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辉的前任丈夫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成功密码。只有将其破译,才能更好地带领企业走向行业的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2018年4月14日至15日,福寿园国际集团产品研发中心年度例会暨全员企业文化培训在杭州天泉佳境成功举行,对福寿园的成功密码进行了深度解析。
在福寿园文化基因的DNA密码之中,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从传统墓园到人文纪念公园,再从人文纪念公园到城市历史纪念馆......这一场美丽的蜕变,正向人们展示着殡葬设计作为开启生命传承大门的独特魅力。
在这场密码破解大会上,逾100人的设计团队参与了研讨,这也是全国殡葬行业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最专业的设计主题大会,正是这种专业设计团队的热情不断地支撑着福寿园走向行业的前列,带动行业的发展,提升行业的高度。
伴随着主持人的开场致辞,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王杉对集团领导和同仁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随后总经理助理罗元元的一番讲话,更是将福寿园国际集团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让大家明白了“生命事业开拓者”的重任。
集团总裁王计生向大家解读了福寿园上市的DNA密码,并从形势入手,为大家展现了一个殡葬业的新时代。殡葬,是一个传统而新鲜的行业,而其实质却是生理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结合。因此,大家需要对殡葬业行业进行重新的认识,在新时代的浪潮下,真正设计出能够传递情感、传承文化,使人们“逝有所安,故有所尊”的殡葬产品。最后,王总从行业发展、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角度,对产品研发中心100多位同仁提出了殷殷期盼,希望这支专业的殡葬设计研发团队,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这也是福寿园作为全国最大的殡葬服务商核心竞争力之一。
首席品牌官、集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伊华则从福寿园创业伊始的困境开始,为大家讲述了一个充满情怀的故事。艺术与设计的结合,再将文化融入其中,使凝固的石头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歌者,福寿园也成了全国的“生命样板房”。那矗立的一个个,再不仅仅是墓碑,更是情感与文化的传递。
集团副总经理邬亦波在福寿园的企业精神中提炼出了现代公墓的核心竞争力——人文、纪念。在各类细节的设计与管理过程中体现福寿园的人文关怀,给人以人性化的温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融汇东西方文化,站在殡葬改革的前沿,引发大家对于生命的思考。
张俊玲教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天人合一、空间布局、象征设计等三个方面为大家阐释了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设计相结合的理念,并通过古典园林的实例将一幅唯美的自然人文景观画卷展现在大家面前。
王杰青教授通过植物设计与造景的研究,为大家总结了植物设计师的修炼秘籍——观察、分析与总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的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与观赏特性。
杨宝祥教授从观念、理论、实践三个层面为我们阐释了设计的要点。而有效沟通,则是互助共赢的先决条件。在生态方面,用生命影响生态,再通过生态影响生命,真正构筑一方追思怀古的极乐净土。
吉斌为大家展现的则是一种新颖的设计思路——摆家具。将墓碑产品、景观等通过类似于家具摆放的形式,与环境有机融为一体,通过“情”与“景”的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家具摆放空间。
韩滨以自身理念出发,从行业特点和习俗风俗,到场地运用与材料把握,再到投资分析,为大家讲述园区细节设计的把控,并追求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使之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园林人”。
天泉佳境总经理袁天伦提出了“设计满足需求”的观点,从设(想法)与计(计算)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国内外各色优秀案例的分析,将个性化与特色化的需求作为未来设计发展的方向。打破殡葬设计的界限,带来无可替代的设计价值。
天泉佳境三位高级工程师林小青、翁晓慧和谭晓以殡葬设计的难点作为切入,以“因地制宜、人文结合”为原则,在现有条件下,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多元化的设计之中,以浓厚的文化积淀塑造一个有灵魂的殡葬空间,让每一寸土地都不被浪费。
短短2天的培训,让产品研发中心的同仁们对集团的发展变革有了清晰的了解,天泉的家人们也收获良多,在业务技能上得到了指导,同时对企业文化理念、福寿园人文精神都有了更深的感悟。
听了几位领导和老师的讲课和发言,感觉真的是人在不同的高度,你所感受到的风景和领悟是不同的,他们都讲到了殡葬行业在他们眼里的改变,同时也可以说殡葬行业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未来殡葬行业将会有更大的机遇,同时也需要我们这些设计人去引领与发掘。希望这次的讲课可以让各位新加入的同事对我们这个行业有新的认识,同时也让你们更有信心去做好这样一份特殊又有挑战的设计工作!也希望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次学习,让我们了解自身还需要多少知识需要去储备,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能力与能量,才能做的更出色,同时不负所望,成为优秀的殡葬设计师!
