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魔方8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最新的小麦价格展望报告,其对全球小麦产量的预测下调2.3%,减至6.4573亿吨。数据显示,从6月9日至8月9日的两个月时间内,国际市场上小麦价格上涨了66%。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小麦产区,干旱和森林大火导致俄罗斯小麦等农作物大面积歉收,促使俄罗斯宣布临时禁止谷物及其他相关农产品出口。一纸禁令让国际市场小麦期货价格飙升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已经实现了连续6年稳定增长,保证了人民食物消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价格平稳,使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粮食供给不足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为了从多方面了解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近日《科学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蒋新正,以从粮食加工、流通等领域寻求增加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建议。
《科学时报》: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特别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耕地总量减少、生活质量的变化、地球暖化,我国随时有可能陷入短期粮食供给不足的状况。目前最经济的粮食增产方式是什么?
蒋新正:目前,与粮食安全相关的国家政策,大多都是围绕“如何使粮食增产”这一核心。粮食总产量取决于播种面积与单产,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实施,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200万亩的速度减少,快速向18亿亩“红线”逼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单产的增速也出现了明显减缓,增幅趋于变小。2020年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规划是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仅吉林一省就投入260亿元,可见实现粮食增产目标的难度之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粮食流通、储运及加工科技落后造成的遗撒、霉变、虫鼠害等产后粮食损失每年高达500多亿斤,相当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增产的1000亿斤粮食的一半被白白浪费。因此,“开发无形粮田”,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最经济的粮食增产方式。
由于粮食是有生命的植物种子,存在有自身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还存在有虫霉危害损失风险和较为严重的储运损耗等问题。因此,如何减少粮食产后“质”与“量”的损失,保持粮油品质也是粮食流通、储运及加工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农业生态学家已经警告,一旦气温比农作物生长的最佳温度高出1摄氏度,农作物就可能减产10%;而今后30年如果全球气候变化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将会恶化。13亿人口粮食供给与18亿亩土地“红线”的严峻现实,不得不使我们从粮食流通、储运及加工科技上提高其效益。
蒋新正:依靠科技进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使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
多年实践证明,要解决粮食产量和食品供应问题,在农业领域,依赖技术革新,总能够生产出满足食用消费的粮食来。面临不可逆转的人口增加、气候恶化、土地减少等问题,只有依靠科技创新,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大力开发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使世界看到了解决粮食问题的希望。通过科技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已在粮农组织达成共识。
特别是近20年来,国家科技部启动实施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储备粮减损新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大专项,攻克了一批粮食加工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使我国的粮油加工技术得到普遍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粮油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标志着我国粮油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粮食安全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支撑作用。
其一,粮食产前和产后科技发展失衡。如在育种、灌溉、植保和耕作等产前科技领域投入高,发展迅速,成就显著;在储藏、物流等产后科技领域投入少,总体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明显滞后,科技贡献率偏低。
其二,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应用基础研究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传统粮食产业向现代化的提升。
其三,粮食流通与储运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30%~60%之间)和科技贡献率低,一直是困扰粮油科技工作者的重要问题,我国很多先进的粮食流通、储运及加工技术仅在一些大型企业得到了应用,而众多中小型企业和农村则技术落后,储运损失和品质下降问题突出。
其四,我国粮油食品加工产业整体上还处于粗加工多、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利用差、能源消耗高的阶段,说明粮油食品安全的科技研发力度严重不足,加大粮油科技研发的力度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其五,我国粮油加工质量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及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绝大多数企业没有通过ISO9000和ISO14000等专业认证。质量检测手段不统一,主要标准不完善,监管力度小。近年来泔水油、废煎炸油、掺杂油和过量添加有害添加剂的食品,如面粉中的增白剂等流入市场,造成食品安全隐患,所有这些现象,都与各种体系不健全有着密切关系。
蒋新正:为确保我国粮食数量,保障粮油市场的有效调控和粮食转化的能力,保障粮油品质安全,在重视粮食增产的同时,应进一步重视粮食科技。特别应强调在今后粮食科技工作中,在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和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和健康营养的前提下,要通过一系列明确的对策和措施保证目标实现。
首先,建议整合与粮油有关的科研院所和院校的软硬件科技资源,争取国家和大型粮油企业的支持,建立国家级的粮食产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实验室,搭建国家级粮油科技创新平台,为确保粮食安全,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提供全面技术支撑。
其次,加强和重视7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我国传统粮油加工产业;二是粮油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重点开发;三是粮油质量及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四是粮食宏观调控与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五是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六是生态与绿色储粮、安全储粮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七是粮食清理、干燥高效节能技术和节能环保新型粮仓研究与推广。
世界每年必须为新增的8000万人口寻找食物来源。毫无疑问,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