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予吻戏老虎栖息地是奇妙的、未经开发的自然“图书馆”,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受益;而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破坏它们,恰如烧毁一座珍藏了众多独一无二手稿的古老“图书馆”。
在某种意义上,“保护东北虎百名志愿者清套巡山活动”更是一次关于东北虎等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活动,众多的志愿者和媒体记者将东北虎当下的处境及其引发的思考带给更多的人们。
铁丝套看似简单,但对野生动物危害非常大。如果被非洲人知道了中国人怎么做套子和夹子,那非洲那些自由的野生动物就遭殃了。本报记者 易蓉蓉/摄
“一定要和我们合张影留作纪念,万一你被东北虎当了午餐怎么办?”出发前,《科学时报》记者在例会上一申报选题,同事们就开起了这样的玩笑。“就怕见不着,能见着东北虎才是修来的造化。”记者抱着这样的心态去了一趟吉林珲春。
结果自然是和预期的一样,不仅是《科学时报》记者,所有“保护东北虎百名志愿者清套巡山活动”的100多位志愿者在吉林珲春、汪清,黑龙江东方红、绥阳、穆棱、迎春6个点都没有见着东北虎。这并不奇怪,因为几乎所有的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都没有见过活的野生东北虎,尽管他们中的很多常年在林子里工作。
这次从1月19日持续到25日的巡山活动,是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和当地林业局组织的,志愿者们帮助当地林业部门巡山清理野生动物的最大敌人套子和夹子。
史料记载,东北虎在东北“诸山皆有之”。建国初期,我国约有野生东北虎200只,而现在已不到20只,比大熊猫还要珍贵。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主要分布在中国吉林长白山区和黑龙江完达山、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朝鲜,其体型在现代虎族中是最大的富有力量、体大头圆、耳短尾长、四肢粗大,体长160~290厘米,尾长90~107厘米,体重180~320公斤,穿行在山脊、峡谷,能够翻山越岭,一昼夜可奔走80公里。
除了东北虎,中国曾经生活着华南虎、里海虎、孟加拉虎、印支虎等众多虎的家族。但近100年,虎的分布范围和种群都在急剧萎缩,现在中国野生虎不超过50头,且仅在边境地区徘徊。
“我没有在野外见过老虎,可是擅长做地图的我却心痛地看见老虎的分布范围在地图上迅速缩减,缩减速度在我国的物种中恐怕是数一数二的。”WCS中国项目主任解焱展示了一幅布满蓝点的中国地图,地图显示过去东北虎、华南虎等的分布位置,华北、华东、东南和西南4个地区尤为密集。“在过去的2000年,华南虎、东北虎、里海虎、印支虎等老虎的足迹曾经遍布中国大地。20世纪初,中国还有8300多只东北虎,现在我国境内东北虎仅剩20头左右。”
“我们WCS中国项目从1998年开始在东北做东北虎数目的调查和监测工作,调查结论是东北虎在中国少于20头,并无常住个体,基本上依赖于俄罗斯的老虎扩散进入中国。”解焱介绍了他们对中国东北虎的调查。
“更关键的是,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稀少,最大的问题是分布区日益缩小并相互隔绝,无法形成可以延续繁衍的种群。”解焱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马建章多年来为虎、鹤等濒危野生动物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保护工作。他曾指出:“人称百兽之王的老虎,其实是最脆弱的动物,目前已到了灭绝的边缘。”
曾在东北参与野生东北虎现状调查的WCS专家、动物学家乔治夏勒这样断言:“如果这一世界上最令人激动而又漂亮的动物消失,未来一代将为本世纪人类缺乏远见、缺乏同情、缺乏对未来慷慨的精神,而感到真正的悲哀。”
东北虎濒危原因何在?多年研究达成的共识是,中国野生东北虎数量锐减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生存环境和食物链遭到破坏;二是偷猎活动导致老虎被捕杀或误杀;三是自身要求的栖息地非常大。
原始森林是东北虎繁衍生息的主要场所。过去,东北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而近百年来,由于东北人类活动频繁,采伐木材、劈山开矿、垦荒、种参、养牛等经济开发,以及为防火、国防、发展林业经济等原因修路,致使森林植被不断被破坏,结构复杂的原始森林不断减少并趋向简单化,草原破坏、湿地缩小,适合东北虎栖息的环境越来越小,迫使它们背井离乡,不少老虎逃往环境较好的俄罗斯“出国定居”。
东北森林退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志愿者都是第一次来东北,但大都认为与自己想象中的东北“很不一样”。他们惊讶珲春市周围山上林子那么稀疏,用相机或望远镜望过去,只有深灰色的一层覆盖在山上。只有到了珲春市80公里外的春化镇,林子才稍稍密集一点。志愿者们每天清套所去的林子远没有到“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程度。这一方面是因为保护区管理局怕来自城市的志愿者走不了积雪的山路,安排了较好走的路线;另一方面是因为时值冬天,林子里除了树之外,大多数植物干枯;再有就是因为东北林业系统“靠山吃山”,发展林业经济,占用了较多的林业资源。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长期处于原始状态的山野菜、食用菌、林蛙等经济价值高的生物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当地农民迅速脱离贫困,部分人甚至达到小康水平。在春化镇河东村一位朝鲜族老乡家里,《科学时报》记者见到屋里装修得较好,摆放着大彩电、煤气灶等家电,大娘说这些家电早就用上了。然而,由于一直采用粗放方式从事林副业生产,珲春林区的资源已逐步退化并接近枯竭。