几位大咖的分享让我刷新了对殡葬两个字的全新认识,殡葬是一个包容性、延展性这么宽泛的科学。作为一个殡葬人,我们为生命事业而服务,却又赋予这项事业以生命。在每一个充满情怀的故事里,都有我们勤耕不辍的身影。在引领行业潮流的同时,将我们的理念与情感传递扩散,真正做到让人们“逝有所安,故有所尊”。
连续两天的加强训练,进一步加强对殡葬设计的理解。现代墓园设计孕育于景观设计,却脱胎于景观设计。以施工角度来看:一,要充分利用好的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景观表现材质,例如可以合理的运用新型石材或材料,但不能脱离墓园设计的本质。二,施工图设计相当于方案的二次设计,更偏向于‘设计’的‘计’,要考虑布置的更加合理,打好基础,就像领导说的,墓园或为百年之大计,增强抗历史年轮的冲刷力。三,增强构筑物及基础的牢固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例如:水景,髙墙的基础是否合理,地质地貌是否特殊,气候天气是否有规律可循。四,留给绿化,植物造景的设计范围要充分,充分发挥植物对硬质景观的互补作用。
吾知此二日之听课收货大,一日印象最深者为王老总言之福寿园之DNA密码,使我觉于此一园为之域中,来者无限,与我更大者动力与力也,而第二天印象最深者于计此,犒设宜为人事,从者谓行,欲往思,乃可计。其目求鉴,可仿效,多出视,多出学。最为重要有一颗爱此事也,能耐劳苦,心之为要。
设计需要多思考,不仅仅是满足功能交差了事,而是要从人的行为和心理去思考,换位思考,从文化去提升设计的内在,自问这样的产品我是不是满意?我如果是甲方会不会喜欢?这是设计师的工匠精神,是有态度的设计。
“以人为本 文化为根”,这次几位领导精彩的分享,让我完全颠覆和更加深刻的重新认识了殡葬文化,更体会到一个设计师IDEA的重要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善始善终的传承文明一直延续;历史的长度 /文化的高度 /景观的宽度 /绿化的厚度 /服务的精度 亦是一名殡葬设计师未来努力去奋斗的方向!
设计其实不像做艺术创作那么浪漫的,有时候真的需要多去计算与了解,设计是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与计划的,也是非常讲究效率的。因地制宜,从自然、地域出发,建筑与景观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生命地境,这是设计的意义所在。
通过领导对自身实践项目的解读和拜读国内外优秀作品,让我领悟到建筑的设计,从尊重自然地形的多种利用方式到对屋面、风、光、院落、空间留白的多样考虑,由传统的功能容器到功能+情感的容器的推进,我体会到我作为一名助理建筑师,应该像海绵一样的学习吸取与压缩,最后保留这些精华,用这些优秀的实践和理论指引我去拓展。从难到易再到难,这就是应该保留的最宝贵的内涵。
设计是人与空间的对话,是人与自然的对话,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人与人的对话,在而殡葬设计,更多了一层,那就是与生死的对话。生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份责任对于每一位殡葬设计师而言,都是一种神圣的使命。不论是放眼全局的总体规划,还是深入心灵的墓型设计,都需要我们注入灵魂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安息之地复而成为重生的场所,才能让这里成为历史凝固的缩影,才能让生命永恒,也让设计永恒——这或许才是殡葬设计最动人之处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