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交流如果要选出这几年中国种植面积增长速度最快的水果,那冠军毋庸置疑肯定是柑橘。各式各样的品种,庞大疯狂的市场,更关键的是令人艳羡的收益,这些都成为了全国各地种植户疯狂扩种的原因。
撇开疯狂的广西产区,今天我们要带大家走进的是全国柑橘产业第二大产区——四川。
从2014年到2017年,四川区域内扩种了200多万亩的柑橘,其中主要以春见不知火、爱媛、沃柑、青见等外来品种为主,如星火燎原,铺满了四川盆地。截止2019年年初,整个四川省的柑橘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600多万亩,果品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同时,远销北上广等沿海地区。
但当我们来到四川对当地的柑橘市场进行调研的时候,却频繁听到一句有些反常的话——少则盈,多则亏。
“少则盈,多则亏”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将从两个视角为大家进行分析解释。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成都周边的一些村落和大型种植基地,发现确实存在“少则盈,多则亏”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种植面积越大,平均盈利越少。
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成都周边的一个村落中有户家庭种了八亩柑橘,不依靠外来人工,全程是家庭人员种植护理,每年平均每亩能达到一万多元的收益。
而在一处一百亩左右的中型柑橘果园中,我们得知这里的平均每亩收益才仅仅不到五千元。并且据基地的管理者讲,那些规模更大的果园每年产量非常大,但是大多收益可能要更低甚至有所亏损。
这种现象好像跟大家之前了解的行情有所不同,难道不是因为收益高才会选择扩种,怎么越扩种平均收益越低甚至造成亏损呢?
调研人员结合当地的情况以及跟种植户的沟通交流内容,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两点。
在农村一般几亩到二十几亩种植面积的果园都是由一家人共同照料,由于种植过程的质量跟挂果后的自身收益有直接联系,所以果品整个种植生长过程都会被全家人精心细致的照料,且种植时间久,种植经验丰富,能处理许多突发,频发的问题,这才使得挂果后果品品质普遍偏高。
而大果园的雇佣管理模式,由于基地的工作人员都是外聘,人员众多,大多没有什么种植经验,只是为了赚取辛苦钱,劳苦费。而收入也是按日发放或按月发放,在果园中,他们的工作质量也没有办法短时间体现出来,没有办法工作考核,容易造成懈怠,偷懒,消极怠工。
在当今时代,年轻人大多不热衷于农业,所以在四川区域农业雇佣的成本都很高,管理者必须需要付出每天150元以上的薪资,其余技术岗位薪资更好,而且人才稀缺,供低于求。
由于果园面积巨大,想要维持果园的良好运行就必须雇佣许多管理人员。而且一旦因为人力资源稀缺而造成果园管理的空窗期,将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少则盈,多则亏”现象的原因不仅处在种植端,农资端和销售端的市场变化也是这种现象的推手之一。
四川柑橘市场相较于广西柑橘市场有所落后,具体体现在整体性、系统性服务方面。
在四川很多知名的公司和企业只专攻农资领域的一项,比如除草剂、除螨剂等,或者是某种特效肥,而缺少一些具有整合能力,能对种植整个过程提供系统性服务的企业或公司,例如广西的许多农资企业会对合作的果园推出定制农资套餐,从种植开始到挂果销售都有针对性地农资产品和技术指导。
许多企业都是“重产品而轻服务”,这样的经营路线已经逐渐跟不上当前农业快速发展的进程。
一些大手笔投资的果园由于没有这样系统性的配套农资和技术管理,别说品控,就连果品的正常生长都难以保证,更别说去追求高收益了。
农民的小果园就不一样了,由于对自家土地和柑橘种植十分熟悉,所以每年的农资投入和种植经验都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不出意外都能够获得稳产、高产,比起那些质量参差不齐的大果园来说,果品质量稳胜一筹。
跟四川稍有落后的农资端不同,果品销售端是紧跟市场潮流进步而进步,起正向促进作用。由于这几年的柑橘热,全国各地的柑橘每到成熟期就喷涌而出,拥挤在水果市场上,这就导致水果销售竞争压力增大,利润空间缩小。
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不缩减,水果销售端的经销商只能给水果划分等级,优先收购品质高的果品,拒绝劣果。
小果园的果品经过家庭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培育,果品大多品质很好。当前市场上,好果不愁卖。而那些大果园出产的一般果和劣果虽然不至于滞销,但很难卖出去一个好价格,这就是收益降低的主要原因。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品控很重要,拒绝盲目扩种。四川市场作为全国第二大种植面积的柑橘重要产区已经达到六百多万亩,竞争激烈,早已经过了那个入行就能发财时间点,是时候清醒一下,转换心态,开始躬身种植,拒绝投机取巧。
“少则盈,多则亏”这种现状已经很能反映问题,想要把柑橘种好,一定要牢记两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