树上,用在稻田里。
“老吴”有过企业经营丰富经历和成功经验,他十分清楚科学种田的价值和意义。三年前,“老吴”与“南粳之父”王才林搭上了线,他旗下所有的稻田只种南粳46号,并邀请王才林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同时,在农业部水稻专家的指引下,他在海南,湖北阳新县,浙江湖州等地用酵素菌肥技术共享,同样种出了高质量高产量的水稻来。
“老吴”还与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他的天纯农业作为产学研基地和大学生实训基地。有了专家、教授的保驾护航,“老吴”的底气更足了,他表示正在与高校进一步合作,努力通过量化,对酵素进行浓缩和提纯,降低酵素菌肥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有机蔬菜的种植成本。
“老吴”还十分前卫的引进了一位土壤改良方面的博士,请他牵头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因为只有健康的土壤才可能生长出更健康的有机品。“老吴”与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建立了产学研的合作关系,第三方权威检测显示,使用自制酵素菌肥后的土地,重金属铅的含量明显下降。
回望“老吴”的华丽转身,有着一种秋天沉甸甸的收获感,那满满的幸福感就溢在他们夫妻的嘴角边。“老吴”说,上世纪70年代,父亲曾作为“土专家”被派往鄱阳湖一带,教当地农民种地,这段光荣经历让父亲乐呵了一辈子,也影响着自己三观的形成。如果说喜欢田园生活是一种情怀,那么这一次回归田野更多的是一种责任。除了吃得健康,土地、水资源、空气的保护也十分重要。
“老吴”表示,农业有很多讲究,做一行要爱一行,复杂的事情简单地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创造性地做,一定要做出点“名堂”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