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蕴中国成语、俗语中,与老虎有关的还真是不少,比如“如虎添翼”“为虎作伥”“虎口拔牙”,比如“初生牛犊不怕虎”“老虎屁股摸不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表达的情绪,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敬畏”——既爱又怕。
平原上的人们对于老虎的认知,大多来自书本。我从小生活的江汉平原,一马平川,河湖港汊密布,没有山林,野生动物不多,没有猛兽。聪明如老虎,或许也知道虎落平阳的凶险,当然不会在这里出没了。
2021年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老虎是“森林之王”,而野生东北虎又被称作“虎中之王”。你看它:步态矫健、威风凛凛,带着与生俱来的逼人霸气;头圆而大,脑门上数条黑色横纹,明显呈一“王”字。
东北虎也称西伯利亚虎,猫科,豹属动物,是虎的一个亚种,主要生活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之一。
在中国东北,历史上曾经“众山皆有虎”。由于人为活动的增加,森林消失和退化,野生东北虎种群和栖息地急速萎缩。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自然保护区建立,特别是吉林、黑龙江两省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全面禁猎,东北虎栖息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野生种群得到恢复。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中国境内的东北虎至少有27只。
新设立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面积14065平方公里。这里是中国东北虎、东北豹历史天然分布区以及唯一具有野生定居种群和繁殖家族的地区,是我国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域,也是重要的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和北半球温带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早就听说,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野外工作负责人冯利民博士,连续17年致力于东北虎的观测研究,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早已成为宣传保护东北虎的“网红”。
今年2月24日,我专程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第一站直奔延边大学珲春校区,这里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以及由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延边大学联合设立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研究院监控室里,冯利民给我们展示了“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能24小时全天候观看野外的实时画面。该系统将现代通讯、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云存储和计算、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布满上万个红外相机。
冯利民一脸掩饰不住的欣喜:今天凌晨1时23分,红外相机监测到东北虎的踪迹,一会儿我们一起去现场查看。
顶着呼啸的北风,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距离珲春市马滴达村不远的331国道旁,下车踏着一尺深的积雪进山,步行不到一刻钟,雪地里就出现了一长串拳头大小、形似梅花的雪地脚印。冯利民边拍照边说:“这就是东北虎的脚印,成年、雌虎。东西方向,行动轨迹大致是:先去了附近的一处废弃村落,然后穿过一处桥洞,最后沿山沟回到大山深处。”
在老虎脚印周边,交织着其他动物的凌乱脚印,无打斗痕迹,相互应该没有交集。
由于对东北虎豹繁殖区域、定居区和关键迁移廊道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恢复东北虎豹迁移扩散廊道,增强栖息地连通性,增加野生动植物丰富度,改善栖息地质量,如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已初步形成东北虎豹相对稳定的活动范围和繁殖扩散种源地。冯利民介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动物种群增长迅速,包括东北虎、东北豹、棕熊、梅花鹿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呈现增长态势,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形势喜人。
在人类有意识的保护之下,大自然自我修复的速度和力量,常常超出人类的想象。2022年12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信息称,新监测到野生东北虎幼虎10只、种群数量在50只以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超过50%的区域有虎豹种群稳定活动,东北虎幼崽成年率由试点前的33%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伴随着中俄两国国际合作,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阿穆尔虎(中国称东北虎)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不少活跃在中俄边境的密林,自由迁徙,并不时过境串门,甚至在中国境内生产繁殖。
从濒临灭绝到虎啸山林,如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已重现“众山皆有虎”的历史盛况。
然而,一个问题解决后,新的问题又随之产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东北虎种群快速提升的同时,人虎冲突逐渐显现出来,让人既担心又纠结。老虎本来就处于陆地肉食动物食物链的最顶端,而以凶猛著称的东北虎,不仅有可怕的咬合力和惊人的奔跑速度,还善用战术性捕食。人一旦被老虎“锁定”,非死即伤,很难幸免。
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珲春地区两个分局和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及相关森林公安派出所座谈的时候,与会者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人虎冲突,并心有余悸地讲述了近期发生的巡护员与老虎遭遇、搏斗的情形。
目前能做的,首先是预警,尽量降低人虎相遇的机率。珲春地区已建立预警平台,就大型猛兽出没和人员活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在居民区、耕地周边与林区的交界处设置隔离带、卡口远程视频监控点以及生物预警装置;为确保人虎两安全,加强冲突防范宣传教育,联合野生生物保护学会持续在农村社区和学校开展“遇到老虎怎么办”等主题的防范人虎冲突安全培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归根结底是要带给人类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妥善安排好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便成为一种必要和必须。目前珲春地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在山上散养的黄牛数量约为7800头,近来经常受到老虎的攻击。为逐步完成黄牛下山任务,珲春正建设牧业小区、养殖小区、繁育养殖示范园区等,主要以集中圈养的形式,将山上散养的黄牛引导下山。
森林生态系统有如金字塔,处在顶端的东北虎要生存,必须要有足够的底层资源作为基础,让食物链环环相扣。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专家推测,一只东北虎每年平均要吃50只至70只大型有蹄类动物,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占地面积理论上可容纳100只左右的东北虎。食物不足,会导致它们袭击散养的黄牛等家畜,甚至进入村庄觅食。
虽然常年从监控视频中与东北虎面对面,但冯利民在野外至今并未与之碰过面。那天带我们一起去查看老虎脚印的时候,他随手带着几个火焰信号弹,说是用作防身。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官网上,点击首页中的“冲突防范”主题,里面有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发布的“遇到老虎怎么办”的小常识。比如,老虎害怕噪音和声响,因此遇见老虎时,最好尽可能多地发出噪音,可以尝试大声讲话,或敲击金属、树木制造噪音,也可发射火焰信号弹或点燃鞭炮驱赶老虎……
“如果老虎决定要吃你,你绝对看不到它;如果你看到了老虎,那就表示它还没有下定决心!”我们无法窥见老虎的心思,但官网中这一段“切记!!!”的专门标注,着实让人后脊背发凉。
过犹不及的分寸,一向不好把握。近年来,野生东北虎频繁下山扰民,是否说明食物不足,以及是否因为老虎数量已经超出山林面积的承载量,目前尚无确切答案。
和谐共生是一种平衡。其实,人与自然之间是有边界的,合适的边界才可能达到动态平衡;打破平衡,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东北虎保护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处理东北虎豹栖息地保护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等关系之间保持平衡,这是保护与发展中衍生出的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