据专家介绍,东北虎的主要食物是野猪、野鹿、狍子等大型有蹄类动物,一次能吃30公斤肉,饱食后可管很多天。一只成年虎每年约吃40头至60头平均重约60公斤的野猪、狍子等动物,才能维持生存,抚幼的雌虎需要70只以上的猎物。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和滥捕乱猎,使有蹄类动物日益减少,东北虎的猎食对象锐减,使其生存受到威胁。“有时,东北虎也会捕食青蛙、小鸟、野兔等小动物,但却不能依靠这些小动物为生。因为在找到和杀死每一只猎物的过程中,掠食者会消耗相当可观的能量。这个能量耗费确定了能够养活掠食者的猎物大小。实际上,老虎是不能以杀死12000只每只重250克的老鼠作为替代的,因为抓获一只老鼠所消耗的能量远远多于老虎从猎物中获取的营养能量。这样做的话,老虎的命运将如同一个人跑马拉松去取一块饼干。”解焱以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东北虎的捕食对象。
很多东北虎丧生于人类之手。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吉林、黑龙江两省共捕杀东北虎300多只。禁猎后,东北虎仍然面临巨大威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禁止的使用并没有完全杜绝盗猎现象,套子成了另外一种成本低和便于实施的盗猎方式。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整个东北有4只东北虎被套子套死。目前,老虎的分布区域都有人类活动,偷猎者的套子使得脆弱的东北虎种群雪上加霜。初冬时节下套者多,也是清套的好时机。
“如果被非洲人知道了中国人怎么做套子和夹子,非洲那些自由的野生动物就遭殃了。”第一天上山清理套子时,《科学时报》记者看着林子里的套子不无感慨,一根铁丝看似简单,但野生动物一旦套中则很难解开。
“根据野生动物的足迹、尿迹、粪便和留在树干上的擦痕等,我们可以大致判断这是什么野生动物。一般非法捕猎者也是根据这些来下套下多大的套,下在什么位置。这样我们找套子就会比较准确。”保护区管理局野生资源保护处副处长王源勇对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非常熟悉。
就东北虎自身而言,其濒危也有生理和习性方面的原因。老虎性机警、喜独居,成年虎有单独占领领域的习性,“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就是从其生活习性演化而来的。一头繁殖期的雌性虎需要的领域范围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达到了450平方公里,而一头雄性虎的领域范围则要覆盖好几头雌性的。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发情期,老虎才会出外找“对象”,雌雄成兽以啸声、气味为联系信息寻求配偶,活动区域约在500~900平方公里之间。雄虎在相对固定的区域过着独身生活。雌虎交配后105天左右产仔,每胎一般产1~4仔。幼虎与母亲生活两三年后,能独立生活了,会自动离开母虎分居。雌虎在这期间不发情交配,一般老虎每两三年才繁殖一次。
生态学常识告诉我们: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越高、物种越丰富,就越稳定;反之,生态系统就变得越脆弱,越容易发生灾难性的变化。虎是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生态锥体顶部的大型食肉动物,需要充分的大型被捕食动物及合适的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种群就要保护大片的森林、草原和湿地。当老虎种群健康时,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生物组成部分在生态等方面也相对强健。
很多动物身上都具有某方面非常优秀的基因,如果这个物种消失了,它具有的优秀基因也就消失了,对人类来讲损失很大。马建章认为,老虎在生态圈中对其他动物有去弱留强、抚壮种群的作用。科学家们还发现,老虎为追逐猎物常年奔跑,但骨关节却堪称“永不磨损”,奥秘在于关节内的润滑液特殊,动力学家们正在进行仿生学研究,希望能造出永不磨损的机器。
东北虎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有关虎的作品在中国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中比重不小。如果这种动物灭绝了,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来讲是一个缺损。“民间用来避邪的虎头鞋、虎头枕,难道只能成为历史?以后我们的后代可能会想不出老虎是什么样子吧?!”珲春保护区管理局宣教中心原主任李志兴说,当地人都把老虎尊为“山神”,不少村子还有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拜祭“山神”的活动。2006年4月刚退休的他,凭着对保护事业的热情,自费参加了这次清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