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是幽灵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科学造林绿化和提高森林质量在数量上、品种上和质量上都对种苗生产提出了新要求。
----《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完成造林种草等国土绿化5亿亩,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亿亩。据此测算,全国每年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任务约3400万亩左右,约需要各类苗木40多亿株。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提倡使用多样化树种,因地制宜营造混交林。《关于科学开展2022年国土绿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精准提升林草资源质量,尤其强调了乡土树种的良种选育,保障国土绿化对良种的需求。2022年8月,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在弘扬塞罕坝精神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林草事业发展正处在提质量上水平的关键时期,要把提高森林质量作为打开林草事业发展新天地、发挥森林‘四库’作用的当务之急。将提高森林质量摆上突出位置,坚持增量与存量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观念、加快转型,把工作重心转到提高森林质量上”。这预示着苗木需求将向多样化、良种化方向转变。
----近年来,习多次对发展油茶产业、保障粮油安全、树立大食物观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十四五”油茶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茶油年产能达到200万吨。据了解,国家林草局正在编制《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3-2025年,全国要新建高标准油茶林近3200万亩左右,其中新增1900多万亩,低产林改造约1300万亩。预计未来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种苗生产供应量与需求量将稳步上升。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当前全国苗木生产和使用现状,预计2023年我国苗木供需情况如下:
随着耕地保护政策的持续深入实施,用于育苗的土地面积将逐步减少。预计2023年全国育苗面积将从2021年的125万公顷减少到110万公顷左右,全国苗木的可供造林用苗量将从2021年的356亿株减少到282亿株左右。
“十四五”期间人工造林面积大幅减少,2022年造林总计划约为50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仅为1370万亩,相比2021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封山育林和退化林修复将占到更大比重,合计约为3450万亩。除此之外,耕地红线必须严守,可供绿化土地减少,今后绿化工程主要以“见缝插绿”的方式推进,包括“四荒”、“四旁”及城市景观、口袋公园等,苗木使用量将有所降低。预计2023年全国苗木使用量将继续下降,约为86亿株左右。
三、抗逆性树种持续走俏,如适于“四荒”种植环境的耐瘠薄、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沙、抗寒的树种将是市场需求树种的方向。
五、造林绿化用苗在冠型、苗龄和培育成本的选择上更注重科学性,如树形自然的全冠苗、节水耐旱的苗木将更受关注。
云杉、银杏、红皮云杉、樟子松、红豆杉、白皮松、白蜡、女贞、油松、悬铃木、国槐、紫薇、栾树、青海云杉、榆树、黑杨、桂花、海棠、桃、紫叶李、黄杨、刺槐、沙棘、华山松、核桃、落叶松、柠条锦鸡儿、红花檵木、山杏、花椒、侧柏、楠木、卫矛、茶。与去年分析相比,云杉、银杏、樟子松、白皮松、白蜡、女贞、油松、悬铃木、国槐、紫薇、栾树、青海云杉、榆树、黑杨、桂花、海棠、桃、紫叶李、黄杨、刺槐、华山松、落叶松、山杏、侧柏、卫矛、茶的供应依旧严重过剩,红皮云杉、沙棘、核桃、柠条锦鸡儿、红花檵木、花椒、楠木由供应相对过剩转为严重过剩。
柳树、石楠、五角枫、红叶石楠、金叶榆、杨树、梨、龙柏、山桃、紫穗槐、香樟、水曲柳、杜鹃、叉子圆柏、苹果、湿地松、丝绵木、金叶女贞、牡丹、红松。与去年分析相比,红叶石楠、金叶榆、杨树、梨、龙柏、紫穗槐、杜鹃、苹果、金叶女贞供应依旧相对过剩,石楠、五角枫、山桃、叉子圆柏、湿地松、香樟由供应严重过剩转为相对过剩,红松由供需基本平衡转为相对过剩。
油茶、连翘、枫香、杉木、梭梭、马尾松、木荷、玉兰。与去年分析相比,油茶由供应相对过剩转为供需基本平衡,连翘、枫香、杉木、梭梭、马尾松、木荷依旧供需平衡。
蒙古岩黄耆、桉树、葡萄、竹类、桑树、刺梨、大叶女贞、中间锦鸡儿。与去年分析相比,桉树、竹类、中间锦鸡儿供应依旧严重不足,桑树由供应严重过剩转为严重不足,刺梨由供应相对过剩转为严重不足,葡萄由供应基本平衡转为严重